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說學醫的人看不起學護理的人,對此你怎麼看?

yukiye620


看到這個問題,我忽然想起錢鍾書先生在他的小說《圍城》中的一段話:“……在大學裡,理科學生瞧不文科學生,外國語文系學生瞧不起中國文學系學生,中國文學系學生瞧不起哲學系學生,哲學系學生瞧不起社會學系學生,社會學系學生瞧不起教育系學生,教育系學生沒有誰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錢先生當時寫這本書時,國內可能還沒有護理專業,所以,學醫的看不上學護理的也就沒上榜。但我們卻可以得知,文化人之間的看不起,是司空見慣的事。魯迅先生講“文人相輕”,看來我們要改做“文化人相輕”了。

醫生產生很久後,護理這門學科還遲遲未出現。最早的護士叫看護,也就是聽醫生的吩咐,照醫生的指示辦事。到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很多醫院的護士都是醫院通過短期培訓班自已培養的。因為那個年代醫學教育資源缺乏,即使是中等學校衛校,也是以培養醫士為主。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中等專業學校逐漸以培養護士為主。至於護師,也就是大專或本科學護理是近年來的事。現在,一個三甲醫院恐怕不是本科的護師,是不會要的。但,你要是醫生,就非博士才能進去了。

護士和醫生還是有點區別的,進同一所醫學院校,醫師學生要的是最高分數,護師則是較低的分數了。說醫生瞧不起護士,我們只能說,這也和錢鍾書先生說上面的話一樣,只是同行或同學之間的一種調侃。其實在生活中並不多見。醫護分工不同,這是事實。但,不等於醫生瞧不起護士。實習醫生剛到醫院時,稱每個人都是老師。當他到這個醫院工作時,有時對年令大的護士仍叫老師,這也是為了工作,也是一種尊重。由於護士工作比較繁瑣也比較累,所以護士還會在工資,津貼上有點優惠,這也是重視護士的一種表示。


天太2


最近幾年,探討歧視鏈問題成了普通話題。其實,“歧視”是無處不在的,只是大家找不到正確的話術去探討。對於上述問題,我認為,大家應該養成這樣的一種認知:“你有你們看不起的自由,我有不跟著你們討論這類話題的空間。”

對於沉迷這一問題,因這類問題備受精神、心理折磨的同學,我也有一句話送給他們:與其整日沉醉於“歧視鏈”、“誰瞧不起誰”,還不如陪戀人看場電影、陪朋友喝杯酒,自己聽首歌呢。難道沉迷在歧視鏈裡就有這麼好嗎?

從人類文明之初,到現在,“歧視”雖然像一個禁忌話題,但“歧視”的現象卻無處不在,所以,我來借題闡述一下我的觀點,學醫的看不起學護理的,那病人怎麼看?反正大家將來服務的對象都是病人嘛,學護理的將來不是看病治病的,學醫的將來肯定不是從事專業護理工作的,這兩類工作處在醫療保健行業的不同階段,分管的是不同的職能,可能在待遇、福利、工作時間等上面有一些經年累積的差異,這非常正常,各行各業的垂直管理模式都一樣,這是各行各業幾十年、上百年積累的組織和架構,所以,可以將“歧視”這個話題推高一點,上升到學校排名、專業排名、權力等級的層面,再去冷靜地看待這一“無關緊要”的“街頭巷議”,看不起就看不起嘛,這就跟富人瞧不起窮人一樣,有能力就從學護理轉而學醫,有能力就多賺點錢,所以,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沒必要醉心思考這麼多讓自己專業學習分心、更沒必要將自己大好的人生和前途扔在別人的口水裡,反正瞧不起自己的人是肯定不會給自己搭把手,所以,還不如多花點精力將各門成績考的非常好,學一門愛一門,在護理行業成為全市、全省知名的大咖,也是一條不錯的人生大道。(聖達信教育梁挺福)


高考專家梁挺福


關於醫生和護理兩種職業地位的評價,要從醫院、醫生的由來說起。

1.醫院、醫生的由來。我國最早的醫院,據《周書·五會篇》記載(公元前1100年左右):周成王在成周大會的會場旁,設過“為諸侯有疾病者之醫藥所居”的場所,這可視為我國醫院的最早雛形。公元前七世紀,春秋時期最強盛的國家齊國,政治家管仲在首都臨淄建立了“養病院”,收容聾、盲、跛等病人集中療養。

西方,在公元4世紀,羅馬建立了第一個獨立的被稱為醫院的醫療機構,並且同基督教的興起逐步發展起來,因為基督教義強調人類有責任向病人和窮人提供幫助。

2.早期醫生和護理的區別。最早的醫生是為病人提供康復指導的,單純的護理最早是沒有的,只是作為醫生的輔助人員,提供輔助服務的,包括飲食、保潔等工作。

3.現在醫療和護理因為分工不同,各有專長。隨著醫療科學的發展,醫療和護理分工越來越細化,成為醫療場所分工各有不同的職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不同領域。所以說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

4.社會地位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當然最早醫療機構其實是一項慈善機構,主要是服務最底層貧民的,從事這些工作的人群,社會地位也就差了許多。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健康產業能夠成為國民經濟的一項支柱產業,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社會地位突飛猛進,也是讓大家始料不及的。就像是原來雜耍唱戲的,變成現在的各種明星,誰又能猜想得到呢?這或許是讓某個學醫的感覺飄飄然的原因嗎?

