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清朝奇怪現象,為什麼官員下跪前拍幾下袖子?暗含多種潛規則

隨著最近清宮劇的火爆,許多清朝時的習俗被人們津津樂道,許多細節之處也讓人大為不解,那就是清朝官員在下跪之前,都會拍幾下袖口,這在前朝是沒有過的。

清朝奇怪現象,為什麼官員下跪前拍幾下袖子?暗含多種潛規則

讓人很是不解,為什麼下跪之前要拍幾下袖子呢?在明朝和之前的朝代都沒有如此,同樣是馬背上得天下的元朝也沒有這樣的習慣,這似乎是清朝獨有的一種參拜禮儀。

這就不得不從清朝官員的官服說起,清朝的官服是由旗裝演變而來,在入關之前滿人是在關外打獵的,他們穿的旗裝會有一個馬蹄形的袖口,叫馬蹄袖,滿語叫“哇哈”。

當時滿人以打獵為生,這個馬蹄袖的作用就是保護手,其材質明顯要比衣服的布料硬一些,打獵時能防止被樹枝刮傷,或是擦傷,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一帶,手破皮了很難痊癒。

受傷必然會影響打獵,有了這種馬蹄袖之後,就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在不打獵的時候袖子過長,就會捲起來,這樣也不影響生活,後來清軍入關,官服沿襲了旗裝的樣式。

清朝官員穿上馬蹄袖的衣服後,平時也是捲起袖子的,在見到上級之後行跪拜禮,也就會放下袖口,這種禮節在滿人中叫“放哇哈”,也可以理解為表示進入工作狀態。

清朝奇怪現象,為什麼官員下跪前拍幾下袖子?暗含多種潛規則

因為此前都是在打獵和打仗時才放下馬蹄袖,這樣是對上級的一種尊重,如同現代軍人見到上級,會整理穿戴整齊的道理相似,拍幾下袖子是純粹的一種禮貌表現。

這種習慣清朝沒有明文規定,只是約定俗成,後來也延伸出了其它幾種不同的解釋,也是幾種種潛規則的意義,拍袖子表示兩手空空,對下級官員而言,兩手空空是好的。

一來手裡沒有暗藏武器,二是表示自己手裡“乾淨”沒有貪汙,在古代一些王公大臣難免做了什麼虧心事,害怕刺殺是正常心理,就算是手下的官員也會防範。

在清朝時皇帝為了防止行刺,在寵幸一個妃子時會翻牌子,翻到了某個妃子之後,妃子會沐浴等候,一絲不掛的卷在一個被子裡,然後被太監抬著送到龍床上。

這樣的做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行刺,並且這些妃子還不能在龍床上留宿一夜,完事後就要送走,其防範意識是非常強的,下級官員在參拜皇帝或王公時,拍袖子也是自證清白。

清朝奇怪現象,為什麼官員下跪前拍幾下袖子?暗含多種潛規則

看來這些之後,不免讓人覺得清朝的禮儀複雜,尤其是在皇宮之中,從行走到坐立都有各種各樣的規矩,數不勝數,一些禮儀除了擺譜顯示尊貴外,毫無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