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吃素也會引起痛風復發的原因是什麼?

用戶95544942546


痛風是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近年來其患病人群逐年增加,並趨於年輕化,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痛風與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而人體的尿酸水平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外源性因素(飲食攝入等)和內源性因素(機體代謝異常等),其中飲食等外源性途徑只佔20%左右,即使嚴格的飲食控制等生活方式的干預也只能使血尿酸水平下降不超過100mmol/L,所以,這也是許多人控制飲食後仍出現血尿酸高和痛風發做的原因。

痛風除了受飲食(主要是高嘌呤食物)的影響外,還與機體疾病狀態、飲酒、吸菸、劇烈運動、突然受涼、不規律作息、肥胖等因素有關,同時素食中的新鮮豆類、幹香菇等嘌呤較高,也不利於痛風的控制。所以痛風的治療需要綜合性干預,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必要的藥物治療。當然也不能說吃素就沒有用,在同等條件下,嚴格的飲食控制者較未控制飲食者出現痛風發作的次數明顯要減少。


痛風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日常生活中應注意:①避免攝入動物內臟、帶殼海鮮和肉湯,少吃動物性肉食、魚肉,增加新鮮蔬菜、粗糧等的攝入;②積極戒菸、限制飲酒,急性期應嚴格戒酒,緩解期可適當飲紅酒;③多飲水,以白水為宜,也可飲蘇打水、淡茶水和咖啡:④適當規律運動、注意保暖,避免劇烈運動和突然受涼;⑤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規律的作息;⑥積極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痛風除了生活方式干預外,還需使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急性期的對症止痛和緩解期的降尿酸。急性發作時應選擇非甾體消炎藥、小劑量秋水仙鹼或糖皮質激素以迅速緩解症狀,在病情穩定後即使開始降尿酸藥物治療,可選擇抑制尿酸生成的別嘌醇、非布司他或促進尿酸排洩的苯溴馬隆。感謝閱讀,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科掃地僧


我在門診經常遇見一些患者有類似的情況。他們常常來抱怨:“王醫生,我都吃素了,怎麼痛風還會復發呢?”針對這些患者,我其實是很無語的,因為都沒有按照正規的方法去控制尿酸。縱然我說的口唇發乾,他們就是沒聽進去一星半點。

1、發作痛風的原因並不全是吃:

痛風雖然與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但是血尿酸有兩種因素影響,一種是內源性因素(機體本身的因素)和外源性因素(飲食攝入)。其中外源性攝入只佔到20%左右,也就是說,80%左右的原因還是機體自身的代謝有缺陷,並不是不吃高嘌呤飲食就不發作痛風了。除了控制20%左右攝入飲食的嘌呤含量,我們還得糾正80%左右機體自身的代謝異常才行。

2、自身代謝的糾正:

80%左右機體自身的代謝異常怎麼糾正?內容很多,我會分成很多章節來講。但是最基本的減肥做到了沒有?大於530mmol/L的尿酸你們吃藥了沒有。如果都沒有做到,這就是引起痛風的原因,光控制飲食是不夠的。

3、能量不夠及尿酸波動也會引起痛風:

當進食熱量不夠可能會導致體內脂肪和蛋白質分解供能導致酮體增加影響尿酸代謝。因此,痛風的患者也不能進食熱量太少,這個我們下次再說。進食素食後,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引起尿酸下降太多也會誘發痛風。我反覆強調降尿酸藥需要循序漸進,緩慢進行,你們聽了嗎?

