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笑傲江湖》中,你最不能接受的敗筆是什麼?

博書


看《笑傲江湖》,關於華山派的描寫始終覺得彆扭,感覺金庸先生對於華山派衰落的解釋太牽強。

華山絕對是金庸小說裡一個特殊的存在,在他早期作品《碧血劍》裡,華山派是江湖上超然的存在,老大穆人清幾乎就是江湖第一高手,連他的徒弟袁承志、歸辛樹都是江湖橫著走的存在。那時候的年限是在明末李自成起義時期。

後來射鵰三部曲裡都提到了華山,不過射鵰、神鵰都是華山論劍,沒寫什麼華山派,到了《倚天屠龍記》裡,華山派就作為六大名門正派出現了,除了少林武當,華山派與峨眉、崑崙、崆峒齊名。那時候的年代是在元末明初。

後來《笑傲江湖》裡,根據沖虛道長判斷,應該是在明朝時期,也就是說,在倚天和碧血劍之間。這時候的華山派地位很尷尬,比倚天和碧血劍裡都頗有不如。本來華山派是六大門派之一,到了笑傲裡面,比峨眉、崑崙等已經矮了一分,劃到什麼五嶽劍派之中,而且比起五嶽之首嵩山派也是頗有不如。

華山派是如何衰落的呢,按照書中解釋是嶽肅、蔡子峰兩位前輩因為偷看了《葵花寶典》,武學理念發生了分歧,兩人互相爭辯,門下弟子也分成兩派,就是爭論到底以氣為主還是以劍為主。兩人被魔教殺死之後,門下弟子分為劍宗、氣宗,互相爭鬥,結果因為劍宗高手風清揚未到場,氣宗獲勝,算是華山派正宗,但是因為兩派爭鬥,損傷慘重,華山派就此衰落。

其實看裡面描寫,嶽不群對於武功劍術的闡述,練氣為主,以氣御劍,而且他還舉例子說明,練功十年,劍宗強於氣宗,練功二十年,氣劍旗鼓相當,練功三十年,氣宗遠遠甩開劍宗一大截。他這個解釋無論是按照金庸一向內力為尊的套路,還是看後期個人表現來說,都是說得通的。比如後來劍宗封不平他們去找嶽不群麻煩,如果他們自覺可以打過嶽不群,又何必糾結一堆其他四個劍派的人一起去撐腰?

其實嶽不群說的關於武學的道理是很傳統很正宗的,絕對挑不出毛病來,而如果真的是隻注重練劍不注重內力的話,對付一般高手可行,碰上大高手那可就不行了。比如令狐沖獨孤九劍如此高明,跟人比武的時候還要強調不準用內力。這麼簡單的道理,華山派氣劍之爭的高手難道就想不通嗎,還打死打活的,裡面劍宗風清揚武功奇高,那是因為修習獨孤九劍的原因,而且他的內力也很強悍。總之,華山派的內鬥倒像是金庸先生有意為之,為了《笑傲江湖》整體情節的推動,硬生生要把華山派搞分裂然後再衰敗。

金庸先生先寫的《碧血劍》,裡面華山派的混元功是極其厲害內功掌法,顯然是練氣的法門,穆人清更是天下第一。但是後期寫《笑傲江湖》完全一個不同的套路,把氣宗掌門嶽不群塑造成了一個陰險狡詐的偽君子形象,最後一敗塗地,而裡面令狐沖劍法卻是十分出彩的存在,明顯揚劍抑氣。而且《碧血劍》的歷史時期是要晚於《笑傲江湖》的,這樣一路寫下來,就真的不考慮考慮華山派的發展之路嗎。


一覽眾河小


一、

二十五年前,華山派劍氣相鬥,在玉女峰大比劍,當時風清揚被騙到江南娶親,劍宗一敗塗地,就此煙消雲散。

二十五年後,令狐沖得風清揚傳劍,與田伯光說到風清揚,田伯光心想:

「只有風清揚一人……逃過了這場劫難,原來尚在人世,但說甚麼也該有七八十歲了。」

那麼風清揚現在是七八十歲,取中間,算七十五歲,那麼二十五年前風清揚五十歲。

五十歲的風清揚被騙到了江南娶親……

風老前輩果然厲害。

二、

林震南臨死時給令狐沖的遺言是這樣的:

「福州向陽巷老宅地窖中的物事,是……我林家祖傳之物……」

這個遺言令狐沖傳給林平之的時候,已經失真了:

「他說向陽……向陽巷……老宅……老宅中的物事。」

關鍵的「地窖」令狐沖沒說啊。

林家的這個遺物顯然指的就是辟邪劍譜了。可後面我們知道,辟邪劍譜並不在地窖,而是在佛堂屋頂。

那這到底是林震南故意撒了個謊呢,還是個BUG呢?

