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吃泥鰍要不要去內臟?如果不去內臟那需要注意一些什麼呢?

農夫也瘋狂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去不去掉都是可以的,所以說,還是按個人口味來定吧。

泥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低,即是美味佳餚又是大眾食品,素有“水中人參”的美譽。

但是,對於泥鰍的吃法,卻有許多人產生了歧義。有人說泥鰍的內臟是一種好吃的美味,但同時也有人認為,泥鰍的內臟藏有大量的細菌,因此去除內臟才是健康的吃法。

其實,對於細菌而言,只要烹飪方式得當,是會殺死絕大部分細菌的,因此對人的危害沒那麼大。但如果非要糾結這個問題的話,健識君認為,可以根據泥鰍的大小來判斷是否需要去除內臟。

小泥鰍內臟比較少,所以去不去除,口感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在烹飪前,只需要在水中加入少許的鹽,靜放一天,讓其吐淨泥沙,並多換幾次清水就可以了。

但是對於大泥鰍而言,由於內臟比較多,不習慣的人吃起來可能會感覺到濃厚的苦澀味,因此還是去除比較好。

此外,牛球的營養價值也是比較豐富的。據瞭解,泥鰍含有:水分75.2g/100g,蛋白質16.3g/100g,脂肪4.0g/100g,灰分3.0g/100g。與其他魚類相比,泥鰍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更適宜大家食用。


健識局


泥鰍,前幾年在水產養殖圈也是火了一把,當時是臺灣大泥鰍,不過火沒燒的太旺,由於泥鰍價格不是很理想,所以很多人就沒有繼續養。那麼回到正題,吃泥鰍到底要不要去內臟呢?

兒時泥鰍都是吃土的

我的家鄉是屬於嚴重缺水地區,每到乾旱時候水庫都會見底,但是我們村有一個山腳下的水坑,雖然不大但是有山泉水流入,常年都有一點點水。我記得每年乾旱時候那個水坑也會漏出底部,但是都是淤泥,所以很多小朋友都去抓魚,其實主要是泥鰍。

我們把泥鰍抓上來,找個玻璃瓶子裝回家,然後放到水桶裡。有時候嘴饞了拿回家直接用火烤熟了吃,但是往往會吃到肚子裡的泥以及苦膽,不但嘗不到泥鰍的香味,反而是又苦有圡腥,根本就不好吃。那麼剩下在桶裡的經過幾天的排洩之後就會好吃很多,大人在做的時候也都是把內臟去掉。

烹飪時最好去掉內臟

隨著現在養殖的發展,我們所接觸到的泥鰍多數是投餵人工飼料的,雖然飼料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損害,但是養殖泥鰍投餵量都比較大,那麼腸道里的糞便也會相對較多,因此在烹飪的時候如果不去掉就會影響口感。

如果實在不想去內臟,那麼可以在清水裡多暫養些天,讓泥鰍將體內的食物排洩掉,這樣吃起來口感會好很多,但是這樣還會存在一個苦膽的問題。所有的魚類都會有苦膽,當然大小會存在差異,而且魚處於不同的狀態其苦膽成分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如果烹飪時不去內臟,在吃的時候很容易會被人吃掉,所以吃肉會感覺苦。


因此,我還是建議大家在烹飪時候把內臟去掉,一來內臟會影響口感,二來苦膽也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我是珠海禾蟲哥,歡迎點贊、轉發,交流討論。感謝有你!

珠海禾蟲哥


小時候吃過泥鰍燒豆腐.是把泥鰍在水裡養上許多天.養的乾淨後就不用破肚腸.和豆腐一起使勁煮.煮出的湯是雪白雪白的.好美味.那時我還小呢不管什麼都吃.看那泥鰍一條一條是整的.爬滿一鍋黑乎乎的.也不知道害怕.現在的我打我一頓我都不會吃的.好難看.好害怕.我堅決不吃.難看的要命。


兩隻紫燕


大家好!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泥鰍小時候可沒有少吃。那時候住在江南水鄉,到處都是小河池塘水稻田,泥鰍也是無處不在。家裡窮吃不到葷腥,好在河裡魚蝦眾多,半大孩子們經常下河摸魚捉蝦,泥鰍就是抓得最多的幾種魚之一。

