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長安城哪去了?

陳新詩


宏偉壯麗,繁華似錦的唐長安城,從唐朝中後期開始,就遭到多次嚴重的破壞。

首先,因為一時的需用,對長安的宮闕不時進行人為的拆毀。

開元十八年(730),為了在長樂坊修建“興唐觀”,玄宗允許拆內三殿,以取木材。興慶宮通乾殿,大明宮乘雲閣、白蓮花殿、甘泉殿等都被拆。

大曆二年(767),宦官魚朝恩為了邀寵,在城東通化門外修建章敬寺,為代宗母章敬太后祈福。因木材不足,得代宗允許,“壞曲江諸館、華清宮樓榭、百司行署、將相故第,收其材佐興作,費無慮萬億。”章敬寺建築達4130餘間,共48院,可見其用材拆毀長安宮殿衙署之多。

其次,周邊民族對長安進行了多次洗劫。

如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兵入長安,代宗出奔陝州,“吐蕃剽掠府庫市裡,焚閭舍,長安中蕭然一空。”

再次,軍閥兵火的焚掠破壞。

僖宗廣明元年(880)十二月黃巢農民軍攻佔長安的初期,對都城並沒有進行破壞。“初,黃巢據京師,九衢三內,宮室宛然”。但中和三年(883)四月黃巢敗退長安時曾進行過焚燒。據敬翔《梁太祖編遺錄》載:“四月乙巳,巢焚宮闈、省寺、居第略盡,擁殘黨越藍田而逃”。

接著官軍入城大肆焚掠,“及諸道兵破‘賊’,爭貨相攻,縱火焚剽,宮室居市閶裡,十焚六七”。“官軍暴掠,無異於‘賊’,長安室屋及民,所存無幾”。此後雖經京兆尹王徽修復,但當僖宗由成都返回長安時,目睹京城“荊棘滿城,狐兔縱橫,上悽然不樂”。

光啟元年(885)十二月軍閥王重榮連結李克用與宦官田令孜大戰於沙苑。結果田令孜敗退長安,在劫持僖宗逃離長安時“焚坊市”、“火宮城”,大肆焚掠破壞。長安自此“宮闕蕭條,鞠為茂草矣”。

昭宗時期,長安城成為各方鎮軍閥勢力角逐的場所,從而面臨著更大的災難。

乾寧三年(896)七月,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率岐軍兵逼長安,昭宗出奔華州,“茂貞遂入長安,自中和以來所葺宮室、市肆,燔燒俱盡”。天覆元年(901)十一月,宦官韓全晦勾結神策軍指揮使李繼筠等劫持昭宗去鳳翔,“遂火宮城”。昭宗剛出宮門,“回顧禁中,火已赫然”。

在多次兵火後,長安城更加殘破不堪。當時著名詩人韋莊在《秦婦吟》中寫道:“長安寂寂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採樵砍盡杏園花,修寨誅殘御溝柳。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榛滿。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

使長安城遭致毀滅性破壞的是朱溫(時改名朱全忠)。

天祐元年(904)正月,身兼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節度使的大軍閥朱溫,強迫昭宗遷往洛陽,遂徹底廢毀長安城。朱溫“令長安居人按籍遷居”,並“毀長安宮室百司民間廬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運往洛陽。

當時長安百姓“連甍號哭,月餘不息。秦人大罵於路曰:‘國賊崔胤,召朱溫傾覆社稷,俾我及此,天乎!天乎!’”經過這次大破壞,使本來已經殘破不堪的長安城“自此遂丘墟矣”(《資治通鑑》卷二六四)。一代壯麗繁華的帝都京城就此毀滅了。


鄧海春


長安城在每個朝代的大小規模都不盡相同。在西漢之前,西安建都都不叫長安城。比如西周時期建都豐京鎬京,就是如今西安市豐鎬路名字的來歷。秦朝建都咸陽城,而當時的長安只是咸陽城管轄的一個鎮。

西漢時期建都西安稱漢長安城,其城內皇城宮殿位於未央區,當時稱為未央宮和長樂宮。現今只剩漢長安城遺址。

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建都長安,改名為隋大興城,與唐長安城相近。其皇城宮殿建於西安龍首原附近。如今也只剩大興新區了。


