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清明,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冬至後的第108天。“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也踏青的好時節。關於清明有很多的傳說故事,有故事當然也離不開美食,今天,會吃菌就盤點一下各地清明時節的美食,當然咯清明美食習俗更是有其獨特的風味與特色。

江西、浙江:清明果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清明果也叫青團、艾粑粑,又名“清明粑”,鼠麴草或艾蒿清洗搗爛擠壓取汁,同晾乾的水磨糯米粉、大米粉拌勻揉和成皮後包入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等餡,看上去油綠如玉,質感滑糯、糯韌綿軟。清明果作為掃墓時祭奠先人的供奉,由於味道獨特,人們在祭拜祖先之餘就把它當做一道點心來享用了。

江蘇,浙江,上海:青團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和清明果有一些不同,青團色青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由艾草或漿麥草等野生植物搗爛與糯米混合揉制而成,再包裹進豆沙餡兒,不甜不膩, 香甜軟糯。也有鹹口味的,參見上一篇會吃菌關於青團的文~

麻餈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南方傳統小吃,糯米浸泡瀝乾,蒸熟後,放在石臼內搗爛成團後起舂,趁熱拉成厚薄相當的粉團,嵌以餡柔軟如綿,光滑細膩,老小皆宜。南方很多省市都有吃麻餈的習俗,春節就開始製作了,一年中的重要節日,也都有它的出現。麻餈的吃法很多,不拘一格~每個地方也都有自己的特色

歡喜團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在四川成都一帶有用炒米作成糰子,用線穿起來,或大或小,再用各種食用色素染上顏色,叫做“歡喜團”。因為舊時,多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所以得名。

歡喜團又稱芝麻球,用炒米與糯米做為製作原料,糯米蒸熟,涼後弄散,再炒使之膨鬆,蘸以飴糖,使之成團,下綴苘麻做的五色吊墜流,外焦裡嫩,甜香酥脆。

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這種小吃湖北也有,名為“歡喜坨”。為湖北武漢、荊州,沔陽(今仙桃市),天門,江陵等地的特色傳統小吃。

清明螺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清明前後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螺肉肥美,“清明螺,肥似鵝”,清水養兩天,夾去尾端放點蔥薑辣椒煮熟,清淡爽口、味道鮮美。螺螄肉小,一口一個,鮮味十足,下酒必備。

烏稔飯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清明食俗也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畲族聚居地。烏稔飯又名烏米飯,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烏稔樹葉洗淨,清水中煮沸,撈掉樹葉,將糯米浸泡在烏稔湯中,撈出放在蒸煮籠裡蒸煮,顆粒分明,米香撲鼻。

潤菜餅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發源於福建泉州,比春捲更古老,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菜香與面完美融合,香脆爽口。

饊子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油炸食品,品種繁多,風味各異,上好的麵粉揉成面坯搓條撒油,回透至彈拉力恰到好處時,用手來回撐、繃成粗細均勻一致的饊子條,放入油鍋,翻動上色,色澤黃亮,層疊陳列,輕巧美觀。

春秋戰國時期,寒食節禁火時食用的“寒具”即為饊子。那時候,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名臣義士介子推,寒食節(清明節前一二日)要禁火三天,於是人們便提前炸好一些環狀麵食,作為寒食節期間的快餐,既是為寒食節所具,就被叫做“寒具”。這可能是饊子最初的來由~

饊子在全國各地都有~可謂是南北皆宜·······

子推餅又名“棗糕”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酵糟發麵,夾棗蒸食,柳條串起掛門上,可以冷食,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春食養生增甘,健脾益氣。

社飯

裝載著最美味的記憶,一口春天你吃得下

湘西,貴州一帶,開春必做,過季不候。 材料主要是糯米,粳米和蒿菜,再佐以豆腐乾,湘西臘肉、香腸和花生。

糯米和粳米按比例淘洗下鍋,蒿菜切末,其他食材切丁,熱鍋之後下豬油炒之。炒香之後和煮好的糯米飯、花生一起,攪拌均勻,再用小火煨上一個小時即成。鍋蓋掀開,臘肉、香腸的脂香,與蒿菜特有的清香,隨著氤氳的霧氣從鍋中升騰而起,滿屋子都是春天的欣喜。

春雨綿綿,春風拂面,每一道美食都裝載著這個春天最美的靈魂~這個春天,你要品嚐哪道美味呢?

以上,就是會吃菌整理的,如果還有更多推薦請關注並私信哦~

所有內容,均從會吃APP轉發,如有版權問題,請速速與會吃君聯繫哦~

想吃什麼,請@會吃君,有好吃的推薦,請@會吃君,總之,跟吃有關的一切請@會吃君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