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佳作欣賞」霸州胡芳芳:秋風吹落天上聲

雲鑼輕敲緩緩拉開了天幕,星月在雲間靜靜穿行,時而呢喃燕語,時而妙似幽泉叮咚。爾頃,一聲驚雷,似裂錦,萬千鐵騎自天宇奔突而來,滾木礌石,刀光劍影,驚天地,泣鬼神,心兒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地在黑夜裡摸索前行……

「佳作欣賞」霸州胡芳芳:秋風吹落天上聲

聽一曲固安屈家營古音樂,心魂彷彿被扣動,絲絲縷縷纏繞心頭,催肝扯肺,淚眼婆娑。

“天子腳下,京南第一縣”的固安古稱“方城”,有著3000多年曆史。荊軻刺秦王“獻督亢地圖於秦”的“督亢”即今固安、涿州一帶,自古就是富庶之地。

固安的屈家營村因國家級非遺而出名,屈家營古音樂會為漢族民間笙管樂,相傳源於明永樂七年的寺院佛教音樂,距今已有六百年曆史。它既有北方音樂的古樸粗獷,又兼備南方音樂的柔婉清麗。

秋陽裡的屈家營村,古樸、靜綠、祥和,陽光給音樂會堂披上了一件金色袈裟,莊嚴而又神聖。

舞臺上,老中青三代人正在神情專注地演奏著,最年長者鬚髮潔白,雖已耄耋之年,卻精神矍鑠,佈滿核桃紋的臉上,沉靜、安詳、莊重,雙手捧笙,彷彿捧著自己火熱的心,微閉著眼睛,深深地陶醉在妙樂裡。

中年人,動作優雅而又嫻熟,神情悠然又自得。一支管子在指尖彷彿頑皮的鳥雀,鳴叫,撲翅,不知是管子給予了指尖靈感,還是指尖賦予了管子魔力,婉轉高亢的音樂嗖地鑽入了觀眾的骨縫裡,催出寒淚一行行……

「佳作欣賞」霸州胡芳芳:秋風吹落天上聲

古老的音樂會有了年輕人,才有了不老的青春。你看那些衣袂飄飄,長笛輕奏的年輕人,陽光而富有朝氣,令古老的旋律多了幾分撼動心魂的力量。

笙、管、笛、簫等傳統樂器最接近人聲,經過手和唇的安撫,注入了人氣,奏出有溫度的音樂如泣如訴,彷彿午夜靈魂的低語。

古音樂就像那無形之劍,柔軟而鋒利,瞬間穿肝透肺,任你鐵石心腸,也會為之動容。

民間的笙管樂大多在祭祀、喪葬時演奏,曲調低沉悲亢,不同的曲目,風格也各不相同。側耳細聽,激烈中蘊含悲壯,雄健中帶著一絲柔情,悲慼哀痛的旋律似乎在訴說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咿呀學語的幼年,天真活潑的少年,意氣風發的青年,辛苦打拼的中年,風燭殘年的暮年,最終一杯黃土掩風流,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佳作欣賞」霸州胡芳芳:秋風吹落天上聲

管笙笛悠揚,餘音嫋嫋,鼓鐃鈸鑔鏗鏘,蕩氣迴腸。音樂面前,眾生平等,無論是富貴,還是貧窮,古樂超度亡者孤獨的靈魂,引領著走向天堂。同時也在撫慰、溫暖生者,人們在鼓樂裡追憶、反思、靜默,音樂拉近了族人的距離,喚醒孝心與良知,曾經的恩怨悄然化去。

音樂止淚,亦催淚,刺心,亦止痛,讓生者從中汲取力量,愈加惜緣、珍愛生命。

荀子說,“禮者,人道之極也。”古音樂在潛移默化中塑造靈魂、教化大眾、傳播文明,凝聚民心,對社會的文明與進步,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的文化DNA,它具有獨特性和穩定性。“同時,它也是一袋救命的‘臍帶血’——無論世界如何變化,外來文化如何衝擊,自身傳統如何失落,只要保護好這最後一袋‘臍帶血’,這個民族的傳統即或命懸一線,也能起死回生。”

