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羅興亞人,為什麼不被緬甸承認?

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10月9日在日本出席日本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峰會時說,未來會以更加開放和透明的方式來處理羅興亞人問題,承認緬甸在處理羅興亞人問題上存在一些挑戰和困難。看起來,昂山素季或者緬甸官方對於羅興亞人的立場似乎有所緩和,但事實上,這只是為了吸引日本投資的外交表態。

昂山素季對於羅興亞人的立場與其昂山將軍一脈相承,從頭到尾其主張可用兩句話概括:不承認合法性,縱使被西方指摘也不會妥協;如果說她想要解決羅興亞人問題,那麼只有一條就是將他們統統趕出緬甸。

從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獨立以來,緬甸聯合公民權法案承認的民族有135個,包括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等,他們獲得公民權。其中,唯獨不包括羅興亞人,哪怕這一個群體有近百萬人之眾,且已在緬甸境內生活了百餘年,但是緬甸官方不承認這一群體或是民族的合法性。

緬甸政府1982年頒佈了新的《緬甸公民法》,再次明確地拒絕承認羅興亞人是緬甸公民,將他們列為孟加拉人,因而,羅興亞人至今在緬甸不具有公民權。悲劇的是,孟加拉政府也不承認羅興亞人是該國的公民,因為這一群體自從1880年代就已離開了現今孟加拉國所在的地區,怎麼好讓人家接納他們。總結一句,羅興亞人是一個“被世人拋棄的民族”,“沒有國籍的偷渡客”……


那麼,羅興亞人為什麼不被緬甸承認呢?小編言簡意賅總結有5點:

1、根不正:

羅興亞人19世紀80年代後從現在的孟加拉國遷入緬甸境內,是因為響應英國殖民者號召前去“鎮壓”、“監視”、“牽制”好戰的緬族人,這是其與緬族的世仇之一。

2、苗不紅:

一戰後、二戰前,英國殖民者勢微,以昂山將軍為代表的緬族藉助日本人的勢力掀起反殖浪潮,羅興亞人想渾水摸魚,也搞獨立,這一心思被英國人看穿並利用,於是就形成緬族-日本人VS 英國-羅興亞人的兩派,結果緬族人完勝。這是羅興亞人與緬族的世仇之二。

3、宗教混戰:

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佛教是其數百年以來主流宗教;而羅興亞人是穆斯林,信仰伊斯蘭教,兩派百餘年以來進行了千百場血腥的宗教混戰,死傷慘裂,至今無解。

4、分裂之爭:

羅興亞人因無法獲得公民權以及宗教之爭,數十年來尋求獨立建國,這在緬族人看來是分裂國家,更不可能承認他們,雙方就在“抗爭與鎮壓、挑釁與報復”之間又進行千百次的血腥衝突,至今無解。

5、清除之戰:

緬族人從建國之日起就立下了將羅興亞人從緬甸清除乾淨的“國策”,不論是原來的軍政府還是現今的新政府都是如此,因而,數十年動用各種手段,或文或武、各種威逼利誘就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因而,更加不可能承認羅興亞人的合法性。

終一句,羅興亞人的悲劇雖有外部因素,但主要仍是源於自身民族數次做出的歷史選擇,無法融入緬甸社會已是不爭的事實,他們既不願融入,也無法融入;緬族人也絕容不下這一群體,因而,縱使不少西方國家一直拿這個問題向緬甸政府施壓,但相信小編一句,緬族人不會妥協、不會鬆口,西方人也並非真心想幫、能幫得了羅興亞人,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只有你死我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