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母乳不足,如何混合餵養?

salight


首先學會判斷母乳是否不足

媽媽的母乳是否不足,最好根據寶寶體重增長情況分析。如果每天體重增長30克以上或者一週200克以上,每天能夠尿滿6片尿不溼,就說明喂夠啦,不需要添加配方奶。如果體重不達標,一天排尿少於8次,大便量少或者呈現綠色的稀便,吃奶後還哭,或者咬著奶頭不放,或者睡不到2 小時就醒,都說明奶量不足。

即使母乳不足,也不要放棄母乳,母乳還是要優先喂的。


混合餵養分為補授法和代授法,一般6個月內時間充裕建議補授法,因為補授法讓嬰兒先吸吮兩側母乳,母乳不夠再吃配方奶,這種方法使乳房按時受到刺激,保持乳汁的分泌,如果方法得當母乳會越來越多,就不需要加配方奶粉了。(注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將母乳與配方粉直接混合,也不建議使用母乳衝配方粉給寶寶喝。)


而代授法是母親先直接餵母乳或者自行把母乳擠出來攢夠一頓,然後母乳和配方奶輪換間隔交替餵食,這種方法減少了嬰兒吮吸,使乳房刺激減少,會導致母乳越來越少,除非是母親工作原因沒有太多時間餵養孩子或者準備斷奶才用代授法,一般情況下還是建議補授法。


混合餵養要注意不要使用橡皮奶頭、奶瓶喂嬰兒,應使用小匙、小杯或滴管喂,以免造成乳頭錯覺。如果嬰兒習慣了奶瓶頭,就會拒絕吮吸母乳,使母乳越來越少。


兒科醫生鮑秀蘭


媽媽的乳汁是孩子最好的食物,但是每個媽媽身體條件有差異,有的媽媽奶水足——每次吃一隻就飽了,有的媽媽乳汁不足,孩子怎麼辦?

混合餵養可能不太靠譜。

民間有句話形容一個人用力之猛——吃奶的力氣。

嬰兒吸吮媽媽的乳頭是用很大力量的,尤其是最開始的前三天,孩子吸吮的力量,能夠把奶水還沒下來的媽媽乳頭吸的破皮。


母乳的味道淡淡的,甜味很淺,和配方奶粉在濃度、口感上面,有很大不同。

奶嘴吸吮起來非常省力,吃起來非常過癮,咕嘟咕嘟,一飲而盡,孩子盡興。

一旦用奶瓶吃過配方奶的嬰兒,基本會拒絕再吃母乳。

我家孩子在母乳餵養2個半月的時候,加了雀巢奶粉,因為我的奶水不足。

孩子即便吃的非常頻繁,似乎也還是很快就餓了。總是愛哭。

孩子爸果斷使用了配方奶,一開始我也希望孩子能以母乳為主食,配方奶為輔助補充飽腹感。


然而,孩子也是會迅速的適應環境的智慧生物,在嘗過了配方奶之後,孩子不肯再費時費力的吸吮母乳。剛剛開始用配方奶的時候,擔心孩子不喜歡吃牛奶,畢竟和母乳在口感上有明顯的的差距。還有調配時的濃度差別。


可是,孩子在吃過配方奶之後,越來越不願意吸吮母乳,繼續吸吮乳頭,似乎只是在留戀吸吮反射的感覺——奶嘴和媽媽的乳頭差了太多。

所以,加了配方奶之後,孩子基本就算斷了母乳。

如果媽媽的乳汁還可以擠出,最好是混在配方奶中,同時食用。

這可能是讓孩子繼續吃母乳的唯一方式。

可是人體的構造本身就充滿神奇,嬰孩吸吮母乳,會刺激母親體內分泌更多的乳汁;

如果母親靠吸奶器擠奶的話,奶水也只會慢慢越來越少,因為乳頭感覺不到了孩子的吸吮。


因此呢,一旦選擇給孩子加入配方奶,母乳只會日漸乾涸。

我的孩子在她三個月的時間,徹底斷奶。

一直食用配方奶粉。

配方奶雖然不及母乳,但是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配方奶還是主糧。

現在的配方奶不僅在成分含量比例上面標齊了母乳,還針對性的有添加成分。

那麼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配方奶呢?

