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印度為何能死死控制周邊小國?

視頻百樂門


印度在南亞次大陸堪稱“霸主”,體量龐大,外交也“左右逢源”,而且南亞這塊位置也不是世界大國看得上的,試想如果印度軍隊像開進不丹那樣去開進南美國家“指導”選舉,那美國還不得把它揍的半死?!印度在這裡可勁地折騰,也沒人找他麻煩,然後,這印度肆虐南亞的膽子也就越來越大了。

喜馬拉雅三國,由於地理限制,它們的對外通道幾乎都只能面向印度。經過幾十年的沉澱,對印度經濟依賴性極高,三國裡,錫金已經被印度吞併,不丹雖被印度實際控制,但好歹是聯合國會員,印度也要顧忌自己的吃相。尼泊爾體量相對較大,相對自由一些,但經常在油氣、電力、網絡通訊被印度掐著脖子,印度如果不滿意尼泊爾國內的政治經濟情況,就隨時來那麼一下,搞得尼泊爾苦不堪言。

印度洋上的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地處印度洋上的交通要道和十字路口,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印度時刻提防著外部大國染指該區域,自己則不厭其煩地對兩國施加軍事影響力,對兩國都曾出兵,主動幫忙解決這兩國的國內麻煩,進而施加自己的外交影響力,迫使兩國在外交、經濟等決策時要“印度優先”。

對於巴基斯坦,兩國圍繞克什米爾爭奪了幾十年,而且兩國的克什米爾問題是毫無外交談判出路的,都宣稱對整個克什米爾擁有主權,所以兩國間的對峙和戰爭一直沒完沒了,在國力對比上,巴基斯坦較為弱小,終於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時,被印度肢解,印度本來對孟加拉國有“建國”之恩,按理說兩國間關係應該不錯,可惜在宗教、領土爭端和水資源爭端等問題上,印度儼然一副“得聽我的”的蠻不講理的嘴臉,導致孟加拉才獨立4年,兩國關係就徹底惡化了,此後兩國各種矛盾不斷。

印度獨立之後,自認為是大英帝國在南亞地區的繼承者,覺得整個南亞都是印度的資產,對周邊國家肆意干涉和侵略,在冷戰期間,印度為所欲為,但隨著冷戰的結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深,印度還是一副“上國”的姿態對待周邊國家,自然引起周圍鄰居的嚴重不滿,而印度自身又沒有能力帶領大家一起發展致富。所以這些年,漸漸地,印度這些鄰國都逐漸對印度開始“說不”,印度的霸權,該終結了。


雲中史記


對於印度這麼一個祈求大國野心的國家,對於周邊幾個小國來講,與其說是控制,倒不如說是恐嚇與威懾。為什麼對於經濟高速發展的印度,不將人力物力投入到經濟建設當中,而一定要發展其軍事力量。很顯然,印度就是想追求其軍事大國地位,以此來達到對於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在這一基礎上來發展其經濟。雖然其一定程度上與中國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印度是想先發展軍事後發展經濟。

雖然說印度某些人對於印度大國地位充滿信心,甚至可以說是信心爆棚,但印度高層也明白現實狀況,用經濟來開發自己在東南亞以及周邊小國的影響力,已然不具備優勢。因為亞洲新興大國已經給這些國家帶來福音,印度通過經濟所能發展的領域實在太少,且前途也不容樂觀。因此,只能通過軍事方面的力量來起到在外界看來自身很強大的作用。以此達到威懾周邊小國的目的,最終達到控制其發展的目的。但從根本來看,其實沒有一個小國從心底裡服氣印度的。

印度高層我明顯知道自身的不足,無論是北方的巴基斯坦以及東北方各省的爆亂,都是令印度政府頭疼的事兒。想想看,一個連自己國內事物都有待解決的,都難以和平發展的國家,怎麼會有餘力去控制其他國家呢?只不過像不丹,尼泊爾這樣的小國,雖然表面上不是很服氣,但恐於印度強大的威懾力,也只能隱忍。表面看起來印度政府確實具有很大的控制力。但並不是哪一個國家都懼怕它的淫威的,莫迪為何要邀請東盟十國領導人參加其閱兵儀式?無非就是想向東盟十國展示自身軍事力量的強大,以此來達到其恐嚇威懾的目的。對以後經濟的發展,以及文化的交流做好鋪墊。這也明顯的展現出印度自信心不足的一方面,到處宣揚自身的武力。正所謂,一個人沒有什麼才會在朋友圈裡展示什麼,以此達到其虛榮心的目的。印度也是如此的套路。