有時候肚子餓了,抓到泥鰍直接扔火堆裡烤著吃,內臟都不去。大部分時候會帶回家,家長還是會清洗掉內臟,基本都是紅燒了吃,很少油炸,因為沒有那麼多油。


現在條件好了,反而很少吃泥鰍了,涮火鍋的時候會點上幾條。倒是聽說現在有些飯店宣傳吃泥鰍要連內臟一起吃,據說營養好還保健。其實泥鰍的內臟沒啥保健作用。雖說泥鰍內臟少,可是泥鰍還是有胃腸道的,胃腸道里還是會有一些不雅物質的,你懂的。另外細菌也是肯定會有的。所以吃泥鰍最好去內臟。對於那些堅持認為泥鰍就該連內臟吃的人,我也沒話可說,只是建議一定要煮透炸透,免得吃了生的鬧肚子。

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福爸聊營養


大條的會剖腹剔去內臟,小條的直接油炸!

哈,這個回覆簡單的話題一下子勾起了我太多關於泥鰍的美好記憶了~

大概五六歲的小時候,大人幹農活回來,順手拈來一兩條活泥鰍,做一盤菜肯定不行,丟了怪可惜,這可是肉菜哎!

於是我媽找來一個酒盅,將兩條泥鰍斬成四段,放點油,挑點鹽,等米飯沸後燜飯之前,將泥鰍酒盅擱米飯上蒸熟,等飯香了上桌,泥鰍肉香四溢,略拌一拌油鹽,妥妥能吃下一大碗香噴噴的米飯!

等到我開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泥鰍更成了家裡不可或缺的常備佳餚。

直白說,我抓過很多很多的泥鰍,是高手中的高手。

一般一個區區上午或下午,你會發現我不費吹灰之力,能抓到了你一洗手盆那麼多的活蹦亂跳的泥鰍!

我也不知道家門口田野中的泥鰍怎麼總是取之不盡,捉之不竭。

我們那有兩個小哥,家裡請木匠打造傢俱,為期一週,這兩小哥就每天放學後在屋前一個小泥溝裡斡幹水捉泥鰍,每次一小桶,他媽媽買兩斤肥肉煉油,專門用來炸泥鰍,煎泥鰍,下麵條時活燉泥鰍,醃雜菜炒幹泥鰍~木匠師傅居然吃得連連點頭,還每頓飯小半斤酒。

麵條雞蛋煮泥鰍,人間美味啊!

水燒開後將半大不小的活泥鰍溜進鍋裡,放下細面,蔥花姜蒜,還敲入兩三個雞蛋,這碗麵可謂至尊五星待遇了!比雞湯雞肉面半點也不遜色!

我在捉泥鰍的日子裡琢磨出了幾項絕活,以至穩居泥鰍王者的寶座~

一,一隻手順著洞拈出泥鰍,別人擺開架勢用鋤頭挖掘出一立方分米再找出泥鰍的當兒,我的泥鰍已經到手走人了。要訣是不要去爛泥田找泥鰍洞,硬泥田洞中的泥鰍來不及鑽新洞,我鐵鉗般的拇指食指已經順藤摸瓜摳住魚鰓拈出洞來。

二,每一塊田地的泥鰍決不會平均分佈,它們會聚集到不軟也不硬的過水渠道中棲息,秋收時分,壟中排水好下田收割,水渠是最後還存水的好地方,泥鰍們會在水流退去的幾天,搬到渠社區中,這就是我要尋找的風水寶地,也是積累出的寶貴經驗。

三,秋收後第一次被挖泥鰍的人洗禮後,田野的水慢慢曬乾,泥鰍無處可逃,就呆在洞中睡覺,但不可能永遠天晴,等到某天下雨灌滿了田園,久等的泥鰍興沖沖鑽了出來游泳叫覓食啊訪友啊旅行啊,結果雨後又晴,它們不出所料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田水又很快曬乾,這時候,十天半個月前挖掘的泥鰍窪坑,就成了最後存水的世間桃源,泥鰍們快樂的藏在舊泥土塊下,洞也不打了,安心捱壽年。

雨後又是我與同伴出來收穫的美好時光。

同伴還在下意識的找泥鰍洞挖掘,但我每次都直接翻舊窪子,每扳開一塊硬泥,下面就是一兩條,最多的一個籃球大的窪坑,我找到了十八條泥鰍。☺️

四,水塘下方的田壟總會很多泥鰍,每口池塘都是上天恩賜的泥鰍產籽孵化的樂土,而開塘放水的時候,泥鰍往往會順水逃亡,世界這麼大,它想去看看!

