03.05 歷史上篡位登基的皇帝中,哪些後來被證明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吳曉普


從後往前數

大清沒有,只有一個慈禧,不過慈禧雖然通過兩次政變,把持了朝政,但人家並沒登基帝位。也許有人說,慈禧賣國什麼的,可慈禧在大清諸位帝王中,真心雄才大略,大清財政在慈禧手中,年稅過億,遠遠超過康乾盛世

大明有一個,大家都清楚的靖難。朱棣一生功績無數,如收服女真建立奴爾幹都司,如遠征漠北,有不少,其實僅遷都一項,大明就受益匪淺,稱讚朱棣雄才大略不為過

大宋有倆,一個是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一個刀光斧影的趙光義,不過弟弟不如哥哥,哥哥又不如柴榮,雖然水平都很高,但連北地屏障都沒有收復,不算雄才大略

五代十國就不說了,不少的謀逆篡位,都算不得什麼

唐朝成名篡位,知名的有仨,唐玄宗接班武則天,建立開元盛世,雖然後期失德,但大唐也是在他手中達到頂峰;武則天變唐為周,政績不說了,歷史中幾百個皇帝,人家是唯一正統女皇;還有就是大唐李世民,名氣最大的政變,玄武門之變,大家都知道,不提了

隋朝一共二世,楊廣得位不咋滴正,他爹楊堅得位也不咋地正,可這倆人,都是雄才偉略,非常牛叉!

南北朝也不提了,不是大一統,再雄才偉略,也差一籌,篡位的相當多……

雖然晉分東西,不過只有西晉是大一統,八王之亂挨個篡位,有才的只有開國君王司馬炎吧,也沒有值得稱讚的大功。

曹丕,篡位大漢,不提也罷,白瞎有個那麼厲害的爹

漢朝,值得一提的是王莽,廢漢建立大新,提前兩千年收歸全國土地國有,硬是要得。可惜,遇到了位面之子劉秀……下面是王莽家的尺子

以上,就這麼多了


靈石蘊珠寶


這個答案顯而易見,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和隋文帝楊堅。

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本來就屈指可數,在所有的開國皇帝中,只有統一了中國,才能稱得上雄才大略。

歷史上統一了中國的開國皇帝,分別有秦始皇贏政、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晉武帝司馬炎、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福臨。

這十位完成大一統的開國皇帝中,只有三位是靠篡位得來的皇位,他們分別是:

篡了曹魏政權的晉武帝司馬炎,最後三國歸晉,統一了分裂近60年的中國,但司馬炎在晚年的荒淫行為,以及他死後幾年司馬家造成的混亂局面差點讓漢人絕種,他負有重大責任,所以他雖然統一了中國,卻算不上雄才大略。

篡了北周政權的隋文帝楊堅,楊堅是篡了他外孫宇文闡的皇位(楊堅的女兒是太后),雖然篡的不光彩,但雄才大略的楊堅結束了400多的分裂局面,再次統一了中國。

篡了後周政權的宋太祖趙匡胤,雄才大略的趙匡胤結束了持續100多年的五代十國亂局,又一次統一了中國。

另外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畢竟是皇族內部爭鬥,應該說是奪位,而不算是篡位。


歷史真相帝


(1)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殺兄弒弟,又逼父退位,但他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一代帝王!開創貞觀之治!大唐盛世,萬國來朝,尊稱為天可汗!縱觀整個歷史提起君王,先想到的也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2)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竄了後周柴家的皇位。開創大宋王朝,可惜杯酒釋兵權之後,卻死於斧聲燭影之中,給其弟趙光義做了嫁衣。



(3)隋文帝——楊堅,以外戚的身份篡了北周王朝。楊堅確實也是一代明君,獨孤皇后也是一代明後,大隋可以說是夫妻兩人的成果,隋朝結束了自秦漢以來長期混戰的局面實現了中國又一次大一統。開創開皇之治。隋朝和秦朝很像,雖然短暫但都屬於跨時代的王朝,而且牛人大拿英雄輩出!但歷史地位隋文帝卻比秦始皇低很多,當下對隋文帝的評價越來越好,已經有人把他和秦始皇比肩了,可惜老子英雄兒混蛋,至使大隋毀於楊廣之手,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