三、

《密議》一回,方證和沖虛說了《葵花寶典》的來歷,也說了《辟邪劍譜》和《葵花寶典》的關係,令狐沖是知道了的。此二者的關係,任盈盈也是知道的。

「爹爹曾道,這《辟邪劍譜》,其實和我教的《葵花寶典》同出一源。」

圍攻東方不敗之後,任我行摸出了《葵花寶典》說::

「這本冊子,便是《葵花寶典》了,上面註明,『欲練神功,引刀自宮』,老夫可不會沒了腦子,去幹這等傻事。」

當時令狐沖和任盈盈都在場,也都是知道「自宮」這回事的了。

五嶽並派時,嶽不群使出了辟邪劍法,任盈盈還說岳不群是又一個東方不敗。林平之使辟邪劍法,令狐沖和任盈盈也都見到了。

可是後來任盈盈偷聽林平之和嶽靈珊的對話,說他們僅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任盈盈還納悶:「那是什麼緣故」。待到林平之說自宮練劍才恍然大悟,才明白為什麼東方不敗變得男不男女不女的。

後來令狐沖也似乎完全不知道嶽不群自宮練劍,任盈盈還想,她偷聽了林平之的話,知道嶽不群自宮練劍,令狐沖卻不知道。任盈盈不願讓令狐沖難過,就沒挑明。

可問題是,任盈盈和令狐沖不是早就知道自宮練劍這回事了嗎,怎麼這時又好像是全然不知似的呢?

四、

衡山之上,令狐沖得了《笑傲江湖曲》之後,聽見有打鬥之聲,令狐沖心想:

「本門哪一位尊長在和人動手?居然鬥得這麼久,顯然對方也是高手了。」

瞧這意思,令狐沖還有師叔師伯嘛。可華山派除了嶽不群夫婦,還有誰?那時的令狐沖還不知道劍宗這回事呢,況且他也不會把劍宗的人認作本門尊長吧。


五、

黃鐘公這人挺有意思。少林方證大師都欠他人情。

方生欠風清揚人情,這很正常。方證欠黃鐘公人情,這就挺令人意外的。

黃鐘公讓令狐沖去找方證,他修書一封,讓方證傳授令狐沖《易筋經》。雖然黃鐘公說對方答不答應就很難說,但這已經很令人驚訝了。

《易筋經》對少林意味著什麼,黃鐘公不是不知道,雖然黃鐘公說人家答不答應很難說,但他敢開這個口,就說明方證欠他的人情不小啊。

黃鐘公後說他為什麼要加入日月神教呢?

「我四兄弟身入日月神教,本意是在江湖上行俠仗義,好好作一番事業。」

原來是要行俠仗義。這就有意思了。

《葵花寶典》百年前出現,嶽肅、蔡子峰就去偷了,然後有渡元禪師還俗,是為林遠圖,那是林震南的爺爺。同時魔教十長老攻華山,嶽肅、蔡子峰戰死,葵花寶典落入日月神教之手。至少在七八十年前,日月神教就已經是江湖中有名的魔教的。

黃鐘公怎麼想的,要加入魔教去行俠仗義,好好做一番事業?