五,泥鰍也有逆流而上的習慣。不要驚訝。

六,傳說中的泥鰍鑽豆腐,能做夠麻婆豆腐,應該是假的。因為我試驗過:

用筷子粗的小泥鰍清養十天左右,鍋中放一塊大豆腐,略加熱,泥鰍據說會往清涼的豆腐中鑽,然後撈出來,每切下一塊豆腐,裡面就嵌入一層泥鰍肉,聽起來很有道理。

其實根本是想當然~我一加熱,三五秒鐘,鐵鍋變熱,所有的泥鰍全死了!

就算不加熱,它們也根本不鑽啊😄。


蒼茫大地0769


泥鰍以前在夏天的時候,只要下過雨之後,小河溝和池塘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小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下雨前拎著小水桶去河溝裡抓泥鰍,因為下雨前水中缺氧,泥鰍都會浮上水面來呼吸,所以這個時候是抓它們最佳時機。

抓泥鰍我也算是高手,基本捏住魚的鰓部,再滑溜的泥鰍也逃脫不了我的手心。

泥鰍的生命力比較頑強,一般離水也會存活好多天。那時候抓泥鰍基本都是為了喂家裡的雞鴨,很少食用的。

因為有個鄰居老家是南方的,他特別愛吃泥鰍,並且喜歡用辣椒來炒食,吃過幾次感覺不錯。沒有想象的土腥味不說,而且肉質還挺緊實的。

泥鰍到底去不去內臟

一,處理得當,不用去內臟

因為泥鰍抓的比較多,一般都會在清水裡飼養幾天。鄰居家那時候有一個玻璃魚缸,裡面一到夏天就養滿了泥鰍。他吃泥鰍根本不去內臟,泥鰍那麼小清理內臟可以說太費事!看見他有幾個清理泥鰍的好辦法:

  • 靜養泥鰍:抓回來的泥鰍在魚缸裡用清水養上幾天,基本肚裡的泥沙和髒東西都吐的差不多了。
  • 在魚缸裡放入一點食用油,泥鰍吃進油以後會把肚腸涮洗的更加乾淨。或者放入蛋清,也可以使泥鰍把髒東西吐乾淨。直到養泥鰍的魚缸裡,水變得清澈以後,就可以撈出準備處理食用了。
  • 處理泥鰍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用開水燙泥鰍,這樣直接去除泥鰍的粘液。二,用鹽殺去泥鰍的粘液。這兩種方法感覺用鹽比較好,可以使泥鰍的形狀比較完整。
二,如果想要快速吃泥鰍,那麼就要去除內臟
  • 現在已經很難抓到泥鰍了,基本泥鰍都是買來的,如果著急吃的話,那麼就應該去除內臟。


  • 做為淡水魚類,泥鰍整天在泥沙裡覓食,自然土腥味比較重,而且腹內有黑膜。
  • 一般吃泥鰍都是用鹽殺去粘液,然後從頭下部剪開去除內臟。雖然麻煩一些,但是養殖的泥鰍一般個頭比較大,所以處理起來也算可以。

泥鰍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有“水中人參”的美譽。肉質也細膩雪白,不管是油炸還是爆炒,都是非常不錯的美味。就是清理起來比較麻煩而已,一般我都直接去頭處理。

73神牛


泥鰍到底去不去內臟?一般不用去內臟。我們這裡盛產泥鰍,我特愛吃泥鰍。今年,已經吃過許多次。我的做法是,買來的泥鰍,放入清水,水中放幾片生薑,一天換一次水,三四天後,水很清,說明泥鰍肚子裡的髒東西已經清理乾淨了。然後,去掉水,將泥鰍倒入大約三四十度的水中,等泥鰍不動了,用手靠著肚皮推,推出腸裡的汙水,反覆幾次就可以了。這樣泥鰍體內是很乾淨的。這時,就可以直接烹調了。吃的時候,咬住泥鰍背部撕下來,再去掉腸子。這樣,營養更好,也更安全。


深山老林34


首先:對於泥鰍到底去不去內臟主要看泥鰍的產地和吃法來具體分析。


泥鰍來自野生的同時生存的湖區水域沒有汙染,我們可以確定這是上品泥鰍。這樣的泥鰍像新西蘭的黑金鮑,他的一切可以吃的。


養殖泥鰍則可能存在寄生蟲,需要清理或者不處理直接高溫煮或者炸這樣才安全。


不去內臟的泥鰍,吃的時候靠近肚子上方頭下方那部位,不要咬到裡面,泥鰍膽是很苦的,如果市場買來的泥鰍還是去掉內臟比較好,這樣吃著放心,去內臟有一個快速的方法,假如你要吃泥鰍,頭一天就用水放冷凍室結成冰,第二天把冰倒在你要去內臟的泥鰍裡過一時泥鰍遇冷就進入冬眠狀態,這時就很好去內臟了。