4、某些藥物的影響:

很多痛風患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需要長期吃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阿司匹林”長期吃會導致尿酸升高,我讓你們換藥你們換了嗎?具體的藥物影響,我下次好好講。總之,如果在吃其他藥物,需要詳細告知醫生並給與調整。


總結:

不是說吃素就不會導致痛風復發了,我們還應該綜合治療,該吃肉還得吃,並不能得了痛風就因噎廢食,具體怎麼吃,我們以後慢慢聊!這個在我《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知識完整版》這個專欄中會逐漸更新。


骨科王醫生


一般情況下,痛風的發作會有一個誘因,比如夜裡睡覺腳步著涼、不經意間崴腳、跟腱炎之類、吃了火鍋喝了啤酒或者羊肉之類的誘發食品等等,但是這個誘因應該不會是吃青菜造成的。

相對於尿酸高的群體來說:在飲食上必須有所控制,重要的話還需要輔助一定的藥品進行降低才行,否則長時間的尿酸水平較高,除了通風之外,還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腎損傷,進而誘發其他疾病。

降尿酸必須從一下四個方面進行控制:

1.控制飲食。儘量杜絕海鮮、火鍋、燉菜、啤酒、動物內臟這類食物進食,同時還需要控制菠菜和豆製品的進食量,這些物質容易形成嘌呤類物質。

2.多喝水多喝白水。蘇打水、茶水和碳酸飲料可以起到中和體內酸性物質、降低尿酸水平的作用,但是對血壓和部分微量元素的吸收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多喝白水,促進尿液量才是根本。

3.加強鍛鍊,減輕體重。加強鍛鍊,提升身體素質,對於尿酸的降低能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習慣。杜絕熬夜、酗酒等透支身體的行為,調整飲食結構,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心情,定期檢查和督查。

願,一切安好順利健康!


黃金葉天葉


關於痛風,樓上的回答已經介紹的比較詳細,我努力來讓題主瞭解為什麼吃素也有可能引起痛風。

目前普遍認為的原因有3個:

  • 一是尿酸代謝過程出了問題

比如隔壁張大媽,不進大魚大肉,天天吃素,尿酸也高,還經常痛風。

原因在於正常情況下,人體尿酸80%是自己代謝產生的,僅有20%為食物攝入。如果為飲食相關的高尿酸,那通過減少嘌呤攝入可以達到降尿酸,減少痛風發作的目的。如果是80%的尿酸產生過程出了問題,產生過多或者排出過少,那麼低嘌呤飲食也無法改變,需要藥物輔助治療。

另外,素食中也有很多嘌呤高的食物,需要避免或者減少攝入。

  • 二是尿酸不高但是有一些誘因,引發了痛風

比如隔壁李大媽,尿酸雖然高一點但是沒有怎麼痛風過,這次搬家,自己拎著東西上上下下,晚上慶祝喬遷之喜還喝了幾杯,第二天就痛風了。

痛風的發作的確需要高尿酸的基礎,但高尿酸人群中,約80%-90%不發作痛風,因為它的發作需要一些誘發因素,如局部關節損傷,局部的炎症、低溫等等。痛風好發於足大趾關節的原因目前認知為此處溫度較低,容易析出尿酸晶體,同時參與行走,活動產生的磨損與輕度炎症持續存在,如果有運動過量,或局部扭傷、拉傷等情況,也容易發作痛風。另外,飲酒極易引發痛風,受痛風折磨的人應該努力戒酒。

  • 三是和遺傳因素有關

一些人群可能擁有對痛風的遺傳易感性。有學者在四川北川做過調查,當地的羌族人和漢族人比較,羌族人的飲食嘌呤含量更高,但是尿酸平均水平低,痛風的發病率也低。一部分人天生對痛風有一定的“特權”,尿酸代謝快,常吃大魚大肉也不容易得痛風,而有些人天生就比較脆弱,尿酸代謝速度慢,吃飯時小心翼翼地計算嘌呤含量,卻仍然痛風,可能和遺傳基因有關。

所以,如果飲食控制降尿酸效果不佳,仍然發作痛風,考慮是尿酸代謝過程紊亂,需要藥物輔助治療。目前別嘌呤醇和苯溴馬隆降尿酸效果也很好的。

我是風溼科醫生玉璽,有醫學相關問題可以@我回答。

如果您覺得回答對您有幫助,點贊和關注就是對我的鼓勵。


風溼科醫生玉璽


痛風屬於代謝性疾病,與體內的嘌呤代謝異常有直接關係,建議平時少吃、不吃高嘌呤的食物,但是不是說一味的素食就不會引起痛風,因為當進食熱量不夠可能會導致體內脂肪和蛋白質分解供能導致酮體增加影響尿酸代謝。

