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焦點|吉林通化: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焦点|吉林通化: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位於長白山腳下的吉林省通化市自然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鮮明。近年來,通化市逐步加大圍繞長白山特色產業核心區建設,重點抓好人參、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形成了區域特色明顯、經濟效益好的特色產業佈局,不但助力了貧困人口脫貧,還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通化市通化縣果松鎮東明村四面環山,風景優美,大山既給這裡的村民帶來了豐富的物產、優美的自然環境,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東明村的發展進程,背上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要想脫貧就得有產業,駐村第一書記李長勝和村兩委決定發展地栽木耳,但從外面引進木耳菌棒,成本高,質量難以保證,為此,李長勝和大夥決定建立食用菌加工場,藉助東明村位於山區的先天優勢,降低生產成本,邁出脫貧攻堅的第一步。

李長勝:我當時考慮到什麼,大傢伙村幹部在一起研究,就是說自己做的話也不是說特別難的事,2016年年底我們就開始自己做,自己做一個菌棒的本錢,一塊一二那樣,這樣的話,你往外賣的話兩塊錢一棒,咱這裡利潤就有了,但是就是自己下地成本也低。

焦点|吉林通化: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有了自己的菌廠,東明村的地栽木耳、吊袋木耳發展的紅紅火火,年產木耳可達1萬多斤。好質量、好品質自然也吸引了外地客商青睞的目光,一舉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摘帽後的東明村並不滿足於發展單一的特產品種,他們將目光瞄準了靈芝種植與生產加工。依託東明村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環境,綠色過硬的農業技術,硬是讓靈芝在東明村的大棚裡安了家,1200多段靈芝年產孢子粉可達1300多斤。

李長勝:我們這個木耳產量也特別好,前兩年可以說是供不應求,現在木耳,它的市場價能達到50塊錢一斤,保質保量,我們村種植這個靈芝它的生長週期要求特別高,主要是它的光照、溫溼度、還有通風,只有達到了它的生長標準,才能產出最好的靈芝孢子粉。

菌廠的生產紅紅火火也為附近農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61歲的村民於會有農閒時就在菌廠打工,對於村裡的變化他看在眼裡,樂在心上,他覺得種木耳、種靈芝可比種玉米強多了,經濟附加值高不說,還不愁賣,自己還能在家門口找到活幹,讓東明村的大夥覺得這日子更有奔頭了。

於會有:村裡的書記跟著領著幹,一天100來塊錢,不用出去找活了,給老百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咱們老百姓歲數大的,出去打不了工的,在廠子書記領著乾點活。承包地大傢伙還掙著承包錢,打著工。苞米還得拿回家,還得扒,收費勁,這賣了就完事了,這個弄明白了,自己也想幹點也行。

焦点|吉林通化: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目前,東明村的秋耳即將迎來豐收,靈芝也正在進行孢子的採收。第一書記李長勝每天都會泡在基地裡,和村民們一起享受豐收的喜悅。而與通化縣相隔不遠的通化市二道江區如今也已經充分利用自然優勢,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兩山夾一溝、毗鄰大羅圈河的二道江區鐵廠鎮三道溝村自然生態優美,但土地貧瘠,人均耕地少,2014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三道溝村駐村書記王偉告訴記者,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役,三道溝村就要有清晰的脫貧思路。

焦点|吉林通化: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王偉:目前特別有前景的是我們村的暴馬花酒,現在我們村有7戶做這個暴馬花酒,做這種小作坊,現在目前來看市場反應特別好,需求量也很大,我們想下一步把這個暴馬花酒作為我們村的主打項目。

要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脫貧致富,就要因地制宜,抓住優勢,推進旅遊產業發展,還要開展以綠色山野菜為主的特色產業種植項目。王偉說,從考察調研,到試種示範,三道溝村不一味追求脫貧速度,除了以暴馬花酒,在選擇山野菜的品種上,他們還選擇了整體效益和長期收益較好的刺五加進行先期試種。

王偉:刺五加它是藥食同源的這樣一個植物,那麼我們就在刺五加整個經濟作用分析中呢,我們可以先採它的莖,我們作為食品出售,目前這個價格是十元錢一斤,這片基地我們已經賣了300斤了,冬天它出了這個籽以後我們還能做果汁,你像這一種植物,它有好幾種的經濟價值,農民要是種植以後呢,投資低風險小,那麼這一畝地初步估算至少能收入在七千到一萬元左右。

發展山區特色產業,依託近郊區位優勢,這讓村民像譚利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譚利:現在都是向著綠色方面發展,誰都想喝點純糧酒,吃點山野菜什麼的,咱村裡在這方面發展的也不錯。酒香飄萬里嗎,不怕你酒好,不怕你道有多遠,只要你有這個名,能傳出去,都知道你有好酒,就都上你這來買,我認為這個還是有潛力的。

焦点|吉林通化: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培育特色高效主導產業,推進區域化佈局和專業化生產,通化市正在利用自然資源和天然稟賦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加快形成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市場知名度高、經濟效益好的“特產之鄉”。截止目前,全市共新建示範基地13個,特色產業示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2018年通化市還將計劃完成棚膜蔬菜、食用菌產業、特產之鄉、國家標準園、林蛙產業等園藝特產扶持項目,園藝特產業計劃實現產值220億元,增長10%。

記者:晁向榮、通化臺關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