(4)一代女皇武則天——篡了大唐李家的皇位,不過死後又還給了李家。武則天可以說是中國有史以來女性第一人。至今帝王墓只有三個沒有被髮掘,一個是秦始皇陵,一個是成吉思汗墓,另一個就是武則天的乾陵!成吉思汗墓是因為根本找不到沒法發掘,而秦始皇陵和乾陵則是因為選址、建造、設計都太厲害了,以現在的手段根本不具備發掘的條件。



(5)王莽篡漢建新,又一個一路開掛的牛人,一度被懷疑為是真正的穿越者。要不是碰上一個逆天大神劉秀(歷史上唯二的文韜武略全是大神的開國皇帝,另一個是朱元璋),王莽的新朝說不定也是一個長久的王朝。

(6)曹丕篡漢建魏。

(7)司馬炎篡魏建晉。

(8)劉裕篡東晉建宋等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80後讀史


篡位和明君,兩個詞看似相悖截然相反。細想其內在聯繫是必然的,既然能夠篡位成功,看見其能力非常,如此非常能力之人,其治國安邦之雄才大略自然水到渠成。

從古至今,篡位成功且為明君者我推舉:

1、隋文帝楊堅,代表作開皇之治

2、唐太宗李世民,代表作貞觀之治

3、宋太祖趙匡胤,代表作統一五代十國割局混亂局面,實現大一統的局面

4、明成祖朱棣,代表作開創永樂盛世

1、楊堅:篡奪北周孤兒寡母江山

(1)篡位過程:北周周靜帝即位時才7歲,幼主無能,楊堅就在鄭譯和劉昉的幫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先是誘殺北周皇室五王,楊堅又任用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公元581年,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定國號為“隋”。

(2)代表作開皇之治:統一全國後,楊堅勵精圖治,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

2、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致使李淵退位

(1)篡位過程: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玄武門附近設計埋伏準備上朝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世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同時控制李淵,逼李淵退位,自己登基成功。

(2)代表作貞觀之治: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3、趙匡胤:隋文帝的翻版複製,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天下。

(1)篡位過程:陳橋驛黃袍加身。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趙匡胤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

(2)代表作:趙匡胤南征北伐,先後滅掉五代十國剩餘的割據政權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北漢(由其弟宋太宗趙光義完成)而實現相對的大一統局面。

4、朱棣:藩王起兵,自古以來唯一成功者。

(1)篡位過程:靖難之役,朱棣於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 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金陵南京城。

(2)代表作:永樂盛世。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讚該時期“遠邁漢唐”。有學者認為永樂盛世遠超過了後來的所謂“康乾盛世”。 明成祖開創的永樂盛世和後來的明仁宗、明宣宗開創的仁宣之治合稱永宣盛世,為中國歷史五大盛世之一。


君之所見


如果做點大數據分析的話,你會驚奇的發現,相比正常登基的皇帝,篡位登基的皇帝出明君大帝的比率更高。

原因也沒那麼複雜,篡位登基的皇帝更缺乏政治上的合法性,更需要政績背書,勵精圖治,從而獲得“績效合法性”。而那些正常登基的皇帝,完全不用為合法性焦慮,在執政上更加隨性,出明君的機率自然會低不少。

比如說隋文帝楊堅,身為外公算是篡了北周靜帝的皇位。創立隋朝後,開創了“開皇之治”,戶口高達870萬戶,遠超之後的貞觀之治。

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的皇位經由玄武門之變得來,先是手足相殘,繼而逼父讓權,權力的獲得全無合法性而言。對此,李世民傾力於打造自己的文治武功,無論是內政方面的貞觀之治,還是“天可汗”式的赫赫武功,都有效增強了李世民的“績效合法性”,以績效而言,李世民絕對是“千古一帝”。

比如說武則天。武則天建立了武周王朝,從某種意義上也算“推翻”了大唐。武則天的成功或許是一種對男權壓力的回應,在政治生涯中更多的表現為勵精圖治,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為了緩解“牝雞無晨”的傳統壓力,用靠譜紮實的政績來回應世間的質疑。

比如說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黃袍加身,從後周的孤兒寡婦手中奪得皇位建立宋朝後,對士大夫非常寬厚,被稱為“與士大夫共天下”,有一種說法這就是為了平息篡位的合法性質疑。

