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若“寫作”是你今生至愛,你會輕言放手嗎?越過障礙,牽手未來

寫作是一場徒步旅行,任何的投機取巧走捷徑都算不得真正的寫作,充其量僅算的是搬運工或者是組裝師,好文章是不做作的真情實感的流露,文字裡由外而內散發著迷人的芬芳,如花草般多彩,卻比花草生命力更強悍;比彩虹更炫酷,卻彩虹的存在來得綿延而持久;如美酒般香醇,卻比美酒更經得起歲月的洗禮,愈久彌新。文字只是思想的外殼,文字的精美不足以撼動人心,唯有深邃的洞見與有趣的靈魂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膽識有魄力與淡漠的時光分庭抗禮。

何謂阻礙,定是在文字之旅中遭遇地諸多困境,困獸猶鬥的自己時常質疑能力,質疑自己選擇,質疑堅持,質疑的同時,自我否定的懊喪隨之也不請自到,阻礙的本質是能力的力不從心,但能力捶打的遊刃有餘之時,當所見即所得,所得即所想,所想即成文之時,寫作便自然成為你生命裡的一部分,與衣食住行一樣如影隨形,不可或缺。如果你真的喜歡寫作,享受從內而外宣洩的暢快淋漓,那麼,“寫作”註定是你今生難以割捨的情人,若“寫作”是今生一直在等待你的人,你還會熟視無睹輕言放手嗎?寫下去,她自然出現在你的面前,終日相偎相依,白頭不分離。

若“寫作”是你今生至愛,你會輕言放手嗎?越過障礙,牽手未來

任何一項能力的獲得絕非一蹴而就,正確選擇之下的苦苦堅持便是走向巔峰的不二法門。本次就寫作能力、無路可走、作家成名後難續佳作的困境等三個方面繼續聊是什麼阻礙了你喜歡寫作。

1.寫作能力

當談到這個命題的時候,需要小小的慶祝一下,自己是喜歡寫作的,喜歡是成長的核動力,因為喜歡所以感覺堅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在此之前,寫作能力被麥君廣義的分為了看待世界的能力與文字駕馭能力,有所想即有所產出。但狹義分為的話,可以分為如下四點:不知道寫什麼、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知道怎麼寫卻寫不出來、寫得出來卻讀來無感。

若“寫作”是你今生至愛,你會輕言放手嗎?越過障礙,牽手未來

沒有人生而知之,成長的過程就是在不斷髮現和認知中不斷自我塑造的過程。不知道寫什麼,是敏感度不夠,敏感度可歸結為身體所有感知體系的靈敏度,生活的林林總總是活生生的靈感之源,當自己不知道寫什麼的時候,不要質疑生活本身戲劇性事件的匱乏,要自我思考如何抓住一件小事,慢慢分析,如果買來一塊糖果,含在嘴裡的時候用心品味下他的甘甜一般。生活中從不缺少素材,而是通過感知身邊細枝末節而勾畫出磅礴的生活原生圖,並從中找出生活的精要之處來。感知生活不是統一將生活的事實整理打包帶走,而是從既得的生活總和中提煉出你認為有價值的訊息,為己所用,方是感知生活這個素材之源最正確的打開方式。具體內容後續會專章講解,不再贅述。

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與知道怎麼寫卻寫不出來廣義上可歸結為同一個通病,該難題原因有三,其一,從龐雜的生活中提取真理的能力不夠,導致提取出來的真諦還包裹著俗世表象的外殼,內核部分尚未真正顯露;其二,粗糙的真諦因為看不到內核,導致無法按照其真實的屬性分門別類,當真正落筆寫字時,調動的文字兵都是一個個假面,文字外殼的虛情假意自然帶不出高水準的文字流量;其三,讀書少,語感不通,真正的行文只有一點束縛,即提前設定的文思,也可以將之定義為方向,方向對,怎麼去是個人偏好問題。寫作像小孩學說話,聽得多了自然會說了,說的好與壞取決於個人對每一個說話內容的悟性,而寫作如出一轍。

若“寫作”是你今生至愛,你會輕言放手嗎?越過障礙,牽手未來

寫出來無感,原因大概有三種情況,看不透現實,生硬的框架邏輯、有待提高的文字繪製能力。

一針見血是好文章的自帶屬性,看透世事是好文章起碼的要求,不然浮於表面,很難引起共鳴,看透非一日之功,非朝夕發力所能成,不聚小溪何以成江海,不以跬步何以至千里。

框架邏輯是寫作任何主題是一個大致文思,如何開始、行文中有哪幾大類需要談、如何收尾,文思既定,如同骨骼敲定,剩下的便是填補血肉了,是肥是瘦取決於內心的靈魂畫像。在某種意義上講,框架邏輯是通過外部的精準獲得與內心的消化吸收而得,或者說框架邏輯不是一成不變的,文章題材的不同延伸出兩個迥異的邏輯,有軌跡可尋和無軌跡可尋,即常規意識形態下的有形思維與無形思維。

