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1978—2018 改革開放40年·張掖印記

1978—2018 改革開放40年·張掖印記

絲路明珠 魅力無限

生態張掖 書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1978—2018 改革开放40年·张掖印记

改革春風40年,敢叫日月換新天。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社會進程之一,中國改革開放事業40年的偉大實踐積累了十分寶貴的歷史經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蘭州向西,河西走廊中段,張掖如同絲綢之路上一顆耀眼的明珠,煥發著熠熠神采。40年來,張掖市(2002年撤地設市)各族群眾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展開了一系列的改革實踐,經濟社會煥發出蓬勃活力,各個領域不斷取得優異成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張掖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圍繞中央“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團結帶領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正視困難、開拓奮進,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全市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工業效益不斷增強、農業產業日益壯大、第三產業迅猛發展、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開放型經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明顯、黨風廉政建設持續推進、團結和諧穩定的局面進一步鞏固、法治張掖建設穩步向前……

張掖自古就是商貿重鎮和東西文化交融薈萃之地,素有“金張掖”之美譽,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裡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資源富集,是河西走廊的礦產寶庫;農業發達,是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和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區;人文薈萃,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境內有北涼古都駱駝城遺址、黑水國遺址、大佛寺、木塔寺、馬蹄寺、明長城等名勝古蹟,河西寶卷、裕固族民歌等30多項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河西走廊最大的綠洲,城市溼地、丹霞地貌、油菜花海、皇家馬場、戈壁沙漠、冰川奇峰相映成趣;擁有祁連山和黑河溼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塞上江南”,是宜居、宜業、宜遊的“溼地之城”,更是文明、和諧、繁榮的“戈壁水鄉”。

40年碩果累累,新時代任重道遠。130萬張掖人民將乘著新時代的東風,繼續弘揚優良傳統,繼續深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以更加寬闊的胸懷、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務實的作風,邁步新時代的新徵程,蹄疾步穩創造新的業績,作出新的貢獻,書寫新的歷史篇章。(來源:甘肅日報)

1978—2018 改革开放40年·张掖印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