印度與周邊小國的關係與美國與歐洲國家的關係大相徑庭,同樣是利用了小國的心理,歐洲國家面對北方強大的俄羅斯以及為了自身發展的經濟狀況,不得不依賴於美國,長此以往,自然而然達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的目的。印度也是利用周邊小國發展經濟的弱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對其進行武力威懾與經濟支持雙向的政策,時間一長,周邊小國就猶如水煮的青蛙一般,漸漸的就趨於平靜,而印度對其實行控制也理所當然。


新概念傳媒宋晨聲


國家經濟實力與地緣政治霸權決定的,印度要想恢復到英屬印度的疆域與行駛南亞宗主地位,必須這樣做,地理位置絕佳,給了印度可以控制與繼承英國離開後的壟斷地位,由於喜馬拉雅山脈與橫斷山脈阻擋,也阻止了東方強國的引力,北方與巴基斯坦交界處,不是沙漠就是高山天然阻擋。

南方盡是小國弱國,無力抗衡,原來的巴基斯坦強大一些,印度通過三次戰爭,搶奪了克什米爾,又肢解了東巴基斯坦,現在的孟加拉國,讓巴基斯坦再也無法兩線進攻印度。三面環海,地理位置優越性無比,吞併錫金,讓尼泊爾與不丹不敢向其它大國靠攏,因為高山阻擋下,只有求助印度幫助,控制住了貿易交往,對孟加拉國的打壓及三面包圍下,讓孟加拉國既怕又不敢亂動,對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的分裂勢力有打有保,讓斯里蘭卡不敢離心。

即使憑藉著印度市場,經濟能力,軍事裝備現代化,國家綜合國力,壓倒性優勢地位,憑藉著印度洋區位優勢,印度成了美俄拉攏的對象,小國弱國根本無力反抗。

控制住了周邊小國,印度也就成了南亞地區的霸權地位。




隨雨飄渺


只能說,印度攤上了一塊好地方,一塊別人看不上也夠不著的地方。

南亞的幾個國家裡,除了巴基斯坦是印度死對頭外,不丹、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孟加拉國全部唯印度馬首是瞻,印度還吞併了南亞小國錫金。有很多網友認為這證明了印度的“強大”,其實實在是算不上,只能說印度運氣好而已。

怎麼個運氣好呢?


先說不丹和尼泊爾,這兩個國家是出了名的窮的掉渣,放眼世界也是驚人的貧窮,甚至我們眼中的窮國印度都比他們有錢不少。而且他們只有兩個鄰國——印度和中國。


按說印度和中國都是大國,他們不應該一邊倒的傾向印度。可是他們鄰近的是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幾千米的高山斷絕了中國和他們一切的來往,不丹和中國甚至連外交關係都沒有!

(不丹不僅和中國沒有外交關係,跟美俄英法也沒有,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跟五常都不建交的主權國家,已經成為印度事實上的傀儡國)

在這種地形下,不丹和尼泊爾一切的物資都要靠印度供給,由於這倆國都是窮的掉渣的農業國,所以完全沒有工業自給能力,尼泊爾連供電都是印度負責的。在這種情況下跟印度不搞好關係,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孟加拉國,也是世界上十一個人口上億的國家之一,但居然毫無影響力!因為孟加拉國,實在是太慘了。

孟加拉國其實僅僅獨立了不到五十年,當年英國人搞印巴分治的時候,孟加拉被稱為“東巴基斯坦”,只不過1971年的印巴戰爭中,孟加拉國的獨立運動在印度的支持下如火如荼,最終成功擊敗巴基斯坦駐軍獨立。親印度的孟加拉解放軍上臺。

孟加拉獨立後,一直奉行親印度政策,因為印度幾乎是他唯一的鄰國,四面被印度包圍的孟加拉別無選擇。



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都是孤懸海外的島國,雖然經濟要好於印度,但國力於印度差的太遠。在南亞這個三不管的地方,惹惱了本地的大哥印度,不會有好果子吃。

其實印度在南亞的地位就像是東亞的中國。都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土地和人口。不同的是,中國的鄰國如日本、韓國等都是經濟發達、軍事強大的發達國家,而印度的鄰國無一例外都是弱雞。

而且由於喜馬拉雅山的存在,南亞形成了獨立於亞洲的一個封閉地形區,俄羅斯和英法就更遠。只有美國是可以影響南亞的,但美國根本看不上這幾個窮的掉渣的小國,美國只要扶持印度就好了。印度只不過是恰好生在一群弱雞裡,矬子裡拔將軍而已。