比如說明成祖朱棣。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從侄子建文帝那奪得皇位之後,深知自己的皇位由來很有質疑,只能用文治武功來封住悠悠眾口。於是,就有了著名的“永樂盛世”。


張明揚不說話


題目中問的是篡位登基的皇帝,那麼就應該是從一箇舊朝代中篡位,然後建立一個新的朝代,那麼李世民這種屬於皇帝家族內部爭鬥的就當然不屬於此範圍了。事實上,中國古代歷史上經由篡位登基而後被證明為千古明君的皇帝也不少,而我認為這其中最為傑出的一個皇帝就是隋文帝——楊堅。在西方史學界中,甚至認為楊堅是世界範圍內古代歷史上最為傑出的帝王之一。

楊堅篡位過程

那麼先來看一看楊堅為什麼會篡位,又是如何篡位的呢?

公元578年六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年輕的太子宇文贇即位。而原本為太子妃的楊堅長女楊麗華被晉封為皇后,楊堅則以皇后之父的身份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此時的楊堅,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身份。而周宣帝對於權力日漸龐大的楊堅也很是忌憚。

周宣帝宇文邕在位期間,長期不問朝政而沉迷酒色,此時的楊堅已經有了篡位之心,只是出於種種考慮感覺時機不成熟而遲遲沒有行動。

大象二年,宇文贇病逝,新即位的年幼的周靜帝裡裡外外全部依靠於楊堅,朝中文武百官也全部臣服於楊堅。六月時,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起兵作亂,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及趙、陳等五王也相繼謀反,楊堅看準時機,將這些朝中的反對勢力一一擊敗,徹底的掌握了朝中大權。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宣佈禪讓於楊堅,自此楊堅正式登記,改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

統一天下

楊堅登基的時候,中國的大地已經經歷了漫長的南北朝的分裂時期。楊堅登基後,立即開始了一統天下的大業。開皇七年,楊堅攻滅西梁。開皇九年,楊堅派兵攻打陳朝,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

自此,已經分裂了達160多年的中國大地,終於又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隋文帝的一統天下之舉,絲毫不吝於秦始皇的壯舉。

文治武功

之所以說楊堅是雄才大略的明君,不僅是因為他實現了中國的統一,而且是因為他在任期間休養生息、勤政愛民,並且制定了許多福澤千年的政策。

雖然隋朝的時間不過40餘年,但隋文帝楊堅制定的許多政策卻是得以延續了上千年,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實乃千古明君。

1、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在前朝的政治制度基礎上,建立了新的三省六部制。這項制度從隋朝開創以後,在後續的朝代中成為了國家政府機構的固定形式,即使略有微調,也是不離其宗。三省六部制極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為封建社會皇權的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項制度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將原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的權利一分為三,三省之間的長官權力又互相制約,最終的裁決權則完全取決於皇帝,可以說是封建社會最完美的政治制度。

2、科舉考試

隋文帝廢除了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各州郡不再負責選拔人才,而是將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科舉考試製度在隋朝時期開始創立,初步形成了型式,在唐朝時期則得到了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並最終在明朝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

隋文帝時期的科舉制度,雖然只是處於初創時期,但他的意義在於打破了以往的各地推舉的方法,真正的讓普通百姓與寒門書生有了憑藉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希望。這是一項破天荒的創舉,科舉考試製度一共延續了一千多年,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制度。

3、制定《開皇律》

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憲法。隋文帝在前朝律法的基礎上,摒棄了前朝各代律法的繁瑣複雜、冗餘無序的做法。在吸收各朝律法精髓的基礎上,按綱挈領,系統、規範的註明了各項法律條文的邏輯與內容。楊堅在開皇律中,首次正式確立了封建社會制度下的“五刑”體系,即笞、杖、徒、流、死。這五種刑法體系在封建社會延續了千年。

其制定的開皇律,對後世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後朝各代的律法基本都是在開皇律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唐朝的憲法更是基本照搬了開皇律。


綜上各種可以看出,隋文帝楊堅一生的功績無比輝煌,制定的政策更是福澤千年,雖然其在位時間僅十幾年,卻無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千古明君。