認清了這些,就可以分析:關於學醫的看不起學護理的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就像說博士業餘相聲選手看不起郭德綱差不多是一個道理。可能博士背公式要比郭德綱強很多,但是在說相聲這件事上,郭德綱目前還是比較權威的。

5.在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從屬關係。在醫院醫生是主導地位的,這個毋庸置疑,在不同的科室可能會略有差異。比如康復科,有可能護理的作用比醫生要強一些,但這是小概率事件。在護理院、敬老院、康養院等機構,護理是占主導地位的,醫生是配合護理開展服務的。

結論:所以不存在學習哪一種學科看不起學習另外學科的問題,只不過近些年,醫療機構的畸形發展,導致醫療人員缺失,形成的一種誤導。假設過幾年,養老機構蓬勃發展,會不會出現學護理的就看不起學醫的呢?棋酒君認為,沒有那個必要。

送上一個故事:《三個木桶的故事》

一個裝糞,就叫糞桶,眾人躲著;

一個裝水,就叫水桶,眾人用著;

一個裝酒,就叫酒桶,眾人品著。

人生無所謂高低,只是位置不同,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

關注頭條號:棋酒君,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喜歡,就轉發出去,讓更多的好朋友受益,彰顯你非同一般的觀點。


棋酒君


(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對於這種說法,確實存在,這不只是學醫的人看不起學護理的人,這是一種社會現象在醫學上的體現。那麼這個社會現象就是高考高分的人看不起低分的人,好專業的學生看不起差專業的學生,等等。為什麼會存在學醫的看不起學護理的,有2點:

第一,學醫的入學分數確實比護理專業高很多。一般的臨床醫學專業都比同院校的護理專業高很多分。


第二,學醫的將來進入醫院成為醫生,學護理的將來進入醫院成為護士,醫生在病人的治療方案中起著主導作用,護士主要是執行醫生的醫囑,客觀的造成了醫生的地位要高於護士。


其實,對於社會和患者來說,醫生和護士同等重要,都是白衣天使,都在發揮著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沒有貴賤之分,只有任務的差異。如果作為一名醫生,你不尊重護士,那麼你成為不了一名好的醫生。


醫患家


整個社會大環境下的一種“認同”所導致


花若離枝217554355


沒有存在職業的歧視,只有存在人的歧視。這麼說吧,即使你做著清潔工、服務員,但是你勤勤懇懇,努力工作,不會看不起你;而如果你做著醫生、老師這類看著光鮮的工作,卻不努力,整日怨天尤人,沒有人會看得起你。所以,對人不對職業,護士跟醫生,缺了任何一個醫院都開不下去。在臨床中,護士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手術之後的護理工作非常重要,手術成不成功,多半要看術後恢復。在醫院中,護士跟醫生都是搭檔,就像相聲中一個捧哏一個逗哏一樣。所以在什麼地方,只要努力,沒有人會看不起你!


稻草蒿


誰說的?殺豬的看不起賣肉的?種田的看不起種菜的?賣淫的看不起嫖娼的?土匪看不起強盜?烏龜開不起團魚?燒窯的看不起賣瓦的?不都是一窯貨?!半斤八兩,誰比誰強?其實,有的護士比醫生強百倍!醫生,多數是考不起一本,而投靠醫學。也就是“二等貨”。而護士,雖然學歷低點,但她們才是醫院的頂樑柱。看一個醫院好壞,首先,看他們的護士隊伍。護士業務知識強,則醫院強。否則,這個醫院就是一塘死水。


執著128750824



小羽毛ABC


對於醫生和護士,是患者都缺一不可,他們都是接受病人治療服務\b的勞動者。不過從勞動的付出而言,醫生首先是對患者病情的診斷的先行者和知情者,他的勞動付出是根據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斷,做出結論,開出藥方。而護士的勞動是依據醫生開出的藥方,接受對患者的精心護理治療。按理說護士的勞動強度和責任風險要比醫生付出的要大。打個比方,就是“魚兒離不開水,水而離不開魚”,二者都是社會和所有患者受尊敬的勞動者,不能有誰看不起誰的觀念,只是勞動分工不同而已。


13037813


很多剛畢業的年輕大夫都曾經驕傲過。等在崗位上工作起來之後,發現自己不一定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護士懂得多,漸漸的就不那麼驕傲了。如果有心,不斷的學習,可能變得越來越謙虛,越來越溫文爾雅。但是他在其他人心中的地位卻上升了!比那些趾高氣昂的更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