小約翰


南亞地區,印度為大,不過,地形有四塞之相,也容易夜郎自大,好像世上沒有比自己更好的了,不幸的是,1947年獨立後的印度正然如此。全面繼承了大英帝國的衣缽,自開國之日起,就發動戰爭,吞錫金,控不丹,乃致於今,槍炮聲沒有停息過。搗鼓不少大殺器,發展了核武,從洲際導彈到航母,核潛艇,什麼都有,這是它稱霸的本錢。印度錯了。

不結盟的印度。由於印度體量碩大,周邊小國無人主動招惹它,這是印度的地緣優勢,如果善加利用,集中主要精力發展經濟,於人對己都是有利的,一個祥和的南亞,非常之好,世界也會是歡迎的。如之當年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受到世界普遍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可以說認真貫徹執行下去,影響力自然不小,這才是符合印主發展真正開明的國策呀。一個真正不結盟的印度,才能如大象悠閒地邁開步子,有著一個不錯的未來。

無限風光的印度。英國殖民印度二百年,只留下一個積貧積弱的印度,國內百姓仰頸以盼,盼望早日能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可是印度上層的政治精英們,也只是設計了一個不結盟的樣子,多受強國蠱惑,夾在中美蘇之間左盼右顧,自為得意,其實到底怎回事,印度不是不知道,玩火終會燒到自己,印度不會永遠這樣幸運。

一個戾氣十足的印度。我們總說溫馴的大象,現在的印度卻是戾氣十足,成為世界第一武器進口國,有點錢都買了武器。自恃南亞霸主,無人敢得罪自己,這頭大象神氣活現,其實自身問題非常地錯綜複雜,不能正視自身問題,往往把內部矛盾外嫁,以轉移矛盾的方式向外策動戰爭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挾洋自重,頻頻發動與巴基斯坦的戰爭,吞併中國藏南,交惡北方一個重要大國,至今沒有絲毫悔改之意。

這樣的印度是危險的。


魂舞大漠


因為印度的地理優勢太明顯

南亞共計有7個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

在這7個國家中,印度的面積是最大的,佔到了南亞總面積的七成,並且也是本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綜合國力遠超其他南亞鄰國。

(南亞七國)

在印度周圍,除了死對頭巴基斯坦外,其他的5國皆對印度為馬首是瞻。

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新領導人上任首站必須是印度,不丹甚至在外交和軍事上都要由印度“指導”,而孟加拉也是在大事小情上給足印度面子。

印度可以稱得上是南亞小霸王。

(莫迪出訪尼泊爾)

其實,之所以印度能夠牢牢地控制住周邊的小國,還是得益於南亞半封閉的地理位置和印度本身巨大的體量。

南亞地區地理環境相對封閉,整個南亞大陸呈現一個菱形,東北面是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西北是興都庫什山脈、東部是阿拉乾山脈。

至於南面方向則是直直的插入印度洋,總之如果想與外界交流,往南走是為便利的捷徑。

(南亞地勢,北部環山,南部靠海)

像是尼泊爾和不丹,作為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內陸國,幾乎所有的物資。像是汽油、糧食、生活用品都需要從印度輸入。可以說命門直接被新德里抓得牢牢的。

而至於孟加拉、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作為印度附近的附屬國,也是在經濟和國內問題上十分依賴印度。

所以,印度作為本地區內的“超級大國”,在國力上對其他小國有碾壓性的優勢。並且還是因為地理環境閉塞,也導致域外大國也很難插手南亞事物。


千佛山車神


印度對周邊小國影響力是有的,但是要說死死控制的話就有點兒言過其實了,印度是南亞地區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在這個方面,印度是沒有競爭對手的, 不過,整個南亞地區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並不高,大國們的重點不太在這裡,沒有過多的扶持這些國家,所以這裡的競爭意識也不強,即便印度作為曾經的英屬殖民地,也很容易比南亞地區建立它的地位。



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雖然後來獨立,但是卻依然沒有擺脫英國的影響,喜歡對外發動戰爭,今天打打錫金,明天打打不丹,而且印度每年會有相當多的資金投入到軍費上去,所以它也算一個軍事大國,不過武器厲害戰鬥力未必就強,看看沙特就知道了,那麼印度士兵的戰鬥力咋樣?那麼我看他們閱兵就挺讓人開心的。