孫虛白


令狐沖和小師妹愛情,是青春,是無奈,是懦弱,是轉移。


書中描寫令狐沖是一個放蕩不羈的浪子,但是偏偏鍾情於自己的小師妹。浪子和專一這是矛盾之一。

令狐沖從小沒見過幾個女人,一直和小師妹從小長大,兩小無猜,還在一起創立了“衝靈劍法”,可見年青時候,兩個人在一起是很開心的。令狐沖把這個稱之為愛情,小師妹肯定有一段時間也把大師哥當做戀人。但是小師妹很快移情別戀,因為她遇到了另外一個男人,林平之。從此對令狐沖的情感就發生了變化,把令狐沖當成了哥哥。


如果令狐沖真的放蕩不羈,那麼他應該很快可以放手,但是令狐沖沒有。在洛陽金刀王家,令狐沖看到嶽靈珊和林平之親親我我,還聽到師傅嶽不群要和林平之外公談論他倆的婚嫁之事,令狐沖鬱悶導致內傷加重,出去賭錢喝酒還被地痞流氓打得吐血。這哪裡有灑脫的樣子,簡直就是宅男看到自己心愛的女子被搶走,無計可施的樣子。照著令狐沖調戲尼姑的頑皮樣子,面對自己心愛的小師妹,怎麼就一種懦弱的樣子了呢?


說令狐沖專一於小師妹,也是不對的。令狐沖在洛陽遇到任盈盈之後,一直誤以為任盈盈是以為老婆婆,所以沒有多想,但是當令狐衝看到任盈盈是以為絕世美女的時候,令狐沖當即忍不住,親了任盈盈一口。這個事情令狐沖的輕浮勁就上來了。也就是一吻,給了任盈盈希望。從此就是死追衝哥不放了。


令狐沖愛上任盈盈之後,又開始對小師妹念念不忘。這種處理感情的方式簡直拖泥帶水啊。在小師妹被林平之一劍刺中之後,當著任盈盈的面,令狐沖不知道多傷心,抱著小師妹,表現的肝腸寸斷。當著自己未來老婆的面,對自己的舊愛表現得那麼撕心裂肺的傷感,令狐沖婚後可能沒有好日子過了。


令狐沖總體上不是一個成熟男人。是一個青澀男孩初入江湖,跌跌撞撞的樣子,不管誰的話,他都聽,不管正派,魔教,全憑自己的好惡來判斷。對待感情也是敗筆累累。


這樣的令狐沖,讀者細細品味肯定就發現令狐沖不是一個完美灑脫的男人,而是一個有著自己煩惱,做事莽撞的男孩。


也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矛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誰不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呢?等長大之後,回過頭來看自己,發生當年的自己真實傻缺一個。


作者還行,悟空問答文化答題達人,熱愛閱讀,熱愛交流,每年讀書300本,對我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我。謝謝。


壓海棠的黎叔


若是《笑傲江湖》真有那麼多敗筆,就不會成為金庸小說中的代表作。

至於答主提出的幾個疑惑,其實在小說中自有其合理性。

比如說風清揚娶妻被騙。

在小說中,風清揚是一位劍術通神的大劍客,他對於劍道的領悟,在《笑傲江湖》登場人物中毫無疑問是第一人。老年的風清揚已經變得比較沖淡,對於名利更是早已經放下。不過,在談及往事時,風清揚還是忍不住流露出許多煙火氣。

比如風清揚對氣宗的鄙視,對嶽不群的嘲諷,對於天下英雄的傲視,這些都在暗示他早年被騙的合理性。

當年風清揚是華山劍宗的頂尖高手,氣宗為了擊敗劍宗,於是設置了一個娶妻的騙局,將風清揚騙出華山,然後對劍宗痛下殺手。

從風清揚不拘門牆傳授令狐沖武藝就可以看出,風清揚是一個性情中人。他與令狐沖的性格有幾分相似,看重情義,容易衝動。因此,被騙遠行完全在情理之中。

何況,當年風清揚還是個青年,正是談婚論嫁年紀。那時候的風清揚,能有多少心機?

還有任我行也並非突然死亡。

小說中在寫到吸星大法時,分別從任我行與少林寺方證大師多人口中提到了吸星大法的危害。並且,早早便從任我行的幾次出手中,暗示了他內傷其實沒有痊癒。他吸收真氣越多,最後爆發的危害就越大。

後來在五嶽峰上,任我行得償所願興奮至極,此時功法反噬暴斃而亡,同樣合情合理。

真正的大師寫作,常常是不走尋常路。他設置的許多佈局,乍一看出人意表,仔細一想卻在情理之中。

因此,如果您看金庸大師的作品,發現了有你不能忍的敗筆,不妨多忍忍,再想想。


葉之秋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任我行的死亡。

任我行之死太過突然了,毫無徵兆。他武功高強,無病無災,還已經解決了吸星大法異種真氣反噬的缺陷,而且他似乎沒感覺自己身體又任何問題,還想著滅五嶽、戰少林武當、一統江湖,結果他說死就死了。死亡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其實就是金庸寫到這裡,發現矛盾衝突太過尖銳寫不下去了,所以硬生生把任我行寫死了。

