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王朝三百年,雖有中興為何還是逃不掉滅亡的命運

中國的封建王朝是有壽命的,除了那些旋起旋滅的短命王朝,大多數封建王朝的壽命都在300年左右。

王朝三百年,雖有中興為何還是逃不掉滅亡的命運

百年皇朝

在主流的中原王朝中,除了秦王朝是二世而亡,隋朝真正意義上也不過是傳了兩代,還有西晉這個亂遭貨之外,大多數的大一統王朝都有著近三百年的壽命,而且一度中興。

在這些中興的王朝裡,為何依然逃不掉滅亡的命運呢?

王朝三百年,雖有中興為何還是逃不掉滅亡的命運

封建朝臣

王朝中興其實是一場被動的革命。

拿兩漢來說,從西漢到東漢,浩蕩四百年的輝煌歷史。西漢是獨以強亡,西漢的皇帝幾乎很少有昏庸荒淫的,而自從漢武帝崛起橫掃四方宵小之後,又幾乎斬斷了匈奴的國運,此後的西漢一直是當時最強國,幾乎是沒有外在威脅的。可是誰知天降王莽,生生斷了西漢兩百年的基業。

王朝三百年,雖有中興為何還是逃不掉滅亡的命運

強漢

幸而,漢光武帝劉秀驟起於草莽之中,撥亂反正,以西漢宗室後裔之名行逆天改命之事,最終建立了東漢王朝。漢光武帝把自己建立的王朝看成是西漢的延續,依然供奉西漢的宗廟,祭祀西漢先皇。在他的治理下,漢朝國運重新蒸蒸日上,史稱光武中興。

這一次的中興實際上是王朝的被動革命,延年益壽。

王朝三百年,雖有中興為何還是逃不掉滅亡的命運

中興漢室

但是到了後來,宦官當權,甚至能隨意廢立天子,東漢的朝廷是小皇帝和權宦齊飛,這樣的配置足以殺死比賽了。

王朝中興是一場煉獄後的涅槃重生。

兩宋和兩漢相似而又不同,兩宋的關聯性和宗族延續比兩漢更加緊密,畢竟,趙構是北宋兩位亡國之君的親兒子和親弟弟。

靖康之亂後,趙構僥倖逃脫,在南方杭州建立了偏安小朝廷,史稱南宋,此為北宋的延續。

王朝三百年,雖有中興為何還是逃不掉滅亡的命運

宋高宗趙構

不管趙構多麼的不堪和猥瑣,還涉嫌殺害忠臣良將。但是從大局看,趙構能夠保住半壁江山,確實是功莫大焉。

想想南明小朝廷滅亡之後南方漢人的悲慘遭遇吧,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番禺屠城,這樣動輒屠城的悲劇是真實而殘忍的存在的。

趙構穩定時局後,南方漢人的生活逐漸穩定下來,人們安居樂業,也開始積蓄財富,大有盛世之象。

趙構也被稱為“中興之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是當之無愧的。

而這一場中興,也是趙宋王朝的鳳凰涅槃,是大災大難之後的重生。

王朝三百年,雖有中興為何還是逃不掉滅亡的命運

中興名將

南宋的朝堂也是跑脫了韁,趙構死後幾乎再沒有能壓制朝臣的有作為的明君,內有權臣當道,外有強敵在側,可以說南宋是始於異族入侵也亡於異族入侵,即使曾經中興,也擋不住內外交困之下的覆滅。

王朝中興也是一次內部自上而下的自我救贖。

無論是明王朝張居正的整頓吏治,施行“一條鞭法”而續命明朝百年,還是清朝雍正的“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這些都是統治者發現了王朝表面強盛下的弊病,主動去觸及既得利益群體,用權勢強壓而強行執行的。

王朝三百年,雖有中興為何還是逃不掉滅亡的命運

一條鞭法

雖然這樣的改革確實收到了巨大的利益,充實了國庫也強盛了國力,但是最終還是落了個人亡政息。張居正死後新法立即廢止,而雍正駕崩之後,乾隆終究扛不住勳爵大臣等的壓力,最終妥協並在其任上廢除了他老爹的種種利於朝廷的革新之法。

王朝三百年,雖有中興為何還是逃不掉滅亡的命運

聽說我兒混賬?

說到底,王朝和人一樣,都是有壽命的,即使中年鼎盛,但是如果疏於運動,缺少影響,不但會積累一身肥肉還會積攢各種病症,再加上各種意外和天災,最終還是免不了衰老和死亡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