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後發優勢:多晶切片低於0.4元

國內光伏行業的低迷自531政策發佈以來,已經持續3個多月,整個行業的成本和利潤都被壓縮到最低水平。

光伏行業是一個後發優勢明顯的行業,即新產線又便宜、效率又高,老產線的成本在新產線面前毫無競爭力。

一、多晶切片低於0.4元/片

江蘇協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家2016年12月底才成立的新公司。該公司2017年投產金剛線切片產線,結合規模效應,把成本做到最低。

下表為江蘇協通對外切片代工的報價,很多人被多晶0.395元/片,單晶0.34元/片的低價所震驚!

后发优势:多晶切片低于0.4元/片 电池非硅成本低于0.35元/W

多晶切片代工,已經突破0.4元/pcs!!!

這樣的價格已經足以讓切片改造機從此退出市場,讓眾多小規模金剛線專機切片企業毫無還手之力。

新設備,大體量,低成本等一系列後發先至的優勢在協通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后发优势:多晶切片低于0.4元/片 电池非硅成本低于0.35元/W

協通切片車間一角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切片成本高的企業,紛紛退出市場。9月7日,大全新能源官網公告顯示,其將於2018年9月停止太陽能硅片製造業務。公司將專注於其核心多晶硅製造業務。

2017年,大全的硅片產量約為1億片;而2018年一季度僅為1330萬片,二季度更低降低到為980萬片,上半年合計2310萬片,而2017年僅二季度產量就達到2700萬片。

大全表示,終止硅片業務的決定預計將導致2018年第三季度產生2160萬美元(1870萬歐元)的固定資產減值和重組費用,其中包括2000萬美元的長期資產減值和160萬美元的員工遣散費。

二、電池片非硅成本0.3元/W

除了硅片,電池片加工的後發優勢同樣明顯。在不久前,通威的一次電話會議中,負責人介紹了目前主要電池生產企業的非硅成本,如下表所示。

后发优势:多晶切片低于0.4元/片 电池非硅成本低于0.35元/W

在如此低的成本下,著名電池企業茂迪也開始關閉工廠。在PVinfolink統計的2018年上半年的電池片出貨量中,茂迪排名第三位(不含垂直整合廠商)。

后发优势:多晶切片低于0.4元/片 电池非硅成本低于0.35元/W

然而,近日有消息稱:

茂迪桃園觀音廠員工向《蘋果》爆料表示,近日公司無預警要求調職,且下週就生效,之前都沒有進行溝通,且異動的部門與工作性質、薪資、班別都跟現在的不一樣,認為公司這樣的作法恐違反勞基法的規定。

茂迪回應,的確有少部分人員進行產線任務的調度,但對於員工權益並無影響。茂迪該員工指出,現在太陽能市場低迷,桃園廠電池生產線在今年5、6月的時候還有22幾條,現在只剩下4條生產線,傳出公司內部有意將製造部門的員工進行資遣以及調動,其中製造部門2分之1的外籍員工恐遭到提前解僱,另外2分之1的本土員工將進行工作的調動。

競爭是殘酷的,新一輪的洗牌已是必然,而前進的方向——永遠都是由跑在最前端的人在引領!

智匯光伏王淑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