痛風發作的臨床表現:

患者腳趾、踝、手、膝、肘等關節出現腫脹、熱痛、僵硬,並伴有頭疼、發熱、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症狀。沉積尿酸結晶引起關節變形或形成痛風結石,使關節無法活動。


痛風醫生劉良運


痛風是由於體內的嘌呤代謝紊亂導致尿酸過高而造成的,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素菜是高嘌呤食物。含高嘌呤的蔬菜主要有筍、蘆筍、茭白、菠菜、韭菜、豆苗、黃豆芽、綠豆芽、菜花、香菇。其嘌呤的含量高於蝦、蟹、雞肉、豬肉、牛羊肉、豆類和豆製品等。

肉類是人體獲取營養的主要來源,特別是痛風患者,如果光吃素不吃肉,人體就會因為缺乏營養而致使免疫力下降,反而還會“助紂為虐”,讓痛風更輕易侵害痛風患者反而身體,不利於疾病的治療與身體的恢復。

在此建議各位痛風患者,光吃素不吃葷菜時不科學的,在日常飲食中可以適量加一些肉類,當然,海鮮除外。

另外,很多藥食同源的食物,適當的補充是可以幫助降尿酸、控制痛風進程的,常見的如蒲公英、小薊、淡竹葉、菊苣、芡實、葛根、百合、桑葉。

這些食物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配製成千針草竹葉茶,每天取適量成分,開水泡飲服用即可。


爛漫四月天


素食中也有很多嘌呤高的食物,也會引發痛風。

雖然現在還是豔陽高照,連續40天的三伏剛剛過去了一半,但畢竟到了立秋之後氣溫會緩慢下降。立秋以後天氣慢慢的轉涼了,很多人由於對氣候變化而不適應,導致很多疾病復發,同時,因為秋天氣候的原因,還會出現一些疾病,比如痛風就很容易發生在秋天。

天氣轉涼痛風容易發作

氣候的變化會對我們的關節產生很大的影響,夏季進入秋季,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溫度下降,天氣變得涼爽或者偶爾的降溫,這些都會很容易罹患痛風。天氣轉涼後一些痛風患者也容易出現急性發作,這是因為氣溫降低時血管容易收縮,如果不注意保暖,人的體表溫度低,尤其在四肢末端關節,尿酸鹽結晶很容易沉積。加上天氣轉涼後大家喜歡吃火鍋、喝酒,發生痛風的風險隨之升高。

痛風反覆發作還可導致痛風性腎病

痛風患者體內的尿酸長期高於正常值,而尿酸又是經過腎臟隨尿液排出體外的,過多的尿酸會結晶沉積在腎臟組織,使腎臟的內部零件(腎小管、腎小球)變形、萎縮、纖維化、硬化,進而誘發腎炎、腎結石等各種腎病,嚴重的還可導致腎衰竭。

秋後是痛風高發期,記得做好3件事,護腎防痛風

1、注意飲食有度

很多人常說痛風是吃出來的病,其實不以為然,飲食導致痛風發生的可能性僅20%,而是因為過度飲食高嘌呤食物,或是營養過剩型肥胖等,才是要控制飲食量的原因。

痛風患者一定要區分清楚哪些食物所含的嘌呤比較多,對於這類的食物儘量少吃或者不吃。例如動物內臟、海鮮、酒類等等,這些都是很容易引起痛風發作的食物。平時可以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鹼性的蔬菜水果。

2、多飲水

心腎功能正常的痛風患者應該多飲水,促進尿酸的排出,減少體內尿酸積聚。秋天氣候乾燥,人體很容易缺水,缺水後排尿減少,尿酸也不容易排出。每天一定要保證2500-3000ml飲水量,以達到增加尿量的效果。

