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楊德龍:我在市場最低迷時入行,在創業板瘋漲那年勸人清倉

春風化雨、跨躍騰飛,中國改革開放迎來了第40年。從1986年中國迎來第一隻股票飛樂音響至今,中國股市也走過了30多年的進程。“騰訊證券研究院”推出特別策劃欄目《我是傳奇——資本市場30年風雲錄》,邀請證券市場的見證者、參與者,講述“我與中國股市的故事”,與讀者一同見證中國證券市場30年滄桑鉅變。

楊德龍:我在市場最低迷時入行,在創業板瘋漲那年勸人清倉

【第02期嘉賓簡介】楊德龍,被譽為投資圈超級IP。曾經以市理科狀元考取清華大學。歷任南方基金等基金經理,現任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

【第01嘉賓及內容戳這裡】花榮:從傾家蕩產到財富自由,我與這9只股票不得不說的往事

【正文】

從業十幾年來,我經歷了A股兩次的牛熊市,從最悲觀的998點,到最狂熱的6124點,從創業板遠超納斯達克的市盈率再到大幅回落,A股歷史上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兩次牛熊市。

在市場最低迷的時候踏入A股

我是1999年從河南商丘以市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但是到2003年畢業的時候,我認為中國的工業化已經基本完成,工程類人才接近飽和,繼續做機械工程研究,可能很難有大的發展。而中國金融業很有發展前景的結論,未來市場對金融、法律人才的大量需求。加上當時我對金融行業也情有獨鍾,所以我放棄了繼續攻讀本專業機械系碩士研究生,選擇自學半年完成4年的專業知識,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碩士,成功轉型進入金融行業。

楊德龍:我在市場最低迷時入行,在創業板瘋漲那年勸人清倉

回清華大學演講

在北大光華的兩年,我有幸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和曹鳳岐教授,以金融系第三名的成績畢業。畢業之後,沒有選擇留在北京,而是選擇到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來發展。當時國內最大的基金公司,也是最早的基金公司,南方基金研究部在國內招聘兩人,我有幸進入到南方基金研究部做行業研究員。

楊德龍:我在市場最低迷時入行,在創業板瘋漲那年勸人清倉

回北京大學演講

在我找工作的時候,剛好是中國資本市場最低迷的時候,2005年10月。那個時候A股市場跌破一千點,很多券商的營業部都已經改成了餐館,難以生存下去,很多從業人員也紛紛離開了市場。但是我認為在市場最低迷的時候,往往是一個最好的進入時機。這樣可以見證一個市場從差到好的一種轉變,認識到市場風險有多大。所謂否極泰來,在市場最低迷的時候,往往也是孕育機會的時候。

從狂熱的大牛市到大熊市的歷練

2006年3月份,我到南方基金研究部開始實習,當時上證綜指正在上衝1300點,但是在上衝過程中反覆了很多次。我記得當時三大報上的標題,今天是紅旗插上千三點,第二天又說千三點失守,反反覆覆。市場從熊市轉向牛市,會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可能會出現多次反覆。但是由於經濟面的好轉,資金面的改善以及股改帶來的紅利,2006年A股市場的牛市步伐勢不可擋。到當年7月份我正式辦入職的時候,上證指數已經升至2000點,到年底大盤就已經上到2700點左右。

楊德龍:我在市場最低迷時入行,在創業板瘋漲那年勸人清倉

在南方基金任基金經理

到2007年,A股的牛市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全民炒股的現象。很多投資者通過買基金、買股票進入到市場,當時出現很多基金一天銷售100億,甚至出現一天認購900億的現象,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當然,隨著市場的上漲,投資的風險也逐步加大。在全民狂歡的時候,往往也是風險積聚的時候。在市場的狂熱上漲之中,A股市場創造了歷史的最高點6124點。當時市場泡沫太大,上證指數的平均市盈率超過了80倍,並且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到2007年底,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機,A股市場見頂之後開始大幅下挫。

整個2008年,上證指數一路下跌,最低跌到1664點。兩年的大牛市,在一年的下跌之後回吐殆盡,許多投資者高位被套。在這一次大牛市中,很多人都開始認識到什麼是股票,什麼是基金。當然這一次由於很多人沒有投資經驗,盲目入市,造成很大的虧損。當時A股是散戶主導的市場,很多股票上漲並不是由於業績的提升,而是由於資金的炒作。甚至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白馬股長不過垃圾股,可回收垃圾股,漲不過不可回收垃圾股。

這是A股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有的現象,在這幾年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觀。“業績為王”現在逐漸成為主流的投資思路,優質股票受到更多資金的追捧。正是在多次的大牛市和大熊市的輪迴轉換中,讓投資者在實踐中逐步的認識到,只有堅持價值投資,堅守白馬股,才能夠獲得好的投資的回報。如果不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那麼在市場泡沫大的時候追漲,或者是跟風去炒一些題材股、垃圾股,就有可能在熊市中遭遇重大的虧損。

2015年看空泡沫嚴重的創業板

在2015年,A股市場出現了一波大牛市。這一輪的大牛市和2006、2007年一樣都是屬於大級別的牛市。不同的是,2015年牛市呈現出明顯的資金牛市特徵,2015年的牛市屬於資金推動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發生重大改觀,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沒有出現多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2015年上半年投資者可以通過場內的兩融,或者是通過場外配資進行加槓桿,這就造成市場很快就從慢牛變成快牛,最後變成瘋牛。

楊德龍:我在市場最低迷時入行,在創業板瘋漲那年勸人清倉

任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

在2015年上半年,創業板個股瘋漲,整體市盈率一度達到120倍,超過了2001年納斯達克泡沫破裂時候的市盈率水平。當時我參加一個論壇,和很多偏愛成長股的基金經理觀點不同,我認為創業板此時的泡沫過大,可能會出現業績陷阱,在市場見頂後會有比較大的風險。建議投資者清空創業板,對創業板基金進行贖回,落袋為安。下半年創業板出現了大幅下落回落,很多個股慘被腰斬。

這給我一個重要啟示,在市場上漲的時候,投資者對於企業的成長會有過高的預期,甚至出現動輒談“市夢率”這種現象。但是任何公司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業績高增長是很難持續的。大部分企業的成長,都呈現出前期快後期慢的特點,即在企業的上升週期可能盈利增長比較快,但是進入到一定的盈利規模之後,增速必然會出現下降。而成長股的成功率是比較低的,一百家創業公司最後能有一兩家出現成功,成為“獨角獸”,大批量公司難以鯉魚跳龍門,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楊德龍:我在市場最低迷時入行,在創業板瘋漲那年勸人清倉

2016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

2015年年中,大批成長股的市盈率都超過了80倍甚至100倍,這種情況肯定是屬於泡沫比較大的。不可否認,有一些股可能會出現成長奇蹟,但這樣個股實際上很難抓住。巴菲特一直不願意投資於高科技股,他在這次股東大會上也承認,錯過了亞馬遜等科技股的機會。他說亞馬遜成長確實是一個奇蹟,但是正因為它是一個奇蹟,所以才沒有投。巴菲特喜歡投資於一些已經有了確定業績的公司,而對於高成長、高估值的公司是望而遠之的。

在投資於成長股的時候,一是要降低預期,另外一個是要認真的去篩選,哪些成長股可能會真正的兌現業績。公司最終是要賺錢的,只有成長股不斷兌現業績,市值才能夠不斷的上漲。投資成長股也可以採取批量投資方法,投資很多隻成長股,博弈成功概率,但是整體的估值要控制下來,如果估值過高,有可能會導致投資風險過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