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漢語拼音是怎麼來的?

yixinbuer


不光是漢語拼音和英語音標有很多相同的,在基本的聲母(或叫輔音),和韻母(元音)中,全球各類語言中,彼此之間都有一些相同的發音。也有不同的。

日語的聲母(輔音),也有很多和漢語相同。

因為都是人類,能響亮地發出來的聲母(輔音)和韻母(元音)的總數之和不超過100個。由聲母(輔音)和韻母(元音)組合而成的音節則一般在600個以內。中文的 必(bi)和英文的 蜜蜂(bi:) bee,兩者極其類似。

民國時期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做發音符號,比如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等於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新中國的時候,借用西方26個英文字母,對應中文的發音符號。所以我們現在用的漢語拼音就是這樣而來的。



海濤英語


古代沒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兩個認識會念的字,取第一個的聲母,取第二個的韻母,拼合起來就行了。古代,中國的回族兄弟不學漢字,學習阿拉伯語,但他們用阿拉伯文的字母來拼寫口語(漢語),所以這是中國最早的拼音。

公元2610年, 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 他是個中國通。 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 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 他在中國期間結識了韓雲、王徵等人, 並在他們的幫助下, 在利瑪竇等傳教士漢語注音的西書《西字奇蹟》基礎上, 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彙。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的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毛澤東把信批覆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於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 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為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其間收到各種漢語拼音方案1600多個。大致有這樣幾種形式: * 漢字筆畫式 * 拉丁字母式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的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毛澤東把信批覆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於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 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為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其間收到各種漢語拼音方案1600多個。


仝靜德


許多人都還不知道我們現在用的漢語拼音,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在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那麼就有人問了,那漢語拼音是怎麼來的呢?

漢語拼音最早的發明者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人,外國人在進入中國後,他們發明的一種學習漢語的工具,就像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標的漢語讀音,比如,我們最開始學good morning不知道怎麼讀,或者經常忘記怎麼讀,我們會在這組單詞的後面寫上漢語文字古德毛寧。

明朝末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傳教,開始使用這種方法來標註漢語。

中國人自己創造漢語拼音,是從清朝末年開始的,主要是為了漢字的學習和普及,一個叫盧戇章的人,可以算得上是第一個創造拼音文字的人,在當時的文化改革中,叫做切音字運動,大家可以自行去搜索切音字運動,瞭解詳情。

到了民國1913年,有一個讀音統一會在北京召開,通過各省代表也投票的方式,確定了第一套標準國音,這一套標準國音總共39個,也和現在一樣採用了聲母韻母和聲調的三拼音制。

1920年,全國開始推廣注音字母,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國才真正有了一套自己的漢語讀音標準,從此不再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一字一句的傳授了。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的文字學者又對漢語拼音方案進行了幾次變更,現在漢語拼音成為小學生必修的科目。

以上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的來歷。喜歡的話給我點個贊吧。一字一字地碼不容易啊。


尹木木999


小一時空 2018-01-24 13:05

-

說到漢語拼音,就不得不提到這位周有光先生。

1月13日這日,手機資訊被這位漢語拼音之父刷屏了。

不是因為周有光突然變得婦孺皆知了,而是因為大名鼎鼎的““Google”。

......

這一天,人們發現:

谷歌首頁採用了中文元素。

“Google”不見了,而是用插畫的形式展示了Google的中文名“谷歌”,並利用動畫效果讓“谷歌”漢字變成拼音“GǔGē”。

-

為何如此?

原來這個特別的“谷歌塗鴉”,正是為了紀念“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誕辰112週年。

-

-

我想,在此之前,知道的人不一定有那麼多?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誕

他設計並創建了現在通用的漢語拼音系統,在中文的讀音和書寫之間建造了一座橋樑。

在此次谷歌有所動作之前,周有光於2017年1月去世時

“周有光讓漢字書寫像ABC一樣簡單”。

-

-

1954年,半路出家的周有光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邀請擔任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

自此,他歷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

周有光是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訂者,主持制訂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在語言文字學和文化學領域發表專著30多部,論文300多篇,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可以說,他對中國語文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做了全面的科學的闡釋。並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2017年1月14日,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去世了。

據報道,1月13日,他剛過完111週歲生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