媽媽要觀察,當孩子每週的體重增加低於200克的時候,孩子攝入能量不足。

也說明媽媽的母乳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的需求。


母乳是孩子的第一選擇,但是媽媽乳汁不足,又不能有效改善的時候,讓配方奶接力,也是無奈之舉,我當時看著孩子抱著奶瓶吃配方奶的時間,心生歉疚,我當時最羨慕的就是乳汁豐盛的媽媽。


孩子吃了很長時間的配方奶,身體還不錯,如果孩子能一直吃母乳,身體發育的一定會更好的吧。

沒能給孩子全程的母乳餵養,竟成為心中的一件憾事。

————————————————————————————————————

我是芯媽,與孩子共同成長;與您共同探索孕育養兒之道。每日遇到新問題,每日解答新問題;互幫互助,敬請關注[芯媽心語]。


芯媽心語


母乳不足的情況下,需要用奶粉來代替母乳,那麼到底怎麼餵養呢?

混合餵養需要堅持的原則

1.不管母乳有多少,仍舊需要把母乳哺給嬰兒。

2.媽媽雖然母乳不足,仍要堅持用吸奶器來吸奶或者讓寶寶吮吸。 混合餵養的方法 1.混合餵養可在每次母乳餵養後補充母乳的不足部分,也可在一天中1次或數次完全用代乳品餵養。

3.混合餵養時,每天先餵母乳,再喂其他乳品,每次哺乳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然後喂其他乳品。

4.補授的奶量要按寶寶食慾跟母乳多少決定。需觀察幾天,以便掌握每次補授的奶量。除此以外還要觀察寶寶消化情況有無腹瀉和吐奶等。

5.如果媽媽的奶夠吃一次。那就一次就一種奶。一次混合餵養是針對那些奶量特別少的媽媽,其實不利於消化。所以如果母乳夠吃一次,還是讓寶寶每次都吃一種奶。

6.混合餵養,最好使用小匙、小杯或滴管喂,防止寶寶造成乳頭錯覺。 我是J媽,碩士,翻譯+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經驗,現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關注我的朋友,可以免費得到我錄製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視頻課程,J媽助你攻克英文,同時組建學習打卡團,讓我們共同前行。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   創建於2018.5.2


J媽學堂


不太清楚寶寶多大?三個月左右的話,寶寶和媽媽都在協調中,要讓寶寶多吸多喝,才能促進媽媽多分泌母乳。一般情況,是三個月到五個月基本就能達到平衡。但如果因為母乳不夠,就馬上加奶粉,孩子吃母乳少了,和母親那種天然的聯繫減少,母乳分泌量就會更少。所以 ,如果孩子還在三個月左右,請不要盲目加奶粉,要讓寶寶多吸母乳,同時,媽媽注意營養均衡,也不要大油大鹽的補,只要清淡的湯就足夠。

如果寶寶和媽媽已經經歷過那個互相需要協調平衡的時間,而出現明顯的母乳不足,則可以考慮加奶粉,混合餵養。不過,不建議母乳抽出來再給寶寶喝,而是在寶寶吸的時候,儘量讓他多吸。如果不吸了,再考慮加餵奶粉。

至於餵食方法,最好固定時間段,比如每隔兩個小時喂一次的母乳的話,七點一次,九點一次,十一點一次,這個樣子交叉著來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比如,七點時母乳充足的話,就讓寶寶吃母乳。九點時,可以換奶粉。十一點時,經過了四小時的休整,母乳量基本又分泌一些了。可以十一時再餵母乳。如此循環往復,既可以給寶寶建立規律的進食時間,又可以讓母乳有充足的分泌產出時間。當然,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兩個小時的間隔是我舉例來說的。媽媽可以用心記下母乳時間,結合寶寶的情況,作調整。

希望能幫到你。祝寶寶健康。媽媽安心。


麥子媽媽說育兒


在哺乳期,很多媽媽擔心自己母乳不足,喂不飽寶寶,不能滿足寶寶的生長髮育需求,這個時候就會採用混合餵養。所謂混合餵養,是指母乳不足時,添加嬰幼兒配方奶粉輔助混合餵養的一種方法。

關於混合餵養,媽媽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優先“補授法”,讓寶寶先吸母乳後加配方奶。