推薦泥鰍的吃法:

原料:泥鰍、南豆腐、姜、蔥調料:鹽、雞精、料酒、香油、高湯、胡椒粉

做法

1、泥鰍宰殺、洗淨,上籠蒸3分鐘左右,取出備用。

2、砂鍋內放適量高湯,下入豆腐塊、泥鰍、薑片、蔥段,調味後小火燉煮,最後淋少許香油即成。

專家點評:這道菜雖然是我國的傳統滋補美食,卻很少有人把它和補鈣聯繫在一起。豆腐製作時需加入硫酸鈣(石膏)或氯化鈣(滷水)作為凝固劑,本身就是富鈣食品;貌不驚人的泥鰍則是魚類中含鈣最多的一種,而且B族維生素和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於普通魚類。


八鮮過海


泥鰍,頭小,口小,身體短,體形圓,背青黑,肚皮白或微黃,渾身有粘液,分佈在南方江湖、池塘、田間積水處,可鮮食,亦可入藥,被稱為“水中之參”,可見其營養價值很高。

一般泥鰍幹炸或清燉,大都是去掉內臟的,幹炸清脆噴香,清燉肉質潤滑,食之相當美味,可謂人間佳餚。

但本人偶得一民間偏方,是泥鰍不去內臟服食,此乃大補之良方,特別適合男性不舉,或早洩或陽萎。

具體採購肚皮白的泥鰍,切記不要肚皮黃的泥鰍,放進有水的深桶內,滴幾滴植物油,泥鰍會吐出泥土、雜物有時會有頭髮絲等,每天換一次水,大概養3天左右,倒掉髒水,洗淨泥鰍。

放油入鍋加生薑,待油熱微帽煙時,將活泥鰍倒進鍋內,注意提前準備好鍋蓋,加鍋蓋將泥鰍蓋住,防止泥鰍跳出來,而後再加清水燉,放入提前準備剝好的10顆左右幹龍眼,待鍋內的湯雪白似牛奶一般時,盛盤裝碗,即使不吃牛鰍,光喝牛奶似雪白的泥鰍湯,都很有效果,連續食用3-5次,即便是不舉之人,都會感到有不事之秋,什麼意思,是正常男人都懂得。

當然了,吃牛鰍連喝湯,滋陰壯陽效果會更佳,整條牛鰍都能食用,因為經過滴入植物油清水滋養的牛鰍,絕無泥土氣息,甚至內臟都很乾淨了,可以食用,連湯喝下,絕對大補,保你精神槓槓的。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從小在農村的時候,就吃泥鰍,但是都是吃大的,到現在依然吃泥鰍,也是吃大的,因為那小泥鰍太小,吃小泥鰍沒意思,也吃不出香味的!

泥鰍必須去內臟,內臟永遠是髒的,如果不去內臟的泥鰍,做熟了以後一看見那黑乎乎的內臟,是影響吃泥鰍的情緒的!

泥鰍的內臟有點不太好清除,我告訴你怎麼辦吧,用一個比較細的鐵絲,一頭弄個小勾,一頭弄個小圈,把小圈套在手指頭上,長度六七公分即可,將泥鰍的頭去掉,把帶勾的鐵絲送進泥鰍的肚子裡,然後輕輕往外一拉,泥鰍的內臟就都勾出來了,再用水一洗泥鰍,就乾乾淨淨了。

在鹽水裡泡泥鰍是不行的,泥鰍只能吐出來一點髒水的,內臟是吐不出來的,而且用鹽水一泡,把泥鰍皮膚上的那層黏膜都泡掉了,而那層皮膚上的黏膜是最有營養的,也是最香的,也是最有口感的!

用沸水燙泥鰍也是最大的失誤,也會把泥鰍皮膚上那層最有營養的黏膜給燙沒了,沒了那層黏膜,不但泥鰍的營養沒了,泥鰍的香味也沒了,泥鰍的口感也就不好了!

泥鰍是好東西,男女老少都可以吃的,看看資料就清楚泥鰍的營養成份了。在所有的魚類品種中,我給泥鰍排第一名的!

【社會現象,家庭問題,獨家觀點,解惑釋疑。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頭條問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