試想,如果任我行沒死,他將率領魔教進攻恆山派。此時的魔教人才濟濟,而五嶽劍派人才凋零,恆山派孤掌難鳴。雖然少林、武當馳援恆山,但無論少林方證、武當沖虛還是恆山令狐沖,都不是戰略家,而任我行已經安排下了圍點打援之計,武林正派前途堪憂。

令狐沖計無可施,唯有死戰而已。任盈盈知道了令狐沖的死訊,自然也不能獨活,也殉情而死……於是《笑傲江湖》便成為一個悲劇故事了。

顯然,讀者是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結局的,如果金庸老爺子真這麼寫,他估計會收到無數刀片吧。於是金庸只能把任我行寫死,於是任盈盈上臺,化解了矛盾,令狐沖與任盈盈得以結為夫妻。

所以,任我行毫無徵兆的死了,死得太過突然,又恰到好處。因為讀者需要他死,所以他不得不死。但是這樣一來,《笑傲江湖》的深刻性被削弱了,成了結局圓滿的成人童話。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夢露居士


首先說笑傲是我最喜歡的金庸小說,在悟空上曾經還寫過一篇問答就是闡述笑傲的諸多精彩。但是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笑傲中確實存在許多不能自圓其說之處。試舉幾處。

一、作為五嶽劍派之一的華山派號稱名門大派,人才卻很是凋零。不字輩只有嶽不群夫婦,其餘都是他們座下弟子。藥王廟一役被15個江湖“無名之輩”圍攻差點全軍覆沒,和名門大派的身份極不相符。反觀其他諸派,嵩山派高手如雲也還罷了,就是泰山派還有天門、天松、天乙、天柏,此外還有再長一輩的玉磯子、玉磬子、玉音子、玉鍾子。恆山派還有三定,衡山派有莫大、劉正風、魯連榮。按道理來講華山派哪怕經過劍氣之爭的內訌,也不至於死傷的只剩下一男一女吧(令狐沖是大弟子,在他之前華山只有二人)。而反觀昔日落敗的劍宗,不算風清揚,即使不字輩依然有封不平、成不憂、從不棄三人,陣容還強於岳氏夫婦。之所以造成這一局面只能說明金庸無法駕馭人物眾多的場景,筆力不逮。

二、青城派圖謀辟邪劍法為什麼不早出手。林震南是林遠圖名義上的孫子,書中林平之只是從別人口中得知其曾祖的事,自己沒有關於林遠圖的記憶,結合林平之出場時18、9歲,可以算出林遠圖死了至少十幾年了,為什麼餘滄海才想起來搶奪劍譜,如果說青城派需要謀劃仔細,那其他江湖人沒道理也等那麼久?

三、盈盈怎麼會愛上令狐沖?依照書中的說法是令狐沖將對小師妹的痴情說與“婆婆”聽,從而令得任大小姐對之傾心,但是學琴一章表明是令狐沖學琴二十餘日後方才對“婆婆”傾訴衷曲。在此之前,“婆婆”就表現出了對令狐沖異常的關心,也許你會說並沒有多關心,可是要知道這是個不把天下男子瞧在眼裡的人,她對待令狐沖的行為已經很不同尋常了。

四、嶽不群一定要捨棄令狐沖嗎?這一點很費解。要知道嶽不群偽則偽矣,但是他心心念唸的是要將華山派發揚光大,那麼必定要有傳人。而令狐沖實在是最佳人選,而且20年的情誼怎麼也比從新培養新人為佳。

五、向問天一直被正邪兩派追殺,哪裡有時間去準備溪山行旅圖、率意貼、嘔血棋譜、廣陵散琴譜。

六、回到題目中來,正如題主所說,任我行的死法太突兀了。如此一個奇才正是掀起江湖風雨的絕佳時機,卻突然離世。我不是說這樣安排就是違背常理,相反這樣結尾從哲理上來說很有思辨意味。但是對讀者來說總歸是十分倉促,讓人有編不下去的感覺。