一般來說,混合餵養有“補授法”和“代授法”兩種。採用“代授法”寶寶不直接吸吮媽媽的乳頭,媽媽體內泌乳素的分泌會逐漸減少,以後想要母乳餵養就更難了。所以知食君建議媽媽們儘量採用“補授法”,在每頓添加奶粉之前,先進行充分的母乳餵養,吸空母乳後如果寶寶還是餓,再添加奶粉。混合餵養最容易發生的情況是放棄母乳。如果媽媽們因為覺得自己母乳不足就過多的減少母乳餵養的次數,會使母乳越來越少。所以混合餵養需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母乳,並均勻分開餵養次數,避免長時間不餵母乳。

2、奶粉添加由少到多,逐漸增量。

在給寶寶吸完母乳之後,最開始給寶寶添加配方奶的時候可以先從半勺開始,再到一勺,之後慢慢增加上去,直到達到滿足寶寶的需求量。

3、滿6個月後開始添加輔食後可適當給寶寶減少配方奶。

一般寶寶滿6個月以後媽媽們就會開始添加輔食,因此他們對奶水的攝入需求相對會降低,如果先喝母乳已經足夠了,就可以減少配方奶的量。

4、把握好餵奶時間。

寶寶對配方奶的消化時間比母乳更長,所以混合餵養了配方奶後,下次餵奶的間隔一般會比純母乳餵養時多0.5-1小時,具體間隔時間需要看每個寶寶自身的消化抗餓速度。所以媽媽們要自己把握好餵奶間隔時間,最開始混合餵養先做好記錄,慢慢摸索出自己寶寶的喝奶規律。

5、給寶寶喂配方奶粉時,要把母乳作為參考標準。

母乳餵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母乳中含有嬰兒生長髮育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富含免疫活性物質,可以很好的增強寶寶的抵抗力,讓寶寶少生病。所以在添加配方奶粉時,要儘量選擇接近母乳成分的配方奶,一方面更適合寶寶吸收,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寶寶更好適應母乳和奶粉直接的轉換。

總的來說,混合餵養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寶寶慢慢適應喝配方奶,同時以母乳餵養優先,不要輕易放棄母乳,畢竟母乳才是嬰兒最理想的口糧。


我是知食君,海龜奶爸,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資深媒體人,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知食說


首先,不管母乳夠不夠,媽媽們都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不能放棄母乳,因為母乳的營養是奶粉無法代替的,最好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

那麼問題來了,應該怎樣混合餵養呢?針對這個問題,要根據媽媽的實際情況來看。

全職媽媽

對於全職媽媽或者是還在休產假的媽媽,媽媽隨時都在寶寶的身邊,這個時候的餵養方式應該是以母乳為主,奶粉作為補充。就是每次餵奶的時候,都是讓寶寶充分吮吸媽媽的乳房,直到兩邊乳房都已經吃完,在開始給孩子添加奶粉。這樣做的好處是:

1.通過寶寶頻繁而充分的吮吸,可以促進媽媽的泌乳反應,會增加奶量;

2.通過吮吸乳房,媽媽和孩子的親密接觸,可以培養寶寶的安全感;

3.母乳的親喂,可以讓媽媽的乳汁更適合孩子的成長。

職場媽媽

對於職場媽媽來說,孩子不在身邊,每天都要背奶,無法做到親喂,這樣就只能把乳汁通過吸奶器吸出來,攢夠孩子要吃的,每天用奶粉和母乳進行交替餵養。這樣做是存在風險的,就是媽媽們如果吸奶的時間間隔的越來越長,乳汁也會越來越少,所以媽媽們如果想要母乳餵養,最好堅持:

1.保持固定、頻繁的吸奶次數;

2.在家的時間保證自己可以親喂;

混合餵養需要注意的事項

混合餵養一定要注意乳頭和奶瓶的混淆,奶瓶混淆之後,寶寶可能突然間就不會吮吸母乳了。我女兒三個月前就是這樣,有兩次突然間就不會吃奶了,乳頭放到嘴裡吸兩口吐出來就哭,才發現她吮吸的姿勢不對。為了避免乳頭混淆,媽媽們需要注意:

1.三個月前的寶寶不要用奶瓶去餵養,儘量用勺子,或者其他方式;

2.三個月後的寶寶可以嘗試用奶瓶餵養;

