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固廢“遷途”與未來發展

近年來,環境汙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和危害,環境問題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

每年垃圾產生總量統計:

2014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9.2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2436.7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約為62.2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6816.1萬噸。

2015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9.1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2801.8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約為68.9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8564.0萬噸。

2016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4.8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3344.6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約為72.1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8850.5萬噸。

我國人口眾多,同樣也是垃圾產量也很是驚人,以上數據僅是大中城統計數據,至於村鎮垃圾方面,由於村鎮數量太分散,暫無準確統計數據。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資源的基礎上,而適當進口可用固體廢物,可以緩解國內原料不足問題,但伴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過度的“洋垃圾”非法入境,造成環境上的不少問題,加重了固廢對國家的汙染。

固廢“遷途”與未來發展

我們可以看下,固體廢物包括哪些:

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餐廚垃圾、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我們稱固體廢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相關政策相繼頒佈實施,變廢為寶,循環經濟已成朝陽產業,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議程趨勢。

固體廢物處理一直都是世界性難題,最常見的處理方式有六種,分別是:

①.壓實技術,減少固體廢物容積率,便於運輸,降低運輸車本,延長填滿壽命;②.破碎技術,破碎方法有衝擊破碎、剪切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把廢棄物品粉碎成大小一致,質地均勻的小塊固體廢物;③.分選技術,這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分選將固體廢物按類別分開,便於廢物回收利用和城市垃圾預處理;④.固化處理技術,在固廢中添加基材,用於直接填滿或作基礎材料;⑤.焚燒和熱解技術,當前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將固廢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處理量大,佔地小,提供能源;⑥.生物處理技術,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固廢,轉化為能源、肥料或是提取金屬等的。

固廢處理產業包括BOT、BOO、PPP等在內的多種運營模式。BOT模式是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建設模式,兼具投資、工程建設、運營能力。BOO模式是兼顧企業和專業公司雙方充分發揮優勢;PPP模式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共同開展垃圾能源化處理項目。

目前我國固廢處理尚不成熟,企業多為分散的中小企業,產業化程度和市場集中度還非常低,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對環保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在政策的驅動下,環保產業正在步入高速整張的拐點。

2018年3月底前,北京、天津、上海等46個重點城市要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明確年度工作目標,細化工作內容,量化工作任務,到2020年底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關於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更是明確提出:“完善生活垃圾收費政策,逐步建立差別化的收費制度,實現按量收費。”

2016年環保行業銷售收入達1.15萬億元

2017年環保產業收入同比增長17.4%

2018年一季度銷售收入約2794億元,同比增長15%。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

環保行業大環境向好,市場需求增長迅猛,在“十三五”甚至更長時期,我國環保技術和產業市場年增長速度不會低於15%到20%,2020年這個市場的需求大概能達到2.8萬億元,固廢處理行業或將擁有6814 億的投資規模。

行業未來發展道路與趨勢:

一.細分市場將逐漸形成。對源頭進行細化,便於廢物回收再利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2020年底前,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形成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預計到2035年前垃圾分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村鎮垃圾處處理市場未開發。和城市相比綜合管理關注度低,基礎設備建設與管理相對落後,市場挖掘潛力巨大;

三.商業創新。中小環保企業根據自己在細分領域比大企業更具技術和研發優勢的能力,佈局大企業難以企及之處,開拓新業務形態;大企業聯合小企業建立企業生態圈,通過資產重組、兼併收購、品牌延伸、戰略聯盟、文化導入等合作方式,擴充自身能力。

四.技術創新。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危險廢物收集、轉移、運輸、處置等環節實行精細化管理,加強資源化技術研發,提高市場循環利用率,減少二次汙染;

五.防範金融危險。環保產業雖屬於健康發展勢態,但也要面臨一些金融危險,做好各種政策變化預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