素衣山容瘦


比較喜歡《笑傲江湖》,看了好多遍,按記憶深淺羅列“bug”如下:

1:令狐沖總受傷。出場被田伯光打傷;療傷遇到嵩山高手,差點被滅口;然後被甩不想活,借酒消愁;學會獨孤九劍就被某華山高手打傷;接著被注入多種真氣;然後一路被小怪虐;學會吸星大法就受到反噬;在林平之老宅被嵩山禿頭重傷;在少林寺被嶽不群重傷;後山療傷差點斃命;奪帥被嶽靈珊刺傷;和嶽不群比武被偷襲刺傷;思過崖被嶽不群困住。

2:三尸腦神丹解藥怎麼破?東方不敗下的藥任我行怎麼有解藥。

3:東方不敗威望怎麼建立的?他沒有學葵花寶典時,不算頂尖高手,學了後就隱居了,沒見她殺過誰,沒有見她出過手,人們為什麼怕他?

4:令狐沖到底愛任盈盈嗎?嶽靈珊死時,令根本沒有顧及任盈盈的感受,他對任更像報答多一點。

5:氣宗與劍宗到底誰正確?看其他小說都知道內家功夫更好,笑傲怎麼堅持外功招式更好?

6:嶽不群年輕時華山火併,大約30年前吧,然後華山就倆高手堅持了30年,還天天想一通江湖........

7:華山就倆高手,泰山就一個高手,恆山3個高手,衡山2個高手,嵩山有左冷禪還有13太保,還有一群黑道,為什麼就始終五派合併不了,攻不下來?

8:武當也太弱了,比少林和日月教差太多

9:令狐沖圍攻少林,少林竟然搞空城計,少林的家業都不要了?

10:林震南武功這麼差,鏢局怎麼運行20年的?一次沒有出手?然後還指望林平之再運行幾十年?

等等......


MaYiYaHu


我認為《笑傲江湖》這部小說中每個人的歸宿不同是因為性格各異導致的,談不上敗筆。

嶽不群的陰險,嶽不群是從頭陰到尾,最後把自己陰死了,徒弟是用來出賣的,女人是用來做棋子的,結局可謂自食苦果。



令狐沖的灑脫,令狐沖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不管是名門正派,還是黑木崖魔教,他看不過去的他就要管,在他的眼裡真的不是穿著正大光明的衣服就是正人君子,正和反在他那兒不是這麼定義的。最後抱得美人歸。



六猴的“追星”,六猴的追星真是簡單粗暴,這裡他追的主要是他的大師兄令狐沖,只要是對大師兄好的,我都要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所以,結尾在林子裡出來的那隻猴子,是一個不會言語的動物呢,還是對大師兄無微不至的那個六猴呢?

東方不敗的狡詐,說他狡詐,就是他把任我行關在牢底的同時,還對任盈盈一樣好,甚至比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是認為他和任我行的恩怨不應該牽扯到盈盈呢,還是以為這樣能停下盈盈尋找任我行的腳步呢?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犯上就是要有代價的。



任我行的執著,任我行的執著就在於一統江湖,前期是,報仇之後還是。最後,他死在了一統江湖的路上。



向問天的忠心,他的忠心跟六猴的追星很像,馬首是瞻,哪怕是死。



嶽靈珊的天真,他天真的以為她的父親會像天底下大多父親一樣慈祥,天真的以為她的父親真的是君子劍,天真的以為林平之是她的父親為她選擇的如意郎君。天真到可憐。

這只是一個巧合,天真的女兒碰上辣手的父親。

儀琳的痴情,自從令狐沖把她從田伯光的魔掌中拉出來的一剎那,她的心已有所屬,礙於身份不能明示心中情愫,只能在佛前默默祈禱。但是,如此六根不淨的弟子的禱告真能換來佛祖的護佑嗎,希望她當上掌門之後虔誠皈依吧……

任盈盈敢愛敢恨,“魔教的妖女”就是這樣,我管你是浪子還是紳士,名門正派還是邪魔歪道,老孃看中的就是我的。任盈盈的愛情真可謂是鍥而不捨,最後也是得償所願。

定逸的直爽,定義師太除了在沖虛道長和方證大師面前收斂一點兒以為,真沒見她給過誰面子,而且凡事都有自己的見解,又是一派掌門,嶽不群是很忌憚的,他雖然不一定認為五嶽劍派都是好人,只是沒想到還有嶽不群這樣的,所以她是死在了對手的陰謀算計上,而非武功。

