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換一位總監 跳不一樣的天鵝湖

換一位總監 跳不一樣的天鵝湖

林懷民暢想退休後的生活:洗碗、掃地、看書、追劇

换一位总监 跳不一样的天鹅湖

雲門舞集代表作《水月》曾在青島上演 供圖/視覺中國 1973年,林懷民在臺灣成立了以演出現代舞為主的舞團——雲門舞集,他的作品《流浪者之歌》《九歌》《松煙》《水月》《稻禾》等在國際上廣受好評,雲門舞集也成為中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當代舞舞蹈團。

4月18日至21日,林懷民將帶領雲門舞集再次亮相國家大劇院,他們將演出林懷民2014年創作的《白水》和《微塵》,今年12月31日,林懷民將“解甲歸田”,不再擔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3月29日,在國家大劇院新聞發佈廳,林懷民坦言:“我退休後的生活將是日常的生活,洗碗、掃地、看書、追劇。”

謝幕之作

《白水》表達美與傷感

本次有可能是林懷民擔任藝術總監期間最後一次帶雲門舞集來到大劇院演出,《白水》和《微塵》也將成為他的謝幕之作。兩部作品雖然是在2014年創作首演的,但卻承襲了他的一貫風格。

“美到極點,傷感到極致。”林懷民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白水》的靈感來源於臺灣的立霧溪。那一年我到池上,回程的時候,在橫貫公路看到立霧溪的溪水奔湧,水紋漣漪,我就拍了一張照片,回來後把它變成黑白片,水的顏色對比很強烈。我找了一些鋼琴的音樂來編一些優美的舞,讓它有一種流暢度、一種素樸,我會想像這是河流在‘走’,到最後它已不只是河流,而是時光在流動,甚至是時光的消逝。對我而言,那個真實的河流,是一種鄉愁。”

而《微塵》的靈感來自他帶團到德國德累斯頓演出時,對那個城市的感受。

他說:“德累斯頓這個城市在二戰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盟軍轟炸德軍。那一年我們在德累斯頓,我在房間裡播放著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八絃樂四重奏》,那種直刺心懷的樂聲有著極大的穿透力,我聽後悲痛的感覺油然而生。這些年世界災禍不斷,好像都讓人不能夠呼吸,作為一個人,時常感覺到無能為力。我想起這些事情,於是創作了《微塵》,表達的是痛苦的感受。”

兩部舞作的另一個特點是服裝設計,林懷民找到了著名服裝設計馬可,林懷民說:“馬可的服裝設計很獨特,《白水》的服裝是馬可從織布開始製作的,首演前,演員們穿上這套服裝都非常喜歡。而《微塵》的服裝是首演前一天才拿出來的,這是因為馬可要把衣服經過13道蠟染,一道道上色而成。因為陰天,所以晾曬需要時間,拿到劇場的服裝就顯得有些板直,有些甚至演出一場後就裂開了。我問馬可裂開怎麼辦,她說已經縫上了。就這樣,裂開一個口子就用手縫上,演到現在,衣服上遍體鱗傷,演員穿上更像流浪人了。”

談及退休

希望舞團能無縫接軌

2017年底,林懷民宣佈將於2019年底正式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2020年起由雲門舞集二團藝術總監鄭宗龍繼任。林懷民對北青報記者說:“雲門到現在為止仍然是臺灣唯一的全職的舞團,46年來我們很努力,這裡面融匯的是社會的能量,大家的討論和大家的努力,所以我希望有一天我退休了,這個團還要繼續辦下去。我個人的作品也能傳承下去。”

林懷民認為,芭蕾舞的傳承比較容易,因為全世界的芭蕾舞都有同樣程式,當芭蕾舞團的總監離職後,換一位總監最多是給這歌舞團帶來一個不一樣的《天鵝湖》。

不過,林懷民坦言,現代舞團不一樣,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到現在,大家都在追求一種獨特的風格,是那個編舞家自己的一種獨特的風格,“對於雲門來講,不可能到外面去找很棒的舞者來表演,找很棒的編舞來編作品,因為雲門有獨特的訓練,它的現代舞訓練、芭蕾舞訓練和中國氣功的訓練,無論動作和氣質都很難”。

因此,林懷民表示,當代舞團有一個宿命,往往是它的創辦人離開了舞團的悲劇就開始了,慢慢大家就都不關心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默斯·坎寧漢,他離開了,他的舞團宣佈解散。“我希望雲門能夠穩穩地走下去,為什麼兩年前宣佈,因為用兩年的時間做內部的調整,兩年的結果是鄭宗龍先生明年直接接手藝術總監,明年的演出已經安排好了,春天到法國演出17場,秋天到美國,我希望它平順過渡,我想明年鄭宗龍先生接下去,舞團會無縫接軌往下走。”林懷民說道。

心懷期待

掃地追劇都是新生活

對於自己的繼任者,林懷民覺得鄭宗龍作為年輕人,應該做出他的風格,他可能會經歷失敗,他應該有這樣的歷程。“下個月鄭宗龍的新作品《毛月亮》會首演,他做了一些圖像,我看了也挺害怕,但是我們不能老是做一種風格的東西。”

從明年1月1日起,林懷民會怎樣生活呢?他說:“退休後幹嗎呢?回家嘍。我25歲離開學校,26歲創辦雲門,在創辦的時候,有些事我是不瞭解的,對我來說是新的事,我也去過很多國家,而退休對我來講是新的生活,那就是家常,在家裡洗碗、掃地,做完了就追劇,電視劇《司馬懿》我也看完了,所有的奧斯卡得獎作品也看完了。還有,看書是很開心的事,我買了一牆的書。”

統籌/滿羿

攝影/牛小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