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滴滴曾經打破出行市場的壟斷,現在卻變成了出行的最大壟斷大佬,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簡單如零


毫無疑問,滴滴在中國交通發展史上,是做出貢獻了的,最起碼讓大家出行更方便了。現在出現問題,只是發展過快帶來的煩惱。



滴滴之所以成為新的壟斷者,這是由資本和商業模式決定的。移動出行進入門檻低,滴滴能夠跑出來,全靠大把燒錢和強力運營。經過多輪融資後,滴滴翻轉騰挪的空間已經很有限,資本著急退出,所以滴滴的盈利壓力很大。


滴滴要實現盈利,要變現現有流量,途徑並不多,這是由它的應用場景決定的。大家只有在需要打車時,才會打開滴滴應用。因此滴滴要實現廣告變現很難。那就剩薅司機羊毛一條途徑了。要實現盈利必須要更多的產品和更高的抽成,這無疑會使司機進入門檻放寬,監管和服務的難度加大。

雖然滴滴的管理層現在已經意識到問題,在社會的壓力下,想盡快轉型,但又談何容易。要加強服務、加強監管,勢必要提高司機門檻,提高門檻會減少司機數量,司機數量減少,又會帶來營收的減少。因此,滴滴的戰略轉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它能開闢其他增長點,否則要實現業務轉型無疑是革自己的命。

總而言之,滴滴的出現,方便了大家出行,祝它一路走好吧。


隔壁老周


作為一名投資顧問,希望能給您一個滿意的答案。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這是市場運行的自然規律。從戰國時代開始,就國家而言,都是不斷重複著分解割據再到統一的過程,因此滴滴的發展也是如此。

不得不說,滴滴的壟斷確實是不利於市場的健康運行,但是在之前的惡性競爭,其實也是不利於市場的發展。其實,目前也有不少的小的網約車公司出現,只是滴滴過於強大,市場份額佔領較高,所以大家並沒有發現。

但是就從歷史而言,滴滴不會繼續壟斷市場,未來總有其他網約車與之對橫。希望網約車在良性競爭下,越變越好,這樣我們這些消費者,才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