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北京郭守敬紀念館今日開門迎客,電子沙盤點亮大運河18水閘

“您看,隨著紀錄片,18個水閘會在沙盤上依次點亮,可以立體的看到郭守敬當時開通大運河時的順序和方向。”沉寂了一年多,昨天天(11月20日)上午九點,積水潭北岸匯通祠內的郭守敬紀念館裡,響起了講解員洪亮的聲音。經過一年多的升級改造,郭守敬紀念館於今天正式開門迎客,不少早晨來西海溼地公園遛彎的大爺大媽們瞧見有人奔這來,也跟著走進紀念館:“真是不一樣,以前這些資料都是平面的,現在又有沙盤,又有紀錄片,還有可以讓孩子學習水利知識的小遊戲,過幾天一定帶孫子來玩。”一位阿姨表示。


北京郭守敬紀念館今日開門迎客,電子沙盤點亮大運河18水閘


電子沙盤領銜“高科技”紀念館

基本陳列共分為世界名人郭守敬、大都水利開新篇、建大運河樹豐碑、前賢遺珍惠後人、科普教育展五大展區,分佈在四個展廳內。走進展廳,一抬頭就是一個虛擬的時空轉盤,經緯縱橫,星辰交錯,鋪滿了一號展廳的屋頂:“郭守敬精於天文曆法和水利,他在八百多年前就和同事們一起推算出了一年為365.2425天,比西方早了300多年,當年郭守敬就是這樣觀測計算的。”隨著講解員,參觀的群眾們紛紛仰起頭觀看這個時空轉盤,星斗位移和時空變換引得大家討論不斷:“耳目一新,以前我來參觀的時候,這些資料也都有,不過都是寫在展板上,相對枯燥,這樣形式讓我耳目一新。”參觀者吳先生說。

同樣圈粉的則是一個模擬大運河水流進入元大都的沙盤,紀錄片中正講到郭守敬將玉泉山的水引入大都,沙盤上玉泉山區域就被藍色點亮了:“我在這看半天了,以前光聽記不住,現在有沙盤,直觀,就像跟著郭守敬走了一圈。”一位阿姨說。

對此,西城區文化委主任孫勁松介紹,郭守敬紀念館於1988年建成並對社會開放,為北京市首批免費開放博物館:“這次展陳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證明積水潭在元代是大運河終點碼頭,以及如何將大運河引入元大都的事實說清楚。”孫勁松說,為了將大運河的水引入大都城,郭守敬從通州到積水潭共設置了18個水閘,可以讓貨船直接行駛到積水潭的碼頭:“為展示郭守敬在北京水利規劃和大運河建設中的偉大功績,郭守敬紀念館於2017年啟動了展陳提升改造項目。今天再次開門迎客,給了大家一個重新瞭解郭守敬和大運河的機會。”

互動答題遊戲吸引青少年

“郭守敬開闢的第一段水域是哪個?”在館內的青少年活動區,記者看到幾位小朋友正在圍著一個答題機七嘴八舌的討論著:“這就是我們專門為孩子準備的,參觀完了可以來互動答題,加深印象,還可以玩模擬水閘升降的小遊戲。”西城文委相關負責人李帆說。

重新開放之後,郭守敬紀念館提供語音導覽、微信導覽、預約講解等多種參觀導覽服務,尤其是通過配備專門的導覽手冊和音頻課程等服務,面向青少年群體講述好展覽內容。此外,還建立起了成人志願者講解團隊和小志願者講解團隊,讓更多公眾共同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的事業中來。

未來,郭守敬紀念館還將通過與中小學校的深入合作,將講述北京水利建設以及大運河文化的課程開進課堂,同時通過流動展覽等形式,深入街道和社區,真正服務於基層百姓的公共文化需求。

據介紹,郭守敬紀念館開放後,個人觀眾可通過微信公眾賬號預約領票,或持身份證現場領票參觀,團隊觀眾則可通過電話預約集體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