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出口電商的機會與隱憂

日趨複雜的外部環境的味道在外貿商人中間瀰漫,他們在觀望,也在思考。有人說,是15年前的一場“非典”讓國內網購市場真正走上了前臺,那麼15年後,電商出口生意也能同樣發現“危”中之“機”嗎?如果大象和大象之間容易發生碰撞,那麼魚群和魚群之間是否能產生新的和諧?

線上交易量暴增

索菲(Sophie)是中國人,住在江蘇常州。英文名是外貿圈子裡的必備品之一,索菲做的是辦公傢俱,是一個名為ORFORD傢俱品牌的運營總監。這個品牌做了十幾年外貿,最近幾年,他們開始接觸跨境電商,沒想到有了意外之喜。

“我們今年上半年在亞馬遜上的銷售增長非常快。”索菲說,ORFORD作為製造商是缺乏對終端客戶的瞭解的,藉助亞馬遜的一項名為Amazon Business的服務,企業直接接觸到了美國高校、研究院、企業等優質客戶,並瞭解到了客戶的真實需求。

Amazon Business是亞馬遜的一個專門提供企業採購的業務,並幫助中國賣家開展電商出口。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來,亞馬遜在全球加速了Amazon Business的佈局,目前向中國賣家開放Amazon Business業務的7個站點(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中,有3個站點是今年剛剛上線的。

亞馬遜為什麼如此熱衷幫助中國賣家,尤其是中小賣家開發海外市場?

“在跨境電商時代,外貿不再是大型企業的專利,而是形成了由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共同主導的普惠貿易。“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市場營銷和產品負責人彭嘉屺說,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在最新發布的致股東信中提到,亞馬遜全球開店2017年的全球業績增長超過了50%,其中中國賣家的表現非常優秀。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張周平認為,新的全球貿易環境確實有可能成為跨境電商加速發展的催化劑,他說:“目前大環境下,出口電商會迎來一定的發展機遇,會加速傳統貿易企業由線下向線上發展,促進整體交易規模的擴大。 ”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此前的2016年和2015年交易規模分別為5.5萬億元和4.5萬億元。清華大學教授、電子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柴躍廷表示,出口電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所涉及的範圍也將不斷擴大:“今天的跨境電商涉及的主要是小額的消費品,它會逐漸擴展到一般貨物、數字商品和服務貿易領域。”

圍觀跨境電商

9月17日,北京。尹軍在北三環邊的辦公樓裡陽光明媚,但他臉上卻沒什麼笑容。尹軍是幹了幾十年的老外貿人,現在是北京市進出口企業協會秘書長。尹軍說,外貿企業近年來的日子不太好,這種時候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電商當然也是個選擇。”

9月13日,南寧。這是一場以新經濟為主題的國際論壇,綠衣黑裙的王樹彤緩步走到舞臺中央。“如果國家間的主要貿易往來是在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之間完成,那麼許多精確細膩的調整就會自行進行。這就像兩大群鯉魚,在水裡交匯的時候,沒有魚會撞車。”王樹彤是跨境電商平臺企業敦煌網的創始人,她在這個行業做了14年。

9月1日,深圳。京東全球售POP開放平臺招商負責人周芹演講結束,她背後的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供賣家聯繫京東用的二維碼。臺下四五百名賣家幾乎同時舉起手機,掃描二維碼發出的嘀嘀聲就像發生了連鎖反應的爆竹。

王樹彤對於跨境貿易的未來持“大象與鯉魚”的理論。“如果國與國之間主要靠大企業貿易,那麼‘大象與大象’之間很容易發生碰撞。”她說,兩群鯉魚之間就會留有很多餘地。在她看來,中小企業涉及各國數以千萬計的人民,關係到國計民生,也是各國創造力的源泉。全球支持自由貿易的力量應該整合起來,為全球中小企業建立更公平的數字貿易基礎設施,讓中小企業不但獲得數字貿易的“入場券”,更擁有與大企業同臺競技的“公平機會”。

機會中的隱憂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擔心跨境電商不會立刻成為所有外貿企業的幫手。“電子商務是外貿企業許多求生方式中的一種,而且不一定對所有企業都適用。”尹軍認為,一些年輕的中小外貿企業更容易接受利用跨境電商來分擔風險。

“人才短缺、傳統外貿企業思維理念落後、跨境電商物流發展滯後等都是目前電商出口行業遇到的實際困難。”張周平說。尹軍也表示,一些大型傳統外貿企業一時難以將電子商務作為主要替代手段,他們更習慣於利用多年積攢下的大客戶資源。

敦煌網則提醒到,賣家端大型生產商和品牌商,連接到海外買家端的大型零售商,這種大B2大B的交易結構極易被“短路”,也就是甩開平臺直接交易。交易體量越大,就越不需要中間平臺,買賣雙方直接議價就好,平臺很可能淪為黃頁。直達終端消費者的B2C跨境貿易模式,衝擊貿易落地國家和地區的中小零售業幾乎無可避免,有著結構性的阻力,而B2小B的賽道優勢就凸顯出來。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電商出口的發展仍將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因為它涉及到國際貿易的全產業鏈,而這一產業鏈上牽扯到的利益是來自方方面面的。尹軍認為:“跨境電商的發展不會像國內電商發展得那麼快。傳統外貿企業,尤其是比較大的企業對電商平臺有所顧忌,害怕平臺從外貿企業這裡拿走了核心數據,外貿企業反而失去了主動權。”柴躍廷認為,跨境電商的未來意味著全程的數字化,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跨境電商的全流程一定是數字化的。今天的數字化程度還沒有達到百分之百。

而張周平則認為電商平臺獲得大數據有其必要性:“中小企業發展出口跨境電商難度在於對市場的把握不準,導致存在備貨過多或過少和挑選品類的風險。解決之道就在於通過各大跨境電商平臺掌握各種數據,通過數據來幫助選品及備貨的能力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