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好高騖遠,未嘗不可

好高騖遠,未嘗不可

01

老是有人告訴我,你不要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我是這樣解釋,中國人想得諾貝爾確實有些好高騖遠,我逮住誰都這麼說,他們說你這樣講不行的,中國文豪那麼多,那諾獎的能力還是綽綽有餘的。

我就知道他誤解了“文豪”一詞。他詰問我,那你說中國人拿不到諾獎誰可以拿到?我的答案是,古代中國人。你想要是把四大名著或金瓶梅扥一批作品推薦給評獎委員會,這諾獎怕早就把中國門檻踏爛了。但是很可惜,諾獎有個門檻,從不眷顧死人。

近代作品魯迅就大呼不行,他說: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到諾貝爾獎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有待從寬,反足以長足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的可以與別國大作家相比了,結果將很壞。

但是結果呢,眾所周知當代作家莫言抱得美人歸。有人說,這就讓我下不了臺了,其實不然這就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好高騖遠未嘗不可。

02

我最想抨擊的就是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他說:我貼在地面行走,不在遠端跳舞。起初我以為他是個大胖子,好歹也有幾百斤,胖子當然跳不得舞,舞姿可想而知,更何況還在雲端跳舞。

朋友笑我斷章取義,正兒八經的向我解釋,我雖無知這句話還是足以理解的。我覺得這話不對,明顯有些消極。我覺得這話應該添油加醋倒過來說:只有敢在遠端跳舞,貼在地面行走才有意義。

我就知道這樣一個例子:他生於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精通九國語言,獲得十三個博士學位,他卻畢生不遺餘力地從事中華文化輸出工作,成為中國人中獨立完整英譯儒經的開拓者,成果斐然,極具世界效應。

1913年還被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者,但是那年諾獎卻給了泰戈爾。泰戈爾中國之旅也特別向辜鴻銘請教。而辜鴻銘卻認為泰戈爾不通易經,沒有資格講演惟精惟一 那種高深的真理,勸他回印度整理詩集去,不要再講演東方文化了。

除了這,他也是唯一一個罵外國人還深受愛戴的,就著作在歐美的閱讀範圍和產生過的轟動效應而言,辜鴻銘當之無愧稱得上是近代中國第一人。丹麥評論大家勃蘭兌斯更是稱他為 現代中國最重要的作家 。諸如此類的評價還有很多,不知你聽的怎麼,反正我講的過癮。

03

言歸正傳,我要講的就是他的故事,他在在小的時候就受到義父布朗的賞識,並且義父告訴小辜鴻銘:你的祖國正在被放在案板上,侵略者正在分食,希望你能學通中西,擔起富國治國的重擔,教化歐美。

這話在當時聽起來像天方夜譚,沒想到這話竟然深深烙在小辜鴻銘心裡,然後他就被送往西方求學,學業有成之際在新加坡語言大師馬建忠建議下,欣然回國,研究宣傳儒學。

我說他是個好高騖遠的人不足為過,從文化入手來治國富國難免有些滑稽之談。老頭硬是講儒學獨立的譯成外文。有人嘲笑他,欺辱分割他的祖國,這個頑固的中國人以狂放的姿態,帶淚的表演,以狂放來保護強烈的自尊。

讓人心生敬佩,這個故事本該有很多寓意,我卻只想得到一條,只有敢在雲端跳舞,貼在地面行走才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