文字繪製能力的獲得,在於練筆,日記是一個很棒的方式,內容不限,只管寫下去就好,看似徒勞無功,實際你付出的每一步都算數,你現在的猶豫和遲疑只是量的積累還沒達到質的飛越分界線上,當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放上去時,駱駝就難堪重負,同理,當你量的積累達到一定高度時,你便可以打開質的閘門,迎接你的將是一位相見恨晚的夢中人。成功沒有捷徑,看似是笨方法,實則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沒有之一。

若“寫作”是你今生至愛,你會輕言放手嗎?越過障礙,牽手未來

2.無路可走

無路可走屬於常規下靈感缺失範疇,是沉溺菸酒的有效理由,折磨的不僅僅是身心,更是一場內心世界裡感性與理性之間的肉搏,鹿死誰手暫不論,身心俱疲的表象與內在註定是難以掙脫的厄運。

該情況細說下來,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其一,黑夜之下,燈光太昏暗,找不到出口;其二,青天白日,走進了死衚衕。

前者假定再努力下便可找到出口,至於如何努力,要看對情節的入戲程度,假定不瘋魔不成活是一個泛泛的衡量值,那麼對輸出情節周邊的事物掌握多與少是決定是否找到出路的關鍵癥結所在,你刻畫出了一座咖啡館的全部,肯定要對咖啡館周邊的林林總總有一個脈絡清晰的畫像,絕非寫1就只知道2-10的數字一樣,要搞明白11到無窮盡的客觀存在,入了戲,鑽入到情景中去,與之共呼吸同命運,路絕對能找到。

後者原理與上述大致相同,唯一不同就會思維的侷限性,在文字世界裡,無答案的問題是不存在的,答案遠比問題多,在很多時候,答案的唯一性恰恰說明了作者思維是線或者是面,未能放在3D世界裡去審視,去重新定義逐個答案的可行性,或許各個答案都不是你想要的,但答案之間孰優孰劣都會有一個客觀中肯的研判。

對於死衚衕一說,是偽命題,要麼後退是為了獲得更大步的前進,要麼想方設法跳過這個人為設定的衚衕,要麼摧毀這個人設的衚衕,開拓出一條帶有個人鮮明屬性的康莊大道出來。

若“寫作”是你今生至愛,你會輕言放手嗎?越過障礙,牽手未來

3.作家成名後難續佳作

寫作的源源不斷源自生活這個活水的持續輸入,有入才有出,反之,無入便無出。這是最樸實的道理。

對於作家成名後難續佳作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點:惜名、與生活本源的自我脫離、心不靜字難從命。

惜名,靠一書成名的作家不再少數,可高產甚至多產的作家大概能數的過來,究其原因,太惜名了。成名作是之前所有生活閱歷精華的聚集體,是所有生活精粹提取物的總和,一部成名作等同於掏空了所有的自己,一人的內力有限,當為一部書已然傾盡所有之後,再續佳作不單單是文筆之精妙所能成事,更多的是對生活的挖掘,通過汲取生活中隱藏的養分不斷壯大自身的能量儲備,假定說文筆是車,精髓般的養分便是汽油,車再好,沒油註定是一個精緻的精美空殼。人一旦成名,便不自覺的惜名,不斷自我突破是每一個作家的固有認知,然而突破何其難,當突破成為奢望,自我渴望再次被證明與養分的後繼無力便會形成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文思至此擱淺。

與生活本源的自我脫離。名與利相輔相成,相互抱團取暖,各取所得。當一個作家沉溺於聲色犬馬,沉溺於燈紅酒綠,脫離了生活本源,脫離人民大眾這些老街坊,再寫文字也只不過在吃老本,在自以為是的世界裡遊蕩著矯情的靈魂。

心不靜字難從命,不難解釋,寫作是一個慢工細活,來不得半點浮誇。當一個人經歷過名和利後,自我為是的看破只是個人的一廂情願而已。

若“寫作”是你今生至愛,你會輕言放手嗎?越過障礙,牽手未來

寫作是一件需要坦誠相見的事,任何的虛情假意在火眼金睛的讀者裡都是沙子一般的存在,傷眼的同時也不忍卒讀。寫作是一件需要真感情的勞動,同是也是一個拼命勞動,短期內還收不到果子的營生。

唯有相信,唯有篤定的堅守,愛一個人很容易,但忘掉一個人很難,難就難在喜歡的理由讓自己的理性都慚愧的束手就擒。不要只走近寫作,要走進寫作,當堅守成為一種幸福,當寫字被認定是一種快樂,你的夢中情人自會悄然來到你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