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溫州VS廈門,城有名與人有名的較量

廈門和溫州經常去,兩者的最大共同點就是城區都有一座孤嶼,鼓浪嶼和江心嶼。兩座城市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城市有名,廈門是絕對的網紅城市,但很少有人提起廈門人如何;而溫州人卻如雷貫耳,好的壞的新聞加起來一羅筐,名聲赫赫,但鮮有說溫州這座城市的。從旅遊角度講,流量的帶動兩者是差不多的,一個靠城市影響力,一個靠人的知名度激發好奇心,溫州人這麼有名,總會好奇他們的家鄉如何。可實際上兩者在遊客心中卻是天差地別的,廈門人有足夠的理由以自己的城市自豪,但溫州人面對自己的城市卻是愛得越深,糟點越多,自己都不滿意,又如何讓外人喜歡?

溫州VS廈門,城有名與人有名的較量

廈門鼓浪嶼

溫州VS廈門,城有名與人有名的較量

溫州江心嶼

知名的旅遊城市,其城區必須首先得具備足夠的吸引力,然後才能帶動周邊的景點。比如杭州有西湖,西安有古城牆,蘇州有園林,再比如重慶本身好玩,才能進一步的帶動武隆天坑,如果反過來靠武隆天坑帶動重慶這顯然王者也帶不動。從風景資源、經濟GDP上看,溫州都要強過廈門,溫州有兩個五A,楠溪江和雁蕩山,2018年三季度溫州GDP總量4189億,廈門只有3298億。當然廈門自然風景資源雖然有限,但人文景觀那是要遠強於溫州的。

江心嶼&鼓浪嶼

我們先從兩座孤嶼作對比,實事求是的講,江心嶼與鼓浪嶼不是一個量級,無論知名度、影響力、風景內容都相對遜色許多,何況廈門對面是金門,有足夠的噱頭引發遊客的好奇。然而江心嶼也不是說不可一戰,關鍵是本來有點弱的江心嶼在整體上又遭遇了一場浩劫,那就是莫名其妙的分成了東園和西園。溫州有很多建設敗筆和糟點,細究起來吐也吐不完,但這個江心嶼東西園事件堪稱史詩級人文災難。

江心嶼為中國四大名嶼,嘉慶年間就有江心十景之說,東西兩塔遙相呼應,是溫州最具顯著性的景點標誌,也是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城區景點。看楠溪江你可能誤以為是桂林,看雁蕩山你也可能誤以為是其它三山五嶽,但唯獨看到江心嶼兩塔你就知道這是溫州,錯不了,其效果相當於外灘較之上海。而被分割後的江心嶼,東園保留了風景,西園開發了商業娛樂設施,最後不但沒成功,還對孤嶼的完整性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如今江心嶼上的旅遊設施可以說是乏善可陳,即沒有鼓浪嶼上的成片紅房子,也沒有足夠的文藝小店,又算不上兒童樂園,要說做為市民休閒樂園,渡輪還有點麻煩,隔江遠眺,東西兩塔孤獨的屹立在暮色中彷彿在沉思過去。

中山路&五馬街

溫州VS廈門,城有名與人有名的較量

廈門中山路

溫州VS廈門,城有名與人有名的較量

溫州五馬街

步行街上個別民國風的建築兩地還有點相似的,只不過廈門的騎牆屋結構更像是為旅遊準備的。而真正的關鍵點在於,無論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由點到片是多麼重要。廈門的中山路步行街長且寬,一直延伸到鼓浪嶼對面,兩側小巷延伸也是別有洞天。這樣,繁華鬧市與鼓浪嶼景點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配套旅遊片區。再反觀溫州,從蟬街到五馬街再到公園路,這三短總的長度加起來才勉強與中山路持平,又短又窄,還在中間大擺龍門陣,碩大的花盆居於中間,且常年靠本地幾家鞋服企業撐門面,經過多年的不思進取,基本上已經被本地人遺忘。這裡有必要講個不可思議的糟點,就是上圖1868前面原來是有個五匹馬雕像的(見下圖),是個值得一說的亮點,頗受好評,也是外來遊客比較鍾愛的打卡地點,不知何時,竟被乾坤大挪移到了中段小巷位置,這真是座毀景不倦的城市,至今仍是未解之迷,不太懂這是什麼神操作?

溫州VS廈門,城有名與人有名的較量

五馬街五匹馬雕塑

曾厝安&南塘街

一直覺得曾厝安就是去廈門的一個促銷品景點,沒啥名堂,擠擠看看,湊個熱鬧,跟國內許多類似小吃街一樣,髒、亂、差,全是些不著調也讓人不太敢吃的小吃,各種稀奇古怪的燒烤,看吆喝表演遠大於食物本身的糕糖,義烏來的小掛件,沒有情調的情調咖啡館。莫名其妙的擠進去,一臉懵逼的擠出來,我是誰,我在哪,我來這裡幹什麼?

這一點上南塘街就有良好的基礎,緊挨市區與塘河為伴,坐在街邊樹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在沒毀容之前,私以為這是溫州最完美的美食街地段。如果對老建築進行修膳而不是改建,所有門面統一裝飾成古街,沿街大紅燈籠高高掛,從錦繡路一直輻射到劃龍橋,小橋流水,白牆黑瓦,有歷史,有人文,有景觀,是個打卡必經之地,遠勝曾厝安。當然,現實是這裡搞出了個外地人沒啥感覺,本地人覺得不過如此的四不像,就是夜裡靠燈光濃妝豔抹一番倒是勉強可以接客,真是愛之深,責之切。

總的來說,溫州像是一座沒有規劃的城市,有風景資源,但是太分散,也有人文資源,但是沒有保護好,也沒有合理開發利用。而廈門則更像是一座為旅遊而生的城市。由兩座城市的歷史基因決定,也跟後天的城市規劃有關。

溫州VS廈門,城有名與人有名的較量

溫州城區

經過大拆大整的溫州,也正在進步,但是作為優秀旅遊城市,還遠未夠班。比如城區的幾大遺憾:1、缺一條南北高架橋,民航路的拓寬工程顯然是杯水車薪;2、原人民路各大廈之間未能有效連接,如果人民西路到人民東路大廈之間的第二樓是相連的,加上各路段天橋,那麼無論在商業上、人氣上,都將形成一個蝴蝶效應;3、動車站商圈,港龍商廈、站南商貿城、大象城這裡缺一座連接三座大廈的天橋,這就是溫州從始至終的規劃問題,不知道形成片,散而亂。4、10年裡從新城的湯家橋路到甌海的寧波路、福州路等,彷彿一直在修路,綠化帶拆了建,建了拆,極其影響旅客心情;5、江心嶼、望江路、江濱路、解放路到五馬街,沒能像鼓浪嶼和中山路那樣有效結合,形成完整的旅遊鏈。

溫州VS廈門,城有名與人有名的較量

溫州動車南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