不過印度人倒是挺有自信的,不太懂他們的自信是從何而來,是因為印度的媒體宣傳嗎?似乎印度也就認為美國是發達國家吧,在亞洲這個地方,他認為自己改挺“牛氣”的,想當老大,但是卻沒那個能力。



南亞地區的話語權並不能完全掌握在印度手中,它如果有本事能像美國控制其他國家那樣控制南亞,也算它本事,比如在1983年斯里蘭卡發生了內亂,這原本和印度也沒啥關係,但是印度卻“自詡”自己是南亞大陸的大國,有義務去維護周邊國家,幫他們平息內戰,所以暗地裡支持了一支反對派武裝組織,為他們提供訓練基地和軍火補給。



後來斯里蘭卡覺得這麼打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開始對這支反政府武裝進行打擊,而印度也不示弱,即刻派了十萬大軍進入司機看了,結果斯里蘭卡反叛軍和政府軍一起打了印度,直到印度總理被暗殺,最後才算是打完了這場奇葩的現役,所以從事實上看他沒有那個能力插手周圍國家,更誆論什麼控制周圍國家了。


風雲一點通


印度為何能死死的控制住周邊小國 我認為印度主要通過政治綁架、武裝威脅、互利共生等手段來控制周邊國家的,分析如下。

打開地圖我們發現印度周圍除了中國和巴基斯坦沒有一個有影響的國家,如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錫金國(已經被吞併),我們甚至只是通過某一件事或者一些東西來知道他們的名字。如尼泊爾軍刀、東巴基斯坦事件、緬甸內戰、斯里蘭卡軍事行動,不丹與錫金絕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的。這恰恰說明了,這些國家就是因為小沒有影響力,所以印度才有足夠的膽量與自信來控制住這些國家,不過只是這些遠遠不夠的還有其他的一些客觀因素。

自古以來大國吞併小國、小國沉浮大國都是大勢所趨,進入現代文明後,大家都變得“文明”了就是通過政治綁架、武裝威脅、互利共生。把“桌面交易變為了桌下交易”在小編看來這更加的可怕,更加的錯綜複雜。

以尼泊爾和不丹為例。他們的視野就和大國視野的高度不一樣,大國視野在於全球,小國在地方簡單的說就是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裡的事。也就是當下流行說法“出身不同眼界不同”。

作為小國他們肯定想擁有自主權,但是自主權不是他們想就能擁有的,而是看大國的臉色。而作為這些小國家的統治者來說,外界的支持對於自己的政權的穩固有時間比國內派系的支持更重要,所以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外援”很重要;他們也很明白周邊有大國,那麼說明了他們的“眼睛”早已滲透進了整個國家,想要明明白白的活著很難(美國的斬首行動怕是歷歷在目);印度這個地區的龐然大物擁有強大的武器庫這不是他們這些小國家可以低檔的,所以武力威脅就成了印度最重要的“利器”。

前文我們說到小國要被保護要保全自己就得“拜大哥”。不丹和尼泊爾選大哥就只有兩個選擇。而我們知道我國改革開放以後全局的工作都在發展經濟不斷的壯大自己的實力,大部分的目光都在東南,所以這些小國無奈的選擇了印度。所以這給印度製造了積極地外界條件,以至於錫金國成為錫金邦。

現在從全局來看我認為我們當時的做法完全正確。只有自己強大才是硬道理,只有自己強大失去的才有資格拿回來,如果當時去和印度勾心鬥角,我們的注意力被分散,那麼我們不就成了現在的印度了嗎?


再說說現在,我們自己強大了,印度周邊的國家也敢於向印度說不了,斯里蘭卡為例,印度號稱要軍事幹預結果呢?11艘宇宙飛船枕戈待旦,這就是實力。 我們現在強大了就要慢慢的給自己足夠的衝突緩衝區,所以那些國家以後就不一定可以被控制了。相信我們偉大的祖國,相信我們的政府,勿讓境外勢力製造輿論風向。

謝謝大家閱讀!