3.半歲後的孩子,慢慢引導孩子用吸管杯來喝奶或者喝水,可以慢慢幫助孩子戒掉奶瓶。


豌豆媽媽育兒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一個偽命題。

除非極個別的案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母乳不足。

哺乳期的媽媽需要梳理哺乳的信心,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是否真的是母乳不足。

1.看寶寶排便量和排尿量
  1個月以內的寶寶經常有黃綠色大便,有的寶寶甚至每次吃完奶都會大便,每天要尿溼6-8次,小便的顏色呈淡黃色或無色,每次的尿量能浸透尿布。如果寶寶大小便的量正常,則母乳是足夠的。
2.看乳房狀況
  在餵奶之前,媽媽感覺乳房脹滿,餵奶時有下乳感;餵奶後,乳房變得柔軟,則媽媽的母乳基本足夠。
3.看寶寶吃奶的狀態
  寶寶在吃奶時,可以聽到“咕嘟、咕嘟”的吞嚥聲,吃奶後,寶寶表現出明顯的滿足感;寶寶不吃奶時,精神狀態也很好,感覺很滿足、很快樂;2個月以內的寶寶,在兩次哺乳之間能安靜而滿足地入睡。這些都表明奶量是足夠的。
4.看寶寶生長情況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看看寶寶的體重是否按照正常規律增長。0-3個月的寶寶每週體重增加量應該在150克以上;3-6個月的寶寶,平均每週增加105克。如果寶寶體重增長過少,則可能母乳不夠,需適當添加奶粉。

以上說了判斷母乳是否足夠的標準,那麼是否有例外呢,有!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被說成是“母乳分泌不足”

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包括影響寶寶有效吸乳的醫療狀況,例如舌繫帶過短、顎裂、神經系統問題、營養吸收不良以及代謝問題。如果不是寶寶健康問題,則可能是媽媽自身因素導致母乳不足。

媽媽初期泌乳不足的發生率為百分之五,誘因是乳房異常、乳房或乳頭手術(可能出於醫療原因或美容)或其他問題導致的腺體組織不足。二期泌乳不足的問題更加常見,通常是因為哺餵過程不正確或使用補品導致母乳合成能力下降,最終導致母乳供應量不足。

那麼,母乳分泌不足的判斷標準又是什麼呢?

母乳不足的跡象
寶寶可能會出現排便延遲、尿量少、黃疸病、分娩後體重減輕以及嗜睡症狀。在母乳餵養期間,寶寶吸乳時可能表現出嗜睡或沮喪或只是短時間的連續吸吮。
泌乳評估

第一步必須諮詢哺乳顧問或保健專業人員。為診斷母乳是否不足,媽媽需在保健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測量器泌乳量,即 24 小時內測量哺餵前以及哺餵後寶寶體重(不得更換寶寶衣物或附件)。健康寶寶平均正常吸乳量為 750 - 800 ml/天(478-1356 ml/天屬正常範圍) -

如何能夠促進母乳分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應在哺乳顧問或保健專業人員的配合下實施並監測管理計劃。提高乳汁供應量的關鍵是頻繁有效地排乳。由於大多數寶寶可吸出乳房中 67% 的可用乳汁,通過頻繁有效地排乳有助於更好地排空乳房,幫助媽媽更加快速地合成乳汁。


結合保健專業人員建議,為提高母乳供應量可實施的循證方案包括:
  • 輔助哺餵姿勢和寶寶銜乳
  • 母乳餵養期間,儘量有肌膚接觸,提高哺餵時的身心舒適度
  • 增加母乳餵養頻率,兩次哺餵間隔不要超過三個小時,每天哺餵 8-12 次
  • 每次哺餵之後暫時吸乳; 雙側吸乳(同步吸乳)有助於提高排乳速率以及更好地排空乳房
  • 在吸乳期間按摩乳房
  • 吸乳期間穿戴合身的吸乳護罩: 不得擠壓乳房,否則將損傷乳頭。如果管道過緊,則有多種吸乳護罩尺寸可選
  • 吸乳時要使用放鬆技巧,例如音樂或深呼吸
  • 醫療人員可考慮使用催奶劑藥物,幫助刺激泌乳。

