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宜賓怪才”8年5種字體24次參加國家級書法展覽!還有多個……

文|堪與釋義.玄龍

張興明老師,宜賓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名家檔案

張興明,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群眾文化學會會員,四川省書學學會理事、四川省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宜賓市第八批和第十批"拔尖人才"、宜賓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宜賓怪才”8年5種字體24次參加國家級書法展覽!還有多個……

他8年5種字體24次參加國家級書法展覽,是巴蜀大地的唯一。

他3次獲得過國務院立項的國家"群星獎",是宜賓目前的唯一。

他1個月在《書法導報》上發表5篇論文,是宜賓書壇的唯一。

他1篇論文引起全國半年70篇文章爭議,是宜賓學術界的唯一。

他15年前 1篇關於"種文化"的論文,引發了全國的文化惠民。

他是書法名家,也作得來詩、畫得來畫、寫得來文章、立得來著,且都成績斐然。

他,就是宜賓實力派學者型書法家,人稱"宜賓怪才"的張興明。

書櫃上一縷青藤,牆上一副字畫,書桌前一壺清茶。走進張興明的辦公室,清新儒雅的氣息便撲面而來。與之交談,年近知天命之齡的他笑聲爽朗、聲音洪亮、神采飛揚、言語真誠。說書法、講繪畫、聊詩歌、談人生胸中有丘壑,話題便信手拈來,紛紛精彩。

  1967年,張興明老師出生在宜賓縣雙龍鎮一個農民家庭。父母雖然都是農民,但卻堅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張興明要求很是嚴格。父親寫得一手好字,也深覺字就是人的臉,所以要求張興明每天都要寫一篇毛筆字。因無錢買筆,聰明的張興明就用篪(一種細竹)做筆桿,將未開花的蒲公英花骨朵做毫,自制成毛筆。

蒲公英制成的張氏毛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他書法路上的陪伴者。

小學初中,張興明都是一路以優等生的成績畢業。因家庭貧困,張興明選擇了"包生活、有獎金"的宜賓師範。

1982年的一天,張興明去看望初中班主任曹開立時,老人家說"你的字很有基礎,以後又是教書,沒事就把字練好嘛!"

這一句話,一如明燈指明瞭夜行者的方向。從此,書法成為張興明"放在心尖的事"。

1984年,張興明利用不多的獎學金,加上大哥的支持,開始函授學習。兩年的無錫書法藝專讓他對書法有了比較系統的瞭解。師範畢業後回母校任教的8年裡,他每天下班就在家中看書、寫字、畫畫直到子夜,也為他奠定了紮實的藝術功底。

對於書法,張興明一向捨得投入。"我至今記得,1986年,我當時的工資一個月只有27元5角,但我在雲南水富雲南天然化工廠書店中發現一套上海書畫出版社的三卷本《正書》精裝字帖,售價32元。翻遍全身的口袋,買下字帖後,身上就僅剩5毛錢了。而回雙龍的車費是1元。於是我便扛著10多斤重的字帖步行30里路,終於在橫江坐上了客車。"張興明說,或許是因為對書法發自心底的愛,所以他竟然沒覺得累,一路高高興興地就回去了。23歲時,張興明正式成為宜賓書法家李代煊的弟子,後來又拜識了侯開嘉等書法大家,從此,他正式進入宜賓書法圈,並開始嶄露頭角。

“宜賓怪才”8年5種字體24次參加國家級書法展覽!還有多個……

楷書《杜甫詩》

  學成 大膽創新成就書法全才

1996年,張興明的行書作品有幸登上"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展覽"的殿堂。第一次榮登國展,興奮之餘,更加發了他對書法的熱愛。

2004年,"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開始徵稿。張興明準備隸書一首七律投稿,怎麼寫讓他犯了難。一天晚上,張興明突然記起1990年在老師家中見過名為《石頌》的古碑,並用鋼筆寫出了新意,一下茅塞頓開。他決定將金農書法的橫粗豎細融入漢簡,用隸書來表現整件作品。"當時太興奮了,像生了個兒子一樣高興。"張興明說,該隸書單條最終被入選"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而張興明也從中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張老師告訴記者:"在技藝成熟的基礎上,要想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從臨作向創作轉變。書法創作的精髓在於其形要有強烈的個性,其態要有歷史淵源,其意要附帶文化元素,只有這樣,才能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多年以來,張興明就是這樣走過,從秦漢重器取其韻味,又在金沙江上靜聽風聲,博採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技藝精湛、風格獨具、文化意味濃厚,張興明的書法成就,自然一路凱歌

