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贸易战延烧让华裔科学家处境尴尬

美中贸易战激战正酣,前景似乎扑朔迷离。美国改变对中国的战略,政治阴影不仅动摇经贸关系这样美中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而且开始影响科学领域。

贸易战延烧让华裔科学家处境尴尬

今年5月,美国华裔科学家陈霞芬在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美国商务部为她所遭受的不公道歉。30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致信商务部表示关切,赵美心等国会议员和多个华裔社团到现场支持。(图片来源:中新社)

8月23日,由特朗普提名的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开尔文·德罗格梅尔(Kelvin Droegemeier)在参议院的任命听证会上说,来自中国的国际竞争对美国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了威胁。同一天,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S. Collins)在参议院听证会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已经给大约10000个NIH资助的机构写信,警告他们不要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受到外国的影响,鼓励他们就知识产权和外国干预的威胁向FBI汇报。

4年前曾经在中国发表演讲称“科学不分国界,知识属于全人类”的柯林斯,这位美国最大的美国最大的医学科研机构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院长一改之前的态度,发表声明称美国的生物医学的知识产权安全以及同行评审公正性正遭受威胁,柯林斯指一些接受NIH资助的研究者没有汇报自己接受的其他资助(包括外国政府),一些研究者将NIH所资助研究的知识产权成果进行转移(到其他国家),以及同行评审人和其他人(包括外国实体)共享机密。柯林斯并谈到对于这类违规行为的惩罚,违规者可能失去获得NIH资助的机会,失去工作的机会等。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年度经费超过300亿美元,它的宗旨是“为改善健康和拯救生命做出重要发现”这个着眼于全人类健康的研究目标。一直以来,美国以外的科学家如果有好的研究课题,都可以申请NIH的研究经费。此次柯林斯的批评虽然没有指明是针对哪个国家,但在时下的背景,这个举动也被视为是美中贸易摩擦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延续。

说到底,在当今世界,政治无处不在,没有纯粹的贸易,也没有纯粹的科学和学术。面对国家利益的冲突,科学界也无法置身度外。开尔文·德罗格梅尔指中国的竞争对美国科学和技术构成威胁的言论,把“中国威胁论”延烧到了科学界。

这次事件令人想起当年李文和事件,又引起很多华人科学家的忧虑,李文和是出生在台湾而非大陆的科学家,但他也仍逃不过被指控为间谍直至被逮捕的命运。2000年,李文和和当局达成协议对一项罪名认罪,政府收回其他58项指控并将其释放。事后华人们互相告诫,以后不要再学习和NASA有关的专业。

李文和事件16年后,华裔水文科学家陈霞芬以及物理学家郗小星先后被联邦调查局指控以中国间谍罪名。二者虽然最后被无罪释放,但身心皆受极大影响,事件发展至今余波未息。陈霞芬和郗小星也成为了华裔科学家被污名化的标志性人物。二者被释放后,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对此表示严重关切,有人提到华裔科学家身份的尴尬,还有民众表示对成为华裔科学家会带来如此后果感到困惑。很多迹象表明,华人科学家被涉及的领域已经远远不止和NASA有关的专业了。

柯林斯此次提到了知识产权问题时,还提到中国的“千人计划”。而“千人计划”确实有一些华裔科学家参与,有人海归回流了,有人因为家庭或其他原因,处于双重资助偏重美国的状态。柯林斯的声明和言论限于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国家卫生研究院,但未来不排除在其他领域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很多人担心,华裔科学家们未来是否要做出选择:或者回到中国不和美国合作,或者留在美国不和中国合作。另外也有人乐观地认为,柯林斯的言行可以促进学术规范,确实有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美中兼职是没有如实申报,也确实有人做“伪兼职”等,华裔科学家不应过度担心,还应守法自律,但有时候,问题不在于是否自律,而在于政治气候和某种歧视,陈霞芬郗小星就是例证。华裔科学家的尴尬就在于此。(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