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脫貧故事|集聚精準扶貧 共建小康社會

脫貧故事|集聚精準扶貧 共建小康社會

集聚精準扶貧 共建小康社會

記鐵沙蓋鎮九股泉第一書記白振英

2018年4月,白振英被鐵沙蓋鎮黨委委派到九股泉村委會任駐村工作隊隊員。6月份任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深知肩上責任之重。打好脫貧攻堅戰,是一場硬仗、持續仗,如何讓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如何做好新常態下的精準扶貧工作,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深入幫扶貧困戶 精準扶貧暖人心

九股泉行政村坐落於鐵沙蓋鎮東 7.5 公里處,共有 7 個自然村。總人口 428 戶、 1121 人,常住戶 318 戶、 657 人。耕地面積 7200 畝,大多為水地,但由於連年乾旱,水位下降,澆地也成為困難。村莊地理位置偏遠,在村的村民百分之八十是五十歲以上人員。村裡也無集體經濟收入,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種種植業,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大多數貧困戶或因無勞力,或因病,或因子女讀書等因素致貧。

白振英深知所面臨的困難,但他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他和駐村工作隊一起,通過走村入戶,詳細瞭解村民生活情況、家庭成員狀況、致貧原因等,並一一記錄下來,每天晚上回到辦公室都要召開小組會議,都要對當天的情況進行彙總。

今年進行動態調整建檔立卡貧困戶時,白振英隨村“兩委”成員帶領駐村工作隊隊員層層把關,開會前先和村民講清楚黨的政策和貧困戶識別標準,再嚴格按照貧困戶識別程序進行有關事項,把會議內容、影像資料一一記錄存檔。村裡有一戶人家,老頭叫劉三仁,84歲,妻子82歲,癱瘓已有20多年,老倆口住在一間12平的土坯房裡,三個子女都是低保戶,生活並不富裕。一進老人家首先看到的是灶臺上放著一個粗瓷碗,碗裡放著兩煮土豆,角落裡放著一罐頭瓶鹹菜,生活拮据清淡。此次動態調整作為重點上報鎮黨委,同時計劃安排老倆口搬入幸福院。老倆口從內心感激黨和政府,一直說白書記好,讓他們享受到這麼多好政策。

只有吃透政策,理清思路,用心用情用力,才能把握重點,做好扶貧工作,才能真正扶助貧困戶脫貧,做精準扶貧的“指導員”。白振英常常跟年輕隊員和村“兩委”幹部這樣說,他自己也一直這樣做著。

有事您說話 包扶措施進農家

一次晚飯過後,白振英和隊員們在村頭跟村民談心,村民手機裡的小品《有事您說話》引起了他的注意。回到辦公室,他提出要開展“有事您說話”活動。“有事您說話”由駐村工作隊負責,主要職責為了解民情民意,解決村民困難,進行法律知識培訓,調解村民糾紛,同時宣講上級文件精神,讓村民知政策,懂法律。開展“有事您說話”的目的在於及時瞭解民情,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問題,為村民開闢一個隨時反映訴求的通道,向村民普及有關法律知識,提高廣大村民對“三農”政策的知曉率,真正做一支群眾滿意的駐村工作隊,家門口的工作隊。

開展“有事您說話”活動以來,白振英帶領工作隊,走遍七個自然村,為村民發放駐村工作隊名片 280 多張,方便村民有事隨時聯繫工作隊。針對村民提出的問題,他和駐村工作隊一一解答,並將情況進行分類記錄整理,工作隊和村“兩委”能解決的儘快給予解決,解決不了的及時上報鎮政府。一時間,駐村工作隊儼然成了村裡的“

主心骨”。

轉變農戶思想 扶貧先扶“志”與“智”

九股泉地處偏僻,信息流通相比較速度慢,村民對於一些新鮮事物接受程度不太高,對於政府的文件精神領會不到位。部分村民得過且過,滿足現狀,改變貧窮現狀的意願不夠強。如何因人施策,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需要白振英和駐村工作隊仔細考量。

九股泉西村村民建檔立卡貧困戶宋富貴,家住D級危房,2014年打一眼灌溉井,由於家庭經濟困難,至今未配套。走訪時白振英和村“兩委”根據“兩不愁,三保障”的扶貧政策,決定先為其解決住房問題,再做產業發展計劃規劃,這樣既可以保障農戶安全問題,又可以讓農戶持續發展產業,不至於“只等國家糧,忘記勤勞手

”。但農戶只是直接要求政府給予一臺水泵,其他的並不理會。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面對這種情況,白振英先和其子女講明政策,說明道理,說服父母轉變思想觀念。同時耐心告訴他如何進行規劃,如何進行可持續產業發展,並準備讓他參加實用技術培訓,掌握科學種田知識。通過發動其子女和多次走訪,宋富貴聽取了白振英的建議,積極配合村裡的扶貧政策,對脫貧致富充滿了希望和動力。

THE END

“作為一名幹部,不論你身居何職,不論你有多大能耐,只要貼近村民,走進村民家,你就是家人。放下一切,心繫村民,多幹實事,他們心裡笑,國家就不枉成立駐村工作隊,你們就不愧是工作隊隊員。白振英深深知道這句話的份量,也在努力向這句話靠攏。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九股泉村一定可以凝聚所有力量,以“農民穩定增收”為目標,打造脫貧不返貧的九股泉,提高村民脫貧意識,充分發揮內生動力建設美麗新型鄉村。

脱贫故事|集聚精准扶贫 共建小康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