王sir小劇場


歷史上這樣的皇帝並不少見,如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等人皆是。

楊堅出身武將家族,北周大臣,後來,家族勢力漸大,楊堅把持了朝政,公元581年,楊堅篡廢了北周靜帝宇文闡,自立為帝,成為了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當上皇帝以後,整頓朝綱,銳意改革,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倡導節儉,主張親民政治,減輕對農民的剝削,使生產得到較好的發展;他結合南北統一的形勢,修定刑律,使刑律與新形勢相適應。

他推行了三省六部制,改革地方管理,加強中央集權,使政令更加暢通;尤其是他在位期間,多次削減稅賦,多次減輕農民負擔,促進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強了農業生產,加快了經濟發展。同時,他還加強與北方少數民族的聯繫,緩解了民族矛盾。可以說,楊堅還算一個有開創性、事業心的皇帝,至少比之前的北周宣帝宇文贇強很多。

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政變”,奪取了本來屬於太子李建成的皇位。李世民在位23年,對內厲行節約,發展生產,與民休養生息,發展了經濟。對外剿撫兼用,打敗了東突厥、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龜茲、吐谷渾諸國,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使各民族和睦相處。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李世民虛心納諫,胸懷寬闊,善用人才,從而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也是篡奪而來。宋太祖在位17年,南征北戰,先後平定了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地方割據政權,實現了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統一,基本結束了五代戰火紛飛的局面。他開創了文官政治,確定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國策,使“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他通過“杯酒釋兵權”的計謀,和平解除了禁軍將領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解決了自中唐以來的武將亂政的固疾,國家太平,老百姓安居樂業。

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些事確實是非常怪異的,那些按照血統和資歷繼位的皇帝,常常昏庸無能,一些絞盡腦汁篡位的皇帝卻能做出傑出的政績,以上楊堅、李世民、趙匡胤等,就是鮮活的例證。

究其原因,或許是正常繼位的皇帝,江山和權力來得太容易,所以不珍惜,不勤政。有些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也缺乏卓越的才能。而通過篡位得到的皇位,其過程自然艱苦卓絕,懂得江山得之不易,故能吃苦耐勞,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相對較好。


帝國的臉譜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自王莽篡漢以來,權臣篡位史書不絕歷代皆有。成功者而成為開國皇帝者先後有曹操父子篡漢建魏。司馬炎篡魏建晉。劉裕篡位建宋。而後宋齊梁陳先後篡位前朝。楊堅篡北周建隋。再此後趙匡胤篡周建宋。成為最後一個篡位登基的皇帝。

應該說。曹丕建魏,司馬炎建晉都是依靠父親恩澤餘蔭其他幾位卻是憑本事篡位登基,而得天下以後,做的卻比前朝好的多,站在歷史的角度來說,他們的篡位是值得的。

這裡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隋文帝楊堅,楊堅,生於公元541年,祖姓普六如。是北周隋國公楊忠的長子。北周宇文邕昏庸無道,不愛當皇帝,於是把帝位讓六歲兒子,楊堅就以外戚身份徹底掌控朝局。楊堅經過籌劃,在關隴集團的的策劃下,在公元581年登基為帝,改國號為隋,楊堅時年40歲。在位23年,公元603年駕崩。楊堅登基以後,就開始了統一華夏的軍事行動,公元588年平定南陳。就此楊堅成為繼秦,兩漢,西晉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

第二個就應該是劉裕了,劉裕,字德輿,小字寄奴。生於公元363年。駕崩於公元422年。公元420年登基,在位2年。時年60歲。劉裕出身貧寒。完全是是靠自己的能力成為東晉權臣。最終篡位登基。劉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史稱宋太祖。劉裕好曹操一樣,也有機會統一天下也是沒有把握住而失去了機會。後世評價,劉裕篡位,正式標誌著東晉的門閥氏族統治的結束。

第三個當屬趙匡胤。趙匡胤生於公元927年。公元960年篡位登基、北宋朝開國皇帝。時年三十三歲登基(和柴榮一樣)。在位十六年。四十九歲駕崩。北宋是華夏文化的巔峰,但令人遺憾的是沒有統一統一天下。但兩宋卻是華夏文明的最高峰。

正式由於趙匡胤屬於餐位登基,所以才有以文制武的制度,就此權臣篡位這個事件就此走進歷史,再也沒有出現。




清水空流


這種事情唐太宗李世民,肯定最有發言權了。按照各朝各代帝位傳承的制度,繼承大唐皇位的人應該是太子李建成。

可惜的是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李世民殺害了。

所謂成王敗寇,太子李建成真的沒有李世民英明嗎?