從以上的內容來說,只要媽媽梳理信心,完全可以實現 全母乳餵養。

而且

母乳餵養的重要性是世界公認的。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媽媽在寶寶出生頭六個月全母乳餵養寶寶之後再輔以其它固體食物,至少堅持兩年。但是,除了其營養價值之外,母乳餵養還有以下幾項好處: 保護寶寶不受感染,調節和提高媽媽和寶寶的生理系統,有助於增進母嬰情感。

對媽媽的好處

產後早期媽媽和寶寶之間的身體接觸有利於延長泌乳期,適應媽媽的胃腸道變化,增加哺乳期間的能量需求。母乳餵養讓媽媽更關注寶寶的需求,可加速產後產後子宮復舊,減少出血的風險。有利於媽媽恢復孕前體重,降低患卵巢癌、乳腺癌、心血管疾病和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母乳餵養具有長期抗應激作用; 每次給寶寶親餵母乳,媽媽的血壓和皮質醇水平都會下降,與媽媽用奶瓶喂寶寶相比,親喂時媽媽的身體應激反應皮質醇的升高幅度較小。與不進行母乳餵養或不生育的同齡婦女相比,親餵母乳的媽媽可能會更鎮定、更好相處。其實,母乳餵養有利於媽媽和寶寶的互動,讓媽媽在寶寶出生後立即與寶寶親膚接觸,與寶寶相處得更久,親喂時間更長。

對寶寶的益處

母乳既為寶寶的成長和發育提供最佳營養成分(脂肪、乳糖、蛋白質和宏量營養素),又能完全保護(生化和細胞成分)寶寶不受感染。與配方奶餵養的寶寶相比,足月寶寶喝母乳可顯著改善其營養狀況,促進胃腸道成熟和神經發育,不易受感染,不易患有慢性病。母乳餵養早產寶寶還有其它益處,包括減少患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 腸內餵養不耐症、慢性肺病、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神經發育遲緩和 再入院治療的風險。

就寶寶發育而言,母乳餵養寶寶有許多好處,包括促進神經發育、提高行為等級、減少患肥胖症和成年 2 型糖尿病的風險。此外,母乳餵養還可促進寶寶口腔和麵部的正常生長,包括促進牙列、口周和咬肌活動和上顎生長。降低中耳炎的風險。

母乳餵養還有利於增進母嬰感情。吸吮等親膚接觸和觸覺刺激乳頭會導致縮宮素(射乳反射的關鍵激素)的釋放,可培養母嬰感情。縮宮素的釋放增加了流入媽媽乳房和乳頭區的血流量,使皮膚溫度升高,給寶寶營造溫暖和滋養的環境。

我注意到,很多奶粉會宣傳自己增加了“DHA”。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稱“腦黃金”)屬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是母乳的天然成分,能夠促進嬰兒大腦和視網膜的發育。 很多父母誤以為奶粉中添加DHA就是功效神奇的“神來之筆”,孩子吃了這種配方奶就好比吃了母乳。

首先,這只是我們對母乳的一些成分有更多深入瞭解並能夠人工合成加入配方奶而已。添加了DHA的配方奶粉,只是理論上兩者間的差距稍微縮小了一點而已。但人工合成的DHA的生物等效性與母乳中的天然成分不同,餵養效果也不同。過量的DHA還會產生副作用,而且不同月齡的孩子對DHA需求也不同。其次,研究發現,對健康足月兒來說,不管是媽媽補充DHA還是配方奶中添加DHA,都對足月兒的視力、語言和認知發育沒有顯著影響。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孕晚期,胎兒從媽媽胎盤和羊水中獲得DHA,從而促進大腦和視網膜迅速發展,所以,跟產後的額外補充關係不大。而對早產兒來說,補充有一定的意義。

總結: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

母乳媽媽在哺餵過程中的艱辛,是外人所不能完全感同身受的。

既然我們選擇了成為母親,應該懷抱著“一切為了寶寶”的心情,為了寶寶今後的身心健康,請儘量堅持全母乳餵養。

至少能全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

為所有的母乳媽媽點贊!為偉大的母愛喝彩!