林平之經歷悲慘的成長過程成為一個腹黑之人,也是一個可憐之人。

綠竹翁唯命是從。方證和沖虛是世外高人,五嶽派相爭廝殺本就不關其事,只是他們不希望江湖上腥風血雨。

所以,我認為《笑傲江湖》中每個人的結局都是註定的,沒有瑕疵,更無敗筆之說。

金庸武俠伴隨整個青春,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席慕容《青春》


東方Sir


最大的敗筆就是金庸把任我行這個反派寫的太光彩奪目,無法收場,只能讓他一死了之。


金庸先生塑造了許多光彩奪目的反派,光《笑傲江湖》中,就有兩位很出彩,一個是東方不敗,一個是任我行。東方不敗大家都知道,被任我行、令狐沖、向問天、任盈盈聯手搞定。而任我行,一直覺得金庸對他的結局寫的太簡單了,可能是因為金庸把任我行這個反派寫的太奪目了,無法收場,只能讓他一死了之,於是被金庸直接寫死了,一統江湖前夕,志得意滿之際突然暴斃。

笑傲江湖最後,五嶽劍派基本上被嶽不群和左冷禪整跨整殘了,任我行重回教主之位,如果他直接出擊,一統武林的機會很大,情節發展已然導致任我行按自己的計劃幾乎可以十拿九穩的大勝少林武當,令狐沖已經無計可施,正是情節上張力最強之時,本來還想看看令狐沖怎麼化解和任我行之間關於任盈盈和武林的矛盾,然後突然間任我行居然直接掛掉了,結果是不是有點戛然而止的感覺?

金庸對任我行的塑造非常成功,任我行在剛出場的時候,給人的感覺非常驚豔,出場就是一困西湖20年,但是依然保持絕對的理智、冷靜甚至是雄心壯志,可見耐力之強,絕對不亞於肖申克的救贖。

任我行談吐不凡,有著極強的人格魅力,向問天拼死救他,一脫困就開始佈置收復計劃,手段高明,就連令狐沖都為之心折,覺得他是一位生平罕見的大英雄、大豪傑。心折到什麼程度呢?心折到看到他對人手段未免過分毒辣,但仍然安慰自己說“英雄行事,有不能以常理測度者。”就憑這一點,瞬間把嶽不群、左冷禪甩幾條街。

任我行心胸開闊,少林寺比武,能當面說出世上最佩服的三個半人中有因“心地慈祥,為人謙遜”而佩服方證大師,甚至是奪他位,囚禁他20年的東方不敗。可見他為人雖然像他的名字一樣自大狂妄,但是又不是一味的自大狂妄,他心裡面是很清楚的,這一點尤其在他對東方不敗一直很放心,大小事務都交給他,但是最後還是留了一手可以看出來,他為人城府之深、計算之準,令狐沖跟他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選手。

就是這樣的一個任我行,前期金庸寫的太厲害了,太光彩奪目了。我覺得是金庸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任我行的問題,所以才把他寫死了。如果任我行不死,令狐沖跟任盈盈的前途就難以想象了,餘下不知還需要多少篇幅才能把小說完成,還是直接寫死了比較省事。這樣寫還是為了讓令狐沖和任盈盈有一個好結局吧,如果任我行和令狐沖正面開戰,那麼任盈盈在中間必定是一個尷尬的境地,首先任我行作為父親,並不像淩退思那樣心狠手辣,不惜犧牲自己女兒的性命。任我行對於任盈盈還是足夠關懷的,而且任盈盈本身一直都是日月神教的聖姑,行事頗有魔教的風格,所以任盈盈在面對父親和衝哥之間的決戰時,沒有理由為了愛情或者所謂江湖道義而站在父親的對立面,更不可能幫助父親去與令狐沖為敵。樣的話故事必然走向一個悲劇的結局。