樹先生776


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周邊國家如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不丹等國幾乎都對印度馬首是瞻,其實不得不說的是,單獨把南亞這一塊劃出來看,印度還的確是這一地區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看待印度我們還是要客觀些,不要總是鄙視阿三,印度雖然社會發展的比我們還不平衡,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他仍然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敵對主要是是印巴分治後,導致了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印巴戰爭後又導致了孟加拉從巴基斯坦獨立,孟加拉是在印度的幫助下才從巴基斯坦獨立出來的,所以孟加拉對印度唯命是從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幾年前斯里蘭卡想要購買中巴合產的“雷電”戰鬥機,也就是殲7的改裝,但是對這件事印度開始強加干預,公開的指責斯里蘭卡,並且表示將要停止對斯里蘭卡的4億貸款,可見在經濟上進行制裁也是印度政府控制周邊國家的一種手段,雖然現在中國比印度有錢,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另外價值不大的投資也是沒有意義的。

印度和領國尼泊爾的關係也是很不平等的,時至今日印度還在試圖像吞併錫金一樣,吞併尼泊爾,尼泊爾雖然也想要反抗,但是印度一直用石油禁運死死掐住了尼泊爾的喉嚨,當然如果中國將公路修到了尼泊爾之後,可能才能拔除印度這隻貪婪的水蛭。

我們都知道不丹至今仍然不能和中國建交,罪魁禍首就是印度,不丹和印度的關係就像附屬國和宗主國的關係,但是形容成像印度下屬的一個省更加合適,印度不但掌握著不丹的經濟命脈,近代甚至掌握著不丹的政務和外交權,因為簽訂了這種不平等的條約,這就導致了不丹想和一個國家建交,就要先讓印度同意,所以印度也一直控制著不丹。

由此我們可見,印度之所以可以死死控制著周邊的一些國家,有的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有的是因為忌憚他的軍事力量雖然也就那樣,有的這是在經濟上受到印度的掣肘,還有的是因為沒有主權。


玄坤文史


印度為什麼能夠死死控制周邊小國?說實話,印度能夠真正控制的小國家沒有幾個,滿打滿算也就喜馬拉雅山南麓三個國家,錫金、不丹和尼泊爾。錫金被印度1975年出兵佔領,而後被印度吞併,成為印度的一個邦,由於當時的國際環境對印度太有利了,而且錫金和世界大多數國家並沒有外交關係,更沒有加入聯合國,所以印度吞併錫金在國際上是個十分不起眼的事,印度也沒有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印度可是佔了一個大便宜,如果是現在印度膽敢吞併一個主權國家,那可犯了大忌諱。錫金這個曾經南亞小國家算是被印度吃定了。

不丹雖然深受印度在外交控制,不準和其他國家有外交關係,時不時還被印度出兵干涉內政,深受印度內外控制,但畢竟是一個主權國家,印度想要真正吞併不丹就別想了,而且不丹現在也在尋求外交突破,印度想要一直控制著不丹可能有點費勁,不丹也算是一個被印度控制國家。尼泊爾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很強的國家,雖然國家沒有多大,古稱廓爾喀,廓爾喀人的戰鬥力十分強,現在印度也和不丹一樣時不時干涉尼泊爾內政,但尼泊爾畢竟是一個比錫金和不丹大的多國家,在外交上有一定的自主權,印度也不敢過於壓迫尼泊爾。

由此可以看出印度還真是柿子撿軟的捏,在南亞,國家越小越可能被印度吞併,國家越大印度反而會投鼠忌器,一個典型的欺軟怕硬的國家。

巴基斯坦在南亞根本不買印度的賬,時不時還和印度應為克什米爾地區打一架;孟加拉國和印度幾乎算是和平相處,印度也沒有能力控制孟加拉國;



斯里蘭卡雖然很多事務被印度指手畫腳,但由於位置處於印度洋重要位置,在國際上有很重的地位,印度根本不敢貿然對斯里蘭卡採取軍事行動,自從斯里蘭卡境內的泰米爾猛虎組織被消滅後,印度在對斯里蘭卡影響有限,根本談不上控制。

而馬爾代夫算起來是比錫金都小的國家,就是印度洋上的一群島嶼組成,但卡在印度洋中心位置,是一個戰略要地,加上是世界旅遊聖地,國際影響力巨大,印度只是偷偷做點齷齪的小動作,印度洋這個地盤上印度說的還不算,印度洋更不是印度人的洋。前幾天,馬爾代夫出現危機,印度人心癢難耐,想要出兵干涉,但苦於沒有出兵的理由,十分尷尬。綜上所述,“大正”認為印度就是一個骨子裡有著十分落後的殖民思想國家,但本身國家實力不怎麼樣,只能做著貪點小便宜的勾當,很是猥瑣不堪,完全沒有一個大國的擔當,也只能在南亞這個普遍實力都不怎麼樣地方當個土霸王,而且還有很多不買賬的國家,而想做自己宣稱的“有聲色的大國”,功力還差個幾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