3、多吃鹼性食品

常吃鹼性食品,能緩解尿酸濃度,如蔬菜、馬鈴薯、水果等,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恰瑪古不但是鹼性食品,而且具有利尿作用,對痛風患者有利。

《食療本草》“治熱毒痛風,主消渴。恰瑪古是新疆特殊地理環境和特殊氣候環境下,生長出的一種富含大量天然有機活性鹼的蔬菜。富含大量有機活性鹼,能迅速被人體吸收,長期食用,能有效中和人體內的尿酸濃度,防止尿酸高引發痛風疾病。但是傳統的食用方法存在弊端,營養價值易流失,一般建議將恰瑪古打磨成粉,加入一些鹼性食材,製成恰瑪古早餐粉,每日用熱水衝調食用即可。


桂先生說生活


很多人覺得,肉類食物中嘌呤含量高,高尿酸或痛風患者只要不吃肉,就不會發生痛風了。事實上並不是,有些肉類的嘌呤含量也沒有那麼高,像雞肉、鴨肉採取水煮的方式,棄湯食用還是可以吃的。但有些素食,看起來安全,實際上嘌呤含量很高。

1.大豆及其製品:得過痛風的人都知道,不能吃大豆,大豆中的嘌呤含量很高,每百克中含有嘌呤500毫克。雖然大豆在加工成豆腐、豆漿等製品後,嘌呤含量大大降低了,但是對於痛風反覆發作和正處於痛風急性發作期間的患者來說,最好連豆製品也別吃。

2.香菇:香菇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還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但香菇的嘌呤含量也很高,每百克香菇中含有嘌呤214毫克,所以痛風患者是不宜吃香菇的,尤其是香菇燉肉。

3.紫菜:紫菜是一種水產品,經常被我們用來打蛋花湯。紫菜富含多種氨基酸、還有核黃素、胡蘿蔔素等,但是每百克紫菜中含嘌呤274毫克,也比較高,痛風患者最好別吃。

4.蘆筍:蘆筍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A還有多種礦物質、氨基酸,它是一種健康的綠色蔬菜,但嘌呤含量卻很高,每百克蘆筍中含有500毫克嘌呤,痛風患者最好別吃。

以上是給各位朋友的舉例,並不是說吃素食就不會高尿酸了,一樣要學會分辨和選擇。而且,痛風患者是需要吃點肉來補充蛋白質的,如果擔心肉中嘌呤高,那麼可以選擇牛奶、蛋類來補充蛋白質,這二者的嘌呤含量都很低。


糖人健康網


吃素並不一定就能夠預防或減輕痛風發作。首先要清楚為什麼會引起痛風,痛風是由於體內的尿酸代謝異常,誘發高尿酸血癥,尿酸無法得到順利代謝因此在關節處堆積起來,形成尿酸結晶,這時候關節會發生劇烈疼痛,叫做痛風,高尿酸血脂一般是由於體內嘌呤代謝異常造成,因為嘌呤是尿酸形成的重要成分,所以,痛風患者應該儘量注意日常少攝入高嘌呤食物,而低嘌呤的食物並非一定是素食,而高嘌呤的食物也不一定都是動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也有高嘌呤食物;另外,總嘌呤有兩種形式組成,一種是自身合成(內源性),另外是外界食物攝入(外源性),而內源性嘌呤佔大部分,而外源性只是很少部分,所以,如果要緩解高尿酸血癥,一個是少吃含嘌呤的食物,二個是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要通過藥物來干涉。所以,光是靠吃素是肯定不一定能改善高尿酸血癥的。

植物性食物中含嘌呤較高的食物有菌類食物,特別是幹香菇,是高嘌呤食物,其他均累也不推薦多吃,平菇、金針菇了少量食用;另外大豆類食物也是高嘌呤食物,如黃豆、黑豆、青豆、大紅豆,另外,大豆製品雖然嘌呤經過稀釋,可屬於中嘌呤食物,但肯定也不能過多食用,例如豆腐、豆腐皮、豆漿等等。日常還應該多運動,多飲水,加強尿酸代謝,減少血液中尿酸含量。


只有營養師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