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恆大傻X!恆大傻X!我們贏了!我們贏了!”

很多時候,從看臺上的反應就能看出一支隊伍的變遷。

或許,不少旁觀者都以為像這樣的嘲諷應該是上海上港和廣州恆大間的日常操作。

然而,只消時間倒推五年。同樣的場地上,卻是“亞冠加油!為國爭光!亞冠加油!為國爭光!”的友好應援。

倒不是說球迷的素質差了,只是恆大上港兩隊的關係早已從“俯視和仰視、學習和模仿”變成了“敵視和仇視、對立和爭鬥”。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媒體抓住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畫面

這一次,上港距離中超冠軍還有多遠?

從2011賽季到2014賽季,廣州恆大上演了凱澤斯勞滕神話,並在國內、亞洲掀開了屬於自己的篇章。

上海東亞(上海上港的前身)則從中甲爬上中超,在完成保級的同時,也獲得了上海國際港務集團的支持。

從2015賽季到2017賽季,廣州恆大從裡皮時代過渡到斯科拉里時代,但人員老化的問題卻漸漸顯現。

完成易主的上海上港堅定著恆大式的“買買買”,並由此成為前者奪冠路上最大的對手,從中超鬥到亞冠。

2015年,兩隊聯賽相差2分;2016年,相差12分;2017年,廣州恆大中超領先6分,但上海上港卻在亞冠和足協盃,雙殺恆大。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顯然,雙方的差距正在縮小,恆大越來越吃力

而今,上港集團入主的第4年,球隊在聯賽還剩8輪之際,首次在聯賽擊敗了廣州恆大。

那麼,這一次,領先4個積分的上海上港距離冠軍還有多遠呢?

在此,斗膽通過以下角度模擬計算了一下爭冠四強的奪冠難度係數:

1、與頭名的分差;2、此後的主客情況;3、近5場比賽的狀態;4、與剩餘8個對手聯賽首回合的勝負關係。

事實上,由於足球本身存在各種變數,只能捨棄不定因素,以得出一個純理論型的係數值。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按照難度係數理論值,上港

可以發現,在手握4分優勢的背景下,上海上港4主4客的賽程還算不錯,且4勝1平的狀態更是爭冠集團中最為強勢的。

相比之下,廣州恆大的主客情況也是4主4客,而4勝1負的狀態也僅次於身前的競爭對手。

正因如此,唯一的變數在於各自的對手,也就是最後8場比賽的結果。

如果完全照搬與8個對手首回合的勝負關係,上海上港、廣州恆大的最終積分會分別達到63分、58分。

只是,這樣一來,北京國安反倒有了逆襲的機會。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此戰過後,佩雷拉佔得了先機,但卻非萬無一失

顯然,儘管單純根據難度係數來看,上海上港的奪冠難度是最小的,但仍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危機。

不過,必須承認的是,這一次,他們真的很接近於創造歷史了。

從拷貝到叫板,恆大舊人造就“養虎為患”?

在論述恆港兩隊之際,外界總喜歡用諸如“上海上港是學‘恆大模式’學得最好的俱樂部”的評價。

自從聯賽進入軍備競賽以來,各大金主也沒法捂著自己的錢包了。

可問題是,即使土豪球隊一抓一籮筐,但真正做到能令廣州恆大這個老師都有些忌憚的,就只有上海上港了。

這自然不可能是因為上港集團花的錢有海的味道,或者說,他們會“巴啦啦小魔仙全身變烏卡拉變身”……

但是,有一個微妙的不同——他們曾引進了3名恆大舊人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埃爾克森,已經是上港陣中第3名恆大舊人了

2015年1月,孫祥、孔卡先後加盟上海上港。2016年1月,埃爾克森確定轉會上海上港。

雖說形式不同,但三樁人員流動還是被諸多媒體解讀成了“上港挖角恆大”。

從實際效益角度來說,孫祥已然老去、孔卡思鄉心切、埃神狀態不佳,他們的離去都不用過多心酸。

然而,這三個締造王朝的核心大將卻對廣州恆大內部的一切瞭然於心。

換言之,上海上港表面走的是“依樣畫葫蘆”的捷徑,但實際做的卻是“知己更知彼”的功課。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雖然告別了賽場,但親歷恆大崛起的孫祥卻扮演起了更重要的角色

回頭再看,沒能留住孫祥屬於人之常情,無法左右孔卡也算情有可原,但將埃爾克森賣給競爭對手就有些“養虎為患”的意味了。

儘管,1800萬歐元的轉會收入極其豐厚,但埃神給新東家帶來的絕不只是幾粒進球那麼簡單。

彼時,外界只道是上海上港的“拷貝”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卻從沒想過,昔日功勳身上所蘊含的建隊資源才是前者最希望得到的。

細細想來,孫祥進入俱樂部高層,又豈是“學‘恆大模式’學得最好”這樣簡單?

唯一算得上萬幸的是,由於裡皮入主國家隊,間接導致上港方面聘請斯科拉里的計劃沒能如願。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假使當初斯科拉里沒有續約,歷史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只是,昨日一戰,當埃爾克森攻破舊主球門之際,會有多少恆大球迷胸懷懊惱之情?

懊惱對手幾次三番地挖人?懊惱自家的取勝之道為外人所知?懊惱廣州恆大一家獨大的優勢越來越微弱?

火星撞地球般的恆港大戰,算不算“中國國家德比”?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恆港大戰也不是一天造就的。

2015賽季,廣州恆大拿到1勝1平;2016賽季,兩隊難分勝負;2017賽季,一方贏了中超,另一方則贏了亞冠和足協盃。

於是,部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給這場大戰取了一個名號——國家德比。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兩隊連續第四年爭奪中超冠軍,且內外援實力伯仲之間,代表了目前中超聯賽的最高水準。

再直截了當一點地說,唯一能長期令廣州恆大提心吊膽的,也就只有上海上港一家了。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尤其是2017年,恆大球迷首次感受到了上港的恐怖

事實上,所謂“國家德比”,指的是一個國家裡兩家最負盛名、歷史淵源最長、互為競爭對手的足球俱樂部之間的比賽。

平心而論,如果以冠軍數量作為“最負盛名”的標準,那麼,能與廣州恆大齊名,且還存在的俱樂部就只剩下山東魯能了。

當然,如果加上“歷史悠久”這一條,上海申花、北京國安也算得上是旗鼓相當的對手。

反觀上海上港,則是稍顯難堪的0冠、不算悠久的12年曆史……

即使與廣州恆大爭鬥多年,但“互為競爭對手”仍舊支撐不起“國家德比”的份量。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或許,真的只有8星大連才能和7星恆大匹敵

最負盛名、歷史悠久的球隊實力不濟,而實力相當的對手卻沒有足以撐起門面的成績。

按照這樣的邏輯,“國家德比”在中國足壇更像是一個陌生的詞彙,這多少令人有些失望。甚至唯有超越時空,才能找到完全匹配的大連萬達或大連實德。

只是,縱然恆港大戰算不上是中國的國家德比,也沒人可以否認兩隊的比賽堪比火星撞地球。

時過境遷,上海上港終於在中超聯賽贏了一把,即便卡納瓦羅堅稱:“我們和對方之間的分差不是4分,而是1分”。

但是,種種跡象正在朝著不利於中超班霸的一面發展……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或許,可以說,這不是國家德比,卻勝似國家德比?

從模仿到爭霸,恆港大戰更像是一出養虎為患的大戲。

只不過,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有朝一日,兩隊成為國家德比的主角?


從模仿到爭霸,恆大戰上港是一出燒錢“養虎為患”的大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