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徐霞客兩次到嵩明看海

徐霞客兩次到嵩明看海

徐霞客兩次到嵩明看海

嵩明山高映日月,顧名思義,這裡自古就是一片詩意之所,山水之地。三尖山、藥靈山巔峰之上的千年月光,映照著廣袤的壩子、銀色的河流以及星羅棋佈的美麗鄉村。至少在蘭茂生活的明代,嘉麗澤還在波光粼粼,天水相涵,滋潤著嵩明壩子的春耕夏鋤,秋收冬藏。

多少年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利用著這片澤地帶來的灌溉便利,忍受著多雨時節造成的洪澇之害。他們重複著簡單的生存法則,極少有人去探究這水的來路,也少有人去琢磨這水的洩洪之策。直到公元1638年,一個風塵僕僕的遠遊者步入了嵩明大地,用他走南闖北的遙遠目光,開始審視這裡的無限山河,特別是嘉麗澤這個美麗的名字和一片片柔軟的浪花。

徐霞客兩次到嵩明看海

這個外來者,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他從21歲起開始漫遊各地,歷時30多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被後人成為“遊聖”。52歲時,他開始萬里遐徵西南,把人生最後的美好時光,都留給了彩雲之南,完成對雲南境內六大江河的考察,大量考察雲南境內散佈的高原湖泊和壩子,其中的嵩明壩子,就曾經吸引了他兩次遊歷。

雲南壩子,星羅棋佈,在南疆的崇山峻嶺之間。雲南第七大壩子嵩明,地殼斷裂而陷落成盆地,因積水成湖後淤積成平原,壩子內的嘉麗澤湖泊,就是徐霞客兩次到嵩明查看的楊林海子。

徐霞客進入雲南後,順著南盤江進入嵩明,第一次到嵩明,登上楊林主峰,看到嘉麗澤“湖泊聚匯於其中”, 山谷北部藥靈山控制著河口,秀麗高聳,直插雲霄,嵩明是如同蒼山洱海一樣的湖光山色、雄山麗水。

徐霞客兩次到嵩明看海

但是,徐霞客站在楊林老脊,看到的嘉麗澤高原湖泊和他交口稱讚的藥靈山,並沒有吸引他深入嵩明考察,就算近在咫尺的楊林古鎮,也沒用讓他下楊林主峰去看看。他此次主要目的是順江考察,查看楊林水系,他想查清北盤江和南盤江的源頭,因此沒有進入嵩明深入考察,就匆匆忙忙開始了他的滇東之行。

南盤江水系縱橫滇東至滇南數百公里,徐霞客要趕往的滇南之行還很遙遠。幾個月之後,不走重複路的徐霞客,結束滇南水系考察後,帶著疑惑再次從他最初進入雲南的門戶曲靖沾益,第二次來到嵩明。

徐霞客從尋甸羊街冒雨入嵩明,到龍街,跨石袱木橋(今龍濟橋),過小倚伴,尋訪隱居在大倚伴的南京法師(法號金山),當晚在嵩明州衙門前投宿。

從龍街去嵩明的路上,徐霞客過龍濟橋,爛泥深陷得特別厲害,每走一步都很艱難,發出“蜀道”不在重重懸崖中,卻在康莊大道上”的感慨,說明1638年嵩明縣城附近的沼澤溼地,嘉麗澤湖泊水患已經十分嚴重,亟待打通河道洩水。

徐霞客兩次到嵩明看海

在嵩明縣城,徐霞客登上黃龍山遠眺,嵩明四周的山峰清晰可見,嘉麗澤滿湖的水就位於黃龍山前方。 大明《一統志》所記載的嘉麗澤,他寫到,嵩明州中部,湖水環繞;嘉麗澤湖泊由嵩明州和楊林所共同享有,其水來源於果馬山流出的龍巨江以及白馬廟溪,然後往東北流到河口。

徐霞客書函給代理知州張州同被拒絕,書寫了一張名片給管州目希望給予關照,以解決旅途困難。他在嵩明城中的寺觀裡尋訪,沒有找到南京法師金山,但聽到有在法界寺的說法。

徐霞客探訪嵩明州城內名勝古蹟,遊覽黃龍山、文廟、明倫堂、尊金閣、宗鏡寺(今黃龍山頂僅存原宗鏡寺門口的蒼天古柏兩大株)等,記錄嵩明沿革、人文景觀和山水走勢,登上黃龍山,看到壩中的嘉麗澤奔來眼底。下午從州衙向西南楊林行,他打算從楊林到兔耳關再入昆明,追趕他的差役告知“管州目在回帖時備了財物送到他的住宿旅舍”。徐霞客喜出望外,讓顧僕返回旅館取財物,自己從小路往北去法界寺再次尋訪南京法師,但南京法師不曾來到法界寺。雖尋訪未果,但他飽覽法界寺茂竹掩映、雙泉瀉碧聖境,傍晚住在靈雲山梵虛庵(未存)。