其實話也不能這樣說,李建成麾下也是聚集了一大匹英雄豪傑的。那個和李世民幹了一輩子仗的魏徵,曾經就是李建成的人。


李建成也有想過,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脅就是李世民了。

所以為了打壓李世民。李建成想把他身邊的人才,全部給趕走。他先是趕走了李世民身邊的智囊房玄齡和杜如晦。

這件事對李世民的觸動很大,於是李世民的手下長孫無忌開始勸他,一定要先下手為強,否則等李建成把你身邊的能人猛將,都調開後,他就開始收拾你了。可以說那時候就是你李世民的死亡之日了。


於是李世民開始策劃刺殺太子李建成了,李世民先是收買了玄武門裡的部分禁軍,然後他帶著幾個能征善戰的大將,開始埋伏在玄武門內。

李世民假傳聖旨召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覲見。這兩個人接到聖旨後,就開始騎馬前來了。

因為去見皇帝是要經過玄武門的,就是在這裡他們遭到了李世民的伏擊。


李世民是個驍勇善戰的勇士,尤其擅長射擊,他看到李建成後,掏出一支箭來就把李建成射下了馬。

李元吉一看,大事不好,調頭就跑,李世民又開始去射擊李元吉。

可惜的是,李世民被樹脂掛下了馬,沒能追上,還好他手下的尉遲敬德,追上來就把李元吉殺了。


這時候玄武門門外李建成的私人軍隊,大概兩千人得到了情報,臨時跑過來支援了。

要知道,在玄武門伏擊太子李建成的人不超過十個,也就是說李世民這一夥人,不超過十個。這兩千個人若是衝過來,他們十個立刻就會變為刀下亡魂。

就在這個緊急時刻又是尉遲敬德,舉起刀來把李建成的頭給砍了下來,並通知這些來救援的人,你看,你們的主人都被殺了,還不快點投降。


這兩千人一看,主人都死了,還打個毛的仗呀,於是,這一群人立刻就散開了。

李世民殺了太子李建成後就開始去老爹李淵那裡去訴苦,說李建成叛亂,自己不得已才把他們給殺了的。

此刻木已成舟,李淵不得不封李世民為太子,繼承皇位。

後來李世民任用了一大批能人善將,開了貞觀之治,也就是歷史上中國最強大的一個時代。

歷史證明唐太宗李世民確實是個雄才大略的明君。


史學達人


說說唐太宗李世民。

隋朝末年,天下紛紛起義反抗隋煬帝。李淵當時襲封為唐國公,得尊寵於一身,沒想過起義。這時,是年僅二十餘歲的李世民用計策逼迫李淵謀反,是為晉陽起兵。後來,在李世民的四方征戰下,最終推翻了隋朝統治,並蕩平了各路起義軍,實現了天下一統,建國號為“唐”。李世民的軍事才幹在此時已經充分展現。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殺害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並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登基為皇帝。撇開道德問題不談,從策劃玄武門之變,到成功實施,再到實現君權的順利交接,這絕非一般人所能為。歷史上有狼子野心,陰謀篡位奪權的人不計其數,但最後實現了自己目標的卻又屈指可數。從這一點,也能看得出李世民的雄才大略。

李世民即位之後,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中國的封建統治歷經幾千年,可是稱得上太平盛世的時間絕不會超過一百年,而貞觀之治就長達二十餘年。這可以看得出李世民有多麼的了不起。他卓越的治國理政才能,哪怕是在歷史上四百多位皇帝中,也找不出幾個與之媲美。

李世民還有一點超乎常人的是胸襟。魏徵這麼耿直的人,多次直接衝撞李世民,甚至有好幾次讓李世民實在忍無可忍,但平靜之後李世民還是會採納魏徵的諫言。可以說,無李世民,則無魏徵。大唐盛世的氣象,不僅和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而且和李世民個人的胸襟也有密切的關係。

中國歷史上,善文治者有漢文帝、諸葛亮之流;善武功者有秦始皇、劉邦、曹操等人。但集文治武功之長於一身者,卻不多見。所以司馬光等史學家給予李世民極高的評價:“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李世民的雄才大略,蓋不世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