所以我以為為了成全男女主,只能讓任我行提前死了,反正他遲早都要死,為了結局圓滿,金老先生也許不得不這樣寫。這時金庸還是偷懶了,機械降神,雖然前後情節上彌補以剋制吸星大法副作用導致心臟病突發的理由,但文氣已洩,若此處能打破武俠小說中『大團圓』的套路,或許能讓此小說乃至整個武俠小說這個類型文學的地位得到不小的提升。


張家公子名無忌


我是個金庸迷,對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無論是哪一部,我都認為是難得的經典。羽菱君的能力比之金庸先生不止有天淵之別,更不敢妄言他小說的敗筆。品論可以,否定就不敢了,對於《笑傲江湖》這部小說也是一樣。不過這部小說卻有讓羽菱君不解的地方,這源於金庸先生對《葵花寶典》這部武學秘笈出處的修改。



按現今版的小說,《葵花寶典》為前朝太監所著,這部秘笈分上下兩部,上部練氣,下部練劍。寶典中所載的武功,精深之極, 三百多年來,始終無一人能據書練成。後來這部寶典流落到南少林紅葉禪師手中,當時正好華山派門人嶽肅與蔡子峰拜訪,偷閱寶典,匆匆之際,二人不及同時閱遍全書,當下二人分讀,一人讀一半,被紅葉禪師發覺,認為此害人之物不得留世,於是焚燬。嶽、蔡二人返回華山後,彼此把各自抄寫的部分拿出比對(是為寶典殘本),居然完全合不上,於是互相懷疑,以至兄弟反目,此後更激起了華山劍宗與氣宗之爭。而紅葉禪師曾派遣他的弟子渡元禪師上華山討回殘本,渡元禪師在觀看上下兩部殘本寶典後憑著記憶將自己領悟到的記下寫於袈裟之上,自創出“七十二路辟邪劍法”,後來也不回福建少林寺,還俗並自稱為林遠圖(林平之曾祖父),開設鏢局。 後來日月神教攻入華山,爭奪寶典殘本,在一番惡戰後殘本亦被日月神教奪去,最終落到東方不敗手中,東方不敗由此武功精進,臻至天下第一,當世無敵,號稱東方不敗。




東方不敗練成《葵花寶典》後性格大變,心智反常,成了不男不女,我們也因此知道,修煉寶典,必先自宮這一說法。但這裡其實也是讓人不解的地方。因為在東方不敗之前,練習《葵花寶典》的人都沒有提及“自宮”一說,包括嶽、蔡二人,他們偷抄了寶典之後,如果寶典上有此記載,雖然分上下兩卷,他們肯定至少是有一個人知道。最有可能知道的應是氣宗之祖的嶽肅,因為寶典上部講練氣,但很明顯小說並沒有說他知道,後來的氣宗繼承人嶽不群也不知道。林遠圖還俗之後,開創鏢局,憑藉“七十二路辟邪劍法”威震天下,卻還結婚生子,不然不可能有林振南林平之,也沒體現出“自宮”一說。只是到後來林平之和嶽不群修煉時才發現的這一修煉方式。



造成這個情況是原因的,就是源於金庸先生對《葵花寶典》出處的修改。按金庸先生最初的設定(連載版),《葵花寶典》是由一男一女合著。男方名字中有一“葵”字,而女方名字中有一“花”字,故名《葵花寶典》。這對男女原為恩愛夫妻,其後因事反目,各自創出的半部寶典更是互相剋制。《葵花寶典》亦因此分為兩半,一為乾部,一為坤部,江湖中亦有人將之稱為“天書、地書”、“陰錄、陽錄”。在早期版本中,《葵花寶典》與華山派的“紫霞功”有著密切的關係,有道是“紫霞秘笈,入門初基。葵花寶典,登峰造極”。而寶典在落入華山派後,就因為兩半的相互剋制才讓華山激起了劍氣兩宗之爭。



可能是為襯托東方不敗這個人物形象,也可能是為了照應林平之和嶽不群自宮修煉“辟邪劍譜”,映襯出他們陰險的情節,金庸先生把《葵花寶典》改為前朝太監所創,但沒有言清這位太監的經歷。然而修改後卻讓華山兩派的紛爭和“辟邪劍譜”也要自宮一說的解釋變得有些牽強,讓人不解。不知各位看法如何,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羽菱君,個人觀點,為你解惑,不正之處,敬請指出,洗耳恭聽,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