有了物質保障,就有了徐霞客返回嵩明州,遊法界寺,由滇源街道辦走北道的旅途。他經白邑(今滇源鎮街道辦)一路飽覽梁王山率領群山的走勢;遊覽黑龍潭,記載北潭和南潭,考察冷水和和牧羊河,匯成盤龍江源頭,系滇池的源頭;當晚在三家村(今阿子營街道辦)投宿,後過松華壩入昆明。

徐霞客第二次尋遊嵩明的路線,是在不能確定北盤江源頭是不是嘉麗澤之後,帶著疑問再次來到嵩明,訪一高僧(南京法師)。訪一高僧的行程幾乎伴隨著他整個第二次的嵩明之行;在訪高僧未果之後,查出二水系(今楊林牛欄江和滇源街道辦事處盤龍江的源頭),只不過誤定嘉麗澤為北盤江的源頭,但他成功查清滇源鎮冷水河和牧羊河是滇池的源頭。在嵩明共停留4天4晚,一路行程,考查了三名山(藥靈山、黃龍山和梁王山),遊歷了一澤(嘉麗澤)一寺(法界寺)和一龍潭(黑龍潭)。

徐霞客兩次到嵩明看海徐霞客是歷代對嵩明地學考察記錄最早、範圍最廣、考察最全面、深度記錄的第一人,為嵩明自然探秘、考察嵩明山川地理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滇遊記中的嵩明山水是這樣的:

徐霞客第一次遊嵩明楊林,登上楊林所主峰俯視嵩明壩子,藥靈山秀麗高聳,直插雲霄。在徐霞客眼中,滇東眾多的山,只有藥靈山最高、最突出;整個嵩明的山,以此山為第一。

關於楊林水系,徐霞客寫到:楊林所的河流從西南峽谷中流出,繞著藥靈山往東流;馬龍州的河流,經過中和往北轉,和楊林所的水一同流向北,隨著此分列之山走向流,然後在其東面匯合。

徐霞客第二入嵩明看到的嘉麗澤古湖,海東楊林所為通京大道,海西嵩明州為入嵩明縣城大道。

嵩明中部湖水環繞,土地沃美。西面是白邑(今滇源街道辦事),南面是楊林。兩地土地肥沃,從前曾設縣,徐霞客遊嵩明時已撤除。楊林所在通京大道邊,嵩明正北面,是尋甸府西部邊境的普岸、嚴章,正南面隔著嘉麗澤,與羅峰公館相對,是楊林的北部邊境;正東面是藥靈山,藥靈山位於河口的北面,是下游的中流砒柱;正西面翻過山嶺,即原來的邵甸縣(白邑)。邵甸縣北面的梁王山,是主峰山脈分支的地方,統領著眾多的山脈,是嵩明州的西部邊境,也是嵩明州與尋甸、富民、昆明的分界。

嵩明西部是嵩明縣城背靠的梁王山脈主峰。東部是羅峰公館(今五龍山系)背後的分支山脈,為翠峰山的起始山脊;兩峰東西相對,夾成大山谷,湖泊聚匯於其中;山谷南部的楊林所城具有軍事要鎮的地位,山谷北部藥靈山控制著河口。西邊的山脈曲折環抱,是盤龍江的上源,從其中通向滇池;東邊的山脈橫列兩層,山中河流系嘉麗澤的支流,從其中匯入北盤江(實際為匯入牛欄江,系徐霞客判斷失誤);梁王山和羅峰公館分支山脈東西對峙,兩座山系俯視嵩明壩子,“八字”排開,環抱嘉麗澤湖。

徐霞客在查閱前人資料記載的基礎上,萬里遐徵,翻山越嶺,尋根溯源,實地考察山川河流,詳盡記錄地理人文,完成前人沒有做到、後人望塵莫及的艱苦行旅。

徐霞客兩次到嵩明看海

像漢武帝時代的使者一樣,他追隨著絢麗的雲彩一路向西南,在迷人的色彩裡,一腳踏進了雲南。作為一個註定要流芳後世的行者,在飽覽大好河山的同時,他首當其衝的任務,就是考察雲南六大水系和山脈走勢。

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在美麗的彩雲之下,是縱橫不絕的壯麗山河,其山系之連綿,水系之悠遠,道路之坎坷,非中原之地所能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