連續8年間,楷書、行書、草書、錄書、篆書和書法理論,共有25次參加展覽比賽,這是四川省截至目前五體書法都參加過國家展覽的唯一者,他是天府書壇的"全能冠軍"。

他的楷書參加過"全國第二屆正書大展",行書參加過"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隸書參加過"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篆書參加過"全國首屆篆書展",草書參加過"全國第二屆草書大展"。

2007年,張興明將自己的詩書畫印作品,彙集成冊,公開出版了《運行標記》。當他把著作向全國各地寄出後,來自天南地北的評論鋪天蓋地而來。他們或作駢賦,或撰短評,或作古詩,或作長文,無一例外,都是對他的字讚譽有加。北大教授劉墨說他"諸藝俱能,創新有道"。河南書法家雲平說"隸書碑簡相融,自有風神;楷書質樸乾淨,得魏晉遺意"。

四川書法家、理論家侯開嘉說他"主攻的是書法,詩文畫印不過是其鋪墊而已。書法中主攻的是隸書,但又不是一般的隸書,這隸書有漢簡的結體,篆書的行筆,行草的氣勢,繪畫的佈局。他是藝術上一個並不安分的傢伙"。

從書法名家到教授學者的點評中,張興明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可見一斑。

“宜賓怪才”8年5種字體24次參加國家級書法展覽!還有多個……

國畫《故鄉印象》

  學術 技道並進而今卓然有成

2014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他的《清代字妖包弼臣》;2015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風情宜賓》、《品讀宜賓》(合著);2016年,雲南出版集團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石城山人李代煊評傳》。

“宜賓怪才”8年5種字體24次參加國家級書法展覽!還有多個……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書畫展在陽翰笙文學藝術院展覽館展出

收穫滿滿讚譽之餘,張興明對自己卻愈加嚴格,追求從書法家到學者的昇華。而這一轉型,也是成績多多。書法理論《"醜書"的本質是浪漫的人格》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第五屆書法理論討論會"。《意象是解讀書法的密碼》《黃庭堅戎州悟筆探源》等8篇論文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

張老師的理論成就還不僅僅侷限於書法,他還涉獵美學、民俗學、藝術學等領域。他的文藝研究因論點新穎、論證嚴密、獨闢蹊徑,在四川文化界都很知名。其《關於下鄉"種"文化》發表後,該觀點被"全國文化工作會"引用推廣,成了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誘發了諸多"文化惠民工程"的實施。

常言說,博者不精,精者未博。但這句話卻被張興明打破了。書法之外,他還吟詩作賦、畫畫刻印。

他的詩歌曾經在《詩潮》《詩林》《滇池》《詩歌報》上發表,他的散文在《散文》《四川日報》上現身,他的駢賦在宜賓堪稱首屈一指,一篇《宜賓賦》用於“宜賓名城規劃展”,早已聞名業界,他的設計作品在“四川省第十四屆少數民族運動會”標誌設計中脫穎而出,一舉奪標。

……

“這是一個什麼人呀?不僅是一位多面手,還是一個全卦子”。張興明的多才多藝,讓文藝圈同仁們都讚歎不已。

“現在在幹這麼幾件事:籌備書法作品集展《應運而生》;籌謀論文集《在理性與感性之間》、駢文集《意在斯文》的結集印行;深入研究宜賓書法先賢黃庭堅、包弼臣……這些,算是對近年來書法創作的一個小結,對理論成果的一次梳理。50歲以後,爭取在繪畫上有所突破,爭取把自己的人生再整豐富些!”藝術路上,張興明一步步走得踏實穩健。

這就是宜賓怪才張興明,因藝術而生,因藝術而忙碌,因藝術而光芒四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