「佳作欣賞」霸州胡芳芳:秋風吹落天上聲

翻看這道古音樂的滄桑歷史,觸摸固安的文脈。屈家營古音樂所保留的傳統曲目是宋元時代,與北京智化寺的廟堂音樂有淵源,與它相鄰的霸州、永清、文安等幾個縣的古音樂會也有淵源,曲譜、演奏、風格非常相似。古音樂會蔓延京都附近,幽燕大地,流傳之廣,數量之多,實屬罕見,非常值得挖掘考證。

自古燕趙多悲歌,古往今來,朝代更替,外族侵略,各種戰事不斷,古音樂會與多災多難的祖國一起經歷了無數劫難。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多次查抄搶奪樂器和曲譜,被林呈瑞等人捨命保護埋藏在屋裡,並壓上石磨,從而躲過一劫。文革期間,古音樂作為四舊面臨滅頂之災,又一次被酷愛民俗文化的村民機智掩藏。古音樂會歷經磨難,幸有眾多的仁人智者的才保住了這個“活化石”般的仙樂。

固安古音樂的曲譜是工尺譜,難懂不易學,主要靠師傅口傳心授。隨著時代發展,音樂會也受到經濟大潮的衝擊,青年男子忙著外出掙錢養家,沒有時間學習和練習,會里出現青黃不接的危機。於是,會里的有識之士大膽改革,勇敢地打破自古音樂會里無女子的傳統,鼓勵本村的年輕媳婦入會學習演奏。

「佳作欣賞」霸州胡芳芳:秋風吹落天上聲

民俗文化傳承與創新,固安走在了前列。本村媳婦挑起古音樂會的半壁江山,為演出增添了一抹靚麗。女子對音樂的感悟與相融,讓傳統的古樂煥發了生機。

被音樂洗禮過的靈魂,有著與眾不同的潔淨和安詳。演奏者柔和的面容洋溢著聖潔的光澤,目光泉水般清透純淨,挺拔的身姿,優雅的動作,彷彿從《韓熙載夜宴圖》走出來的詩意女子。

生於斯,長於斯,依然是農家婦女的身份,古樂卻賦予她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姿。

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民俗文化,是高雅藝術的母體,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音樂年輪般記錄著當地的人文、民情、環境等變遷,有聲的旋律,無聲的文字訴說著歷史悠久、文明和厚重。

笙簫幽幽,訴不盡紅塵悲歡,鑼鼓錚錚,驚不醒黃粱痴夢。音樂修身養性,昇華靈魂,這塊土地得到古音樂的滋養,人傑地靈,才有了綿延千載的文脈,才有了那數不清的慷慨志士。

「佳作欣賞」霸州胡芳芳:秋風吹落天上聲

這是鄉音鄉愁,北方特有的音樂,是華北平原的一個文化符號。無論天涯海角,它總能喚起遊子心底久遠的記憶,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傳承數百年的固安古音樂,在人世間普及著愛和善良,從一個獨特的角度提醒大家,我們是誰。

「佳作欣賞」霸州胡芳芳:秋風吹落天上聲

作者簡介:胡芳芳,河北省作協會員、《散文風》雜誌責任編輯、抗美援朝歷史研究會新聞幹事。 毛澤東文學院第十五期作家班學員。創作有散文、詩歌、文藝評論等文學作品80餘萬字。參與編撰地方誌兩部,在《黃河》《中國海洋報》等報刊發表作品200餘篇,入選多種文集。曾主持陝西《安康電視報》美文專欄。40多篇散文、詩歌在全國文學大賽中獲獎。首屆林非全國散文大賽最佳單篇獎,連續8年榮獲河北省散文名作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