唐朝滅隋後在長安建都,稱為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面積最大的都城,當時的長安城也是世界一流城市。而與它對應的唐朝皇城宮殿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明宮含元殿。如今我們看到的唐長安城城牆遺址,、大唐芙蓉園、興慶宮公園、大明宮遺址公園都是當時唐王朝所在地。

之後的長安城再也沒有建都,到了明朝,長安城的規模就縮小到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城牆範圍。它依然是長安城,而今日的城牆就是明城牆。



黍離211314999


不知道題主問的是哪個長安

如果是唐長安的話,他基本是和今天的西安城重合的,它的皇城部分基本上是和今天的明城牆重合,它的外郭城,西側和今天的西二環——唐延路基本重合,東側和今天的東二環基本重合,南側基本和雁南二路雁南三路重合。他的宮城,如今還算完整的保留著,既大明宮遺址公園。

只是,如今的西安城能找到的唐長安的遺蹟已經不多了,大小雁塔和圜丘是最明顯的三處,大明宮遺址、興慶宮遺址、含光門遺址、西市遺址還能看到一些夯土遺存。曲江和高新各有一處唐城牆遺址公園,並且大概示意了啟廈門和延興門的位置,也就是能讓人知道,腳下的遺址公園,在千年前是唐朝的城牆。因為和今天的西安市區高度重合,其實大量的唐長安城已經被現代建築疊壓,基本也看不到了。

如果是漢長安城,那就好找多了,打開西安地圖,城市的西北腳那片空地便是。大概的區域就是北二環-大興西路以北,朱宏路以西,北三環以南,西三環以北。當年為了保護這片遺址,西安在修北二環的時候,專門在漢長安城遺址南側繞了個彎。

因為不能開發,這裡是西安城為數不多的還進行農業生產的區域,區域內曾經還有不少村子。後來因為申遺,也是為了保護文物,很多村子被拆,村民也被遷出,大片的空地被做了綠化,遺址也被做了簡單的展示,現在能看到未央宮前殿遺址,石渠閣遺址,天祿閣遺址,桂工二號建築,長樂宮四號、五號建築,幾座城門遺址、少府遺址、武庫遺址、椒房店遺址等等,基本都是夯土遺存。


王朝的廢墟


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的長安城,隋朝稱之為,其興建於隋朝,唐朝易名為長安城,為隋唐兩朝的首都,是中國古代規模最為宏偉壯觀的都城,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

它是君臣建立的宏偉都城,反映出王朝的宏偉氣魄。


為體現統一天下、長治久安的願望,城池在規劃過程中包攬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

“法天象地”,帝王為尊,百僚拱侍。為容納更多的人口以及遷徙江南被滅各國貴族以實京師的宏偉計劃,將城池建設得超前邁古,面積達84平方千米,是的2.4倍,的1.4倍,比同時期的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城大6.2倍,古羅馬城也只是她的五分之一。


此後幾千年間,她一直是人類建造的最大都城,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城”。

長安城由宮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組成,城內百業興旺,最多時人口超過100萬。


唐王朝的建立後,對唐長安城進行了多方的補葺與修整,使更趨合理化。


龍首原上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統治者更加佔有高亢而優越的地理位置。


站在龍首原上,俯瞰全城,更顯一代帝國一統天下的氣度與風範。


勺布斯基


.嚴格說唐長安已難尋,現西安城牆是明朝所建,漢長安保留較完整,是歷史的奇蹟,漢長安主殿未央宮,寓意未來中央,漢長安城對中國和世界有巨大不可估量意義,西漢是中國真正開始強盛,開拓了大西域,絲路,文化政治走向完善,應普及漢長安遺址文化。周邊國與中國認祖歸宗形成國際合力,共建和諧長治久安地球村!


ma馬建周


你到西安,若找到唐城牆遺址,以內的就是唐長安城遺址範圍了。再比如含光門外,就是唐代的朱雀大街,只不過現在街道寬度,已沒有唐代那麼寬闊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