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57億大案背後的腐敗密碼:四大團夥185次圍標串標,36名幹部被立案審查

來源:6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綜合新聞

團伙勾結壟斷市政工程大小項目,偽造標書串通圍標,給評標專家送錢換來“手下留情”,行賄監管人員尋求“保護傘”……長期盤踞在四川遂寧的圍串標“四大團夥”日前被一舉打掉,查實圍串標項目185個,標的總金額57億餘元,36名違紀黨員幹部被立案審查。

57億大案背後的腐敗密碼:四大團夥185次圍標串標,36名幹部被立案審查

185次圍串標:“沒有拿不到的項目”

2017年5月底,四川省蓬溪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接到群眾匿名舉報,稱“蓬溪縣涪引灌區升級改造項目”的承建商不是實際中標公司,存在買賣標的行為。警方初查後發現,中標公司參與多起招投標項目,在遂寧範圍內中標多次,但均不由自家公司承建。

“29家企業投標,就有22份標書雷同,甚至連文字錯誤都一模一樣。”蓬溪縣公安局副局長鬍中華說,經諮詢評標領域專家,基本確定該項目存在串通投標行為。

經過公安機關輾轉多地、持續數月的調查取證,盤踞在遂寧,以何某琦、洪某、文某、羅某波為首的圍串標“四大團夥”浮出水面。他們利用電子評標系統缺陷,採取大規模借用企業資質、統一製作標書等方式,對遂寧市公開招標項目進行瘋狂圍獵,再根據項目類別,按標的價5%至20%的比例進行轉賣。個別項目甚至非法獲利近2000萬元。

“他們還對外叫囂,沒有拿不到的市政項目!”胡中華說,“四大團夥”把持遂寧工程招標市場多年,承建商只有通過購買中標項目的方式才能獲得承建資格。經查實,“四大團夥”圍串標項目多達185個。

57億大案背後的腐敗密碼:四大團夥185次圍標串標,36名幹部被立案審查

電子評標漏洞成圍標“竅門”

為減少人為因素對評標的干預,遂寧市2012年引入電子評標系統,但這套系統存在不能識別雷同投標報價的缺陷,這讓富於招投標經驗的何某琦嗅到了機會。從2013年起,何某琦在遂寧大肆圍標,一度獨佔遂寧電子標市場中標份額。消息不脛而走,許多不法人員不惜以重金買通何某琦手下技術人員,試圖摸清其圍標方法。“四大團夥”漸漸形成。

“‘四大團夥’實施圍標,既協作又競爭,既能單獨出擊又可整體作戰,視具體項目需要分合不定,人員互有交叉。但各自核心成員穩定,內部按股分成。”遂寧市紀委第九紀檢監察室主任彭剛說,不法投標人為達到投標目的,在掌握電子評標“竅門”後,會分別對項目業主、代理機構、公職人員和評標專家等各個擊破。

據辦案民警介紹,部分招投標人員串通投標人,洩露招標項目信息,從中攫取鉅額利益。部分項目業主單位漠視國家法律規定,不主動加強監督、應罰不罰,甚至監守自盜,收受紅包禮金,參與分成,致使標後監督嚴重缺失。

有的項目出現問題,業主單位不但不查處,反而以各種理由推卸責任,幫助中標企業矇混過關。

57億大案背後的腐敗密碼:四大團夥185次圍標串標,36名幹部被立案審查

搭夥求財:黨員幹部、評審專家紛紛“淪陷”

按照公開招標流程,公職人員在備案審查、投標信息管理、投訴調查等6個環節介入招投標活動。“四大團夥”為了防範查處,平時會利用年節等時機,通過送錢送物,有意識拉攏公職人員,為自己“買保險”。

2017年底,遂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原黨委委員、總工程師馮亮因涉嫌嚴重違紀被查。馮亮先後收受個體承建商趙某7萬元,對3個政府投資工程中標企業與實際施工者明顯不一致的問題視而不見,項目業主單位標後監督主體責任嚴重缺失。而趙某正是從何某琦手上買到3項工程。“他認為這就是所謂行業‘潛規則’,大家心照不宣。”有關辦案人員告訴記者。

還有部分公職人員利用職權,為指定企業量身設置招標條件,排除潛在競爭對手,甚至流標也能“人為復活”。洪某在一次招標過程中出現流標,他通過關係找到遂寧市發改委招投標管理科原科長彭某某諮詢如何處理,彭某某“建議”按程序進行投訴,直至由該科室負責調查處理。後該科室認定評標無效,責令重新招標,二次開標後洪某成功中標。

評標專家受賄後則全力保標。“這些專家有個微信‘業務群’,每次只要涉及招投標工程評選,就會在群裡相互交流。不法分子也混在‘業務群’裡,總是能第一時間獲知消息。事實上,這些專家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公司在圍標,但為了幾萬元的好處,他們從不說破。”遂寧市檢察院原反貪局局長、現遂寧市監委委員胡忠說。

2017年2月,由市長楊自力擔任組長的“遂寧市招投標領域違紀違法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楊自力表示,經過一場疾風驟雨般的嚴打,全市招投標市場秩序得到整頓,一批違法犯罪的公職人員受到查處。

據遂寧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統計,2017年5月至12月,遂寧全市所有項目投標企業共計5261家,較上年同期減少3627家,大量圍串標的投標企業被排除。

57億大案背後的腐敗密碼:四大團夥185次圍標串標,36名幹部被立案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