圓臉媽和圓臉兒子


現在的寶媽們對於“混合餵養”這幾個字,大概再熟悉不過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再像以前那樣寶寶無論是吃不吃的飽,都只能吃母乳的時代了。現在的寶寶,在母乳不足的情況下,大多都會選擇奶粉來補充嬰兒餵養,於是,便出現“混合餵養”這一說法。

其實,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像個奶牛一樣,讓寶寶快樂又健康的吃奶,但不是每個媽媽的母乳都分泌的那麼好,往往都是事與願違,尤其是剖腹產的寶媽們,奶水更是少的可憐。但寶媽們千萬不要因為奶水少就放棄餵養,一定要堅持母乳餵養,奶水不夠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代母乳的東西為寶寶補充食量,以免寶寶因吃不吃而哭鬧。雖然說代母乳餵養比不上母乳餵養,但至少能夠補充寶寶的攝入量,不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到寶寶六個月以後就可以完全進食代母乳了。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做好混合餵養呢?

1.混合餵養可能會導致寶寶拉肚子,所以寶媽們在混合餵養之前先母乳餵養,觀察寶寶拉稀的程度,如果腹瀉不嚴重,就可以混合餵養了,必要的時候給寶寶吃著媽咪愛也可以緩解這種症狀。混合餵養的話,寶寶如果放屁崩出來點屎,這也是正常的情況,寶媽們不用擔心。

2.母乳餵養的時候,媽媽最好不要吃太油膩辛辣的東西,寶寶吃奶粉也不能過稀或過濃,更不能加糖,要時刻關注寶寶拉屎的情況,寶媽們千萬別忘記咯!


汽車問答專業戶


我就是在給寶寶混合餵養。以我的經歷和學習到的知識來看,混合餵養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不要放棄母乳

不要因為覺得自己的母乳不夠就放棄母乳或者減少母乳的次數,這樣的話,母乳就真的越來越少了。最好的通乳師就是寶寶,所以一定要讓寶寶多吮吸。只要寶寶不煩躁不抗拒,就讓寶寶多吮吸。

畢竟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很多好處,所以有一點母乳總比一點都沒有要強很多。

第二,關於如何喂

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這一頓喝母乳,下一頓就喝奶粉;另一種是先讓寶寶喝母乳,如果不夠的話,再喝奶粉。

第二種方式更受推崇。因為這樣可以保證寶寶吸吮的頻率,有利於乳汁的產生。

混合餵養的一個難題就是,你總是不知道寶寶到底是有沒有吃飽。

一開始,只要寶寶喝完母乳還哭,我們就認為是沒吃飽,趕緊又喂配方奶。後來逐漸摸清規律,寶寶哭不一定是沒吃飽,有可能是撒嬌耍賴。所以,現在每次給寶寶喂完母乳後,我們都哄他一會兒,轉移他的注意力,如果他能平靜下來,就應該是吃飽了,起碼七八分飽是沒問題的。


陪伴敦寶長大


母乳不足需要混合餵養時,很多媽媽需要面臨的問題。

有些媽媽確實是先天不足,導致母乳不足,而有些媽媽是因為上班的壓力等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母乳不足需要混合餵養。

混合餵養是沒有辦法完全母乳餵養時候的一種被替代方式,也要比完全人工餵養要好,但是母乳和奶粉畢竟不是同一種東西,吃的方法,吃時的感覺,吃的味道對於寶寶來說是全然不同的。

所以母乳餵養兒們怎麼能夠讓寶寶更好的接受呢?

母乳時寶寶是用力吮吸著媽媽的乳頭,吃著媽媽體內流淌出來的乳汁。

而奶粉寶寶基本不用太用力,吸吮的都是人工奶嘴,吃進去的是跟母乳味道不一樣的奶粉。

菁媽建議母乳餵養要注意

建議是母乳跟奶粉分開來喂,因為母乳跟奶粉的感覺不一樣,如果混在一起喂的話,要不就是孩子喜歡上了奶粉,不再吃母乳,要不就是寶寶吃母乳吃的不飽,但是不願意喝奶粉,哭著鬧著。

所以建議母乳一餐,奶粉一餐,吃奶粉的這一外,可以把母乳可以擠一部分出來,這樣不斷的刺激母乳,母乳也分泌更多。

下一餐就是全母乳,先自己吮吸,不夠飽再喝點擠出來的母乳。

菁媽,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四棲生物,家有菁妞,各平臺原創作者,希望給焦慮的媽媽們一點支持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