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以彈丸之地力敵十三國,春秋時最能打的小國!

春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全國共有約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不過咱們耳熟能詳的基本都是像齊國、楚國、魏國等這樣強大的國家,而對於一些小國可能聽都沒聽過,有的小國雖小卻充滿傳奇色彩。

以彈丸之地力敵十三國,春秋時最能打的小國!

逼陽國,一個夏商時期就存在的小國,這個國家微乎其微,註定會成為群雄爭霸的犧牲品,可這個犧牲品卻在滅亡時在史書上寫下極其悲壯的一筆。公元前563年四月初,晉悼公欲與楚國抗衡,便以霸主身份召集各路諸侯商討伐楚一事;晉國大將、士匄以逼陽親楚為由欲伐之,於是13國諸侯聯軍黑雲壓城,將逼陽國圍的水洩不通;一般的小國看到這個架勢,國君估計都親自出城獻降了,可逼陽國可不一般,逼陽子妘豹聞訊後迅速率領全國軍民奮起迎戰,大戰一觸即發。

以彈丸之地力敵十三國,春秋時最能打的小國!

逼陽子先部署了一個疑兵計,將城內的小土山偽裝成米山,意圖讓敵軍以為城內物資儲備豐富可長期堅守,想不戰而屈人之兵,但是聯軍中的晉國主將也非等閒之輩,他對著"米山"連射三箭,箭頭全部滑落,於是斷定米山是假的,隨即下令攻城。既已到存亡之際,逼陽城中將帥一心,軍民團結,誓死抗戰,聯軍攻勢雖猛卻依然難破城牆,雙方陷入僵持,逼陽沒有投降的意思,聯軍又不肯撤離,畢竟若攻不下逼陽城,可是一大笑柄。

以彈丸之地力敵十三國,春秋時最能打的小國!

戰役期間,魯國孟氏的家臣秦堇父運送糧食到前線,逼陽子妘豹突然打開城門主動出擊,攻擊敵後勤部隊,打了聯軍一個措手不及,緩過氣後的秦堇父一行也是不甘示弱,見逼陽城城門大開,認為有機可乘,遂率領眾將士反擊攻城,然而卻不知逼陽子還有一手連環計,在魯軍攻入城內的一刻,守軍急落內城懸門,企圖將其分割包圍,逐個殲滅,魯軍反應迅速,立刻下令撤退,剛攻至城門下的魯國陬邑大夫,用雙手拖住下落的懸門,魯軍士兵才得以逃脫,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力如猛虎的勇士是孔子之父,也是魯國"三虎將"之一。

以彈丸之地力敵十三國,春秋時最能打的小國!

聯軍圍困逼陽卻久攻不下,起初提議攻伐逼陽的、士匄二人提議撤軍,但主將卻不幹了,他最早是不贊成打的,而因那二人堅持,還立下軍令狀,才同意的,結果事到如今,又不想打了?大怒對二人下令,"七日之內還不能破城,便提頭來見!"五月四日,聯軍再度攻城,逼陽軍民雖然誓守孤城,但終究寡不敵眾,物資也終於耗盡,五月八日城破國亡。

以彈丸之地力敵十三國,春秋時最能打的小國!

逼陽國以區區彈丸之地與13國聯軍激戰29天,雖然最終還是逃不過亡國的命運,但也雖敗猶榮;如今逼陽城古蹟仍在,殘垣斷壁,折戟斷劍,時時刻刻再向世人講述著當年的悲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