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評價“鐵血將軍”孫立人?

歷史凌煙閣唐儉




孫立人將軍被稱為“東方隆美爾”,隆美爾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並稱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孫立人獲此稱譽也說明了他的軍事才華。

美國曾經試圖扶持孫立人取代蔣介石,雖然他從沒有想過要背叛蔣介石,但是最終仍然被蔣介石以“謀反”的罪名囚禁了33年。當時的國民黨有陳誠,有何應欽,為什麼美國卻會選擇孫立人?是美國人認為孫立人更好控制,或者是因為美國人認為孫立人更有價值更值得期待?

1975年孫立人熬死了蔣介石,1988年又熬死了蔣經國,隨後被臺灣監察院反正,在被兩蔣囚禁33年後終於獲得自由。



孫立人不是蔣介石的浙江同鄉,也沒有讀過黃埔軍校,可是最後卻被稱為“東方隆美爾”,在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校史館中更是與馬歇爾、巴頓兩位美國名將並列傑出校友。但是,孫立人將軍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孫立人於1900年12月8日生於安徽廬江縣,字撫民,從他的表字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他的志向在何處。孫立人曾在清華大學攻讀土木工程,後公費留學美國普渡大學,1926年又入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軍事理論知識。1928年孫立人回國後在中央黨務學校任軍訓隊長和教官,1930年又調到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憲侍衛總隊任職。

在任侍衛總隊副總隊長期間,孫立人結識了他人生中的貴人,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1930年宋子文將財政部的緝私營改編成稅警總團,然後親手招攬人才到稅警總團擔任高級軍官,當時在侍衛總隊鬱郁不得志的孫立人也成了宋招攬的目標,1932年孫立人調任財政部稅警總團第四團團長。孫立人到稅警總團後,開始運用自己所學訓練第四團,將之打造成了精銳。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蔣介石為了守住上海,連稅警總團也派上了戰場,這也正合孫立人的意,在戰鬥中孫立人差點被日軍的炮彈炸死。當孫立人傷愈從香港返回後,稅警總團已被改編成40師,於是在宋子文和孔祥熙的支持下建立了緝私總隊,由孫立人任少將總隊長。後來從緝私總隊抽調3個團改編為66軍新編38師,由孫立人任師長並率領38師開赴緬甸。



1942年4月,孫立人率部參加了曼德勒會戰,被蔣介石任命為曼德勒衛戍司令。但是,此時的英軍卻只想著從緬甸戰場撤離到印度,讓中國軍隊作為他們的掩護在後面當炮灰,結果7000多英軍反倒在撤退過程中被2000多日軍追上並圍困在仁安羌,英軍不敢突圍又不好意思投降,只好向中國遠征軍求援。在史迪威的施壓下,中國遠征軍總司令羅卓英派38師馳援英軍。

1942年4月19日,38師113團率先對日軍發起了進攻,戰至20日下午,在38師的浴血奮戰下,中國遠征軍順利攻克仁安羌,成功解救了被圍的7000多英軍以及社會各界人士600多人。孫立人在這場戰役中打出了威名,蔣介石給了他四等雲麾勳章,英國人則給孫將軍頒發了“帝國司令”勳章。後來,美國將孫立人負責指揮的仁安羌戰役選為西點軍校的“以少勝多”戰術的教材。這場解救英國軍隊的仁安羌戰役,讓孫立人聞名世界,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崛起!



孫立人開罪杜聿明,“不聽指揮”率部撤往印度,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

英國人在緬甸的表現與在法國的表現太像了,在法國怕德國,在緬甸怕日本,應對策略只有“撤”。

英國人撤了,中國遠征軍恐怕也不是日本人的對手,所以也只能作暫時撤退。但是當時史迪威是讓國軍跟著英國人撤到印度,杜聿明因為覺得撤到印度很丟臉,同時也不相信英國人,所以堅持服從蔣介石的命令從野人山回國,孫立人則認為野人山太危險,所以選擇去印度,為此兩人發生了爭執。在撤退過程中,孫立人部斷後負責掩護,結果杜聿明帶著的人多數葬送在了野人山,孫立人部則仍有7000餘人安全撤到了印度。

但是孫立人部到印度後,英國人卻要求孫部繳械,全然忘記是誰從仁安羌將他們救出來,簡直無恥。後來英國人知道撤到印度的是孫立人的38師後態度方有好轉,但是仍然對孫立人作了試探,最後才同意孫部不用繳械。



這邊孫立人在印度意氣風發地訓練中國駐印軍,那邊杜聿明灰溜溜地回了國,心裡是說不出的難受滋味,如果你孫立人跟著我走野人山,我也不會這麼丟臉,偏偏你還帶著這麼多人安全到了印度,我的臉往哪擱?杜聿明與孫立人之間的齷齪因此變得不可調和,杜聿明和孫立人,蔣介石更寵誰呢?毫無疑問是杜聿明,所以蔣在任命杜為東北保安司令、主持東北戰場後,讓孫立人去了美國參加聯合國參謀首長會議。

如果不是杜聿明打不過林彪的話,孫立人還不知道什麼才能回國呢。孫立人讓林彪在四平栽了跟頭,又贏了場德惠戰役,他已經不爽杜聿明很久了,這回更不將杜放在眼裡,杜聿明可是蔣帝寵臣,哪能容忍孫立人這般羞辱?於是便向蔣告狀說孫又不聽從指揮了,趕緊升他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副總司令,讓他把新1軍交出來吧。蔣介石當然偏向杜聿明,孫立人因此被剝奪了軍權,孫立人將軍半生戎馬,戰功赫赫,沒有敗在戰場上,最終卻敗給了朝堂上的爭鬥。毛主席曾為孫立人感到惋惜:“孫立人是中國近代最勇敢、最善戰的將軍,只可惜他生錯了地方。”



“孫立人案”風波與孫立人結局。

麥克阿瑟曾經專門邀請孫立人去日本東京會面,當時麥克阿瑟的意思已經很明顯,美國想要拋棄蔣介石,轉而扶持孫立人,為什麼?因為美國覺得蔣介石實在是扶不上牆,同時美國有希望能夠控制住臺灣對中國形成牽制,所以很擔心蔣會在以後丟了臺。

麥克阿瑟曾經說過“臺灣是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這句話恰恰證明了臺灣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所以不容有失。

事實上,孫立人去東京見麥克阿瑟的事是向陳誠報備過的,從東京回來後又向陳誠作了報告,當時孫立人明確表示不會背叛蔣介石。但是這些在蔣介石看來全部只是孫立人的說辭,誰知道你會不會故意這麼說來穩住我,然後背地裡跟著美國人搞我?但是蔣介石為了穩住孫立人和美國人並沒有因此發作,反而讓他擔任臺灣防衛總司令,只待自己穩定了臺灣的局面後再對孫立人動手。

1955年蔣介石製造“孫立人案”,對孫立人進行軟禁。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並沒有釋放孫立人,甚至聲稱要將孫囚禁至死。

1988年蔣經國也先於孫立人去世,此時要求為孫立人將軍“平反”的呼聲越來越高,事實上早在蔣介石去世後這種聲音便已經開始產生。臺當局鑑於社會輿論壓力,開始展開調查,即所謂的“平反”,後於當年3月宣佈孫立人獲得自由,此時被囚已經長達33年。

當記者採訪孫立人問到對所謂的“平反”作何感想時,孫立人只是表示“從未反過,何平之有”!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在臺灣病逝,臺各界人士為將軍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