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紫雲三房蒼南縣金鄉鎮倒橋黃氏

一、宗祠介紹:

倒橋黃氏遷平始祖寧公,字子良,行第十八,公原居閩之赤岸,來遷平陽四十三都宰清鄉鳳崗古竹頭,於明成化辛卯(1471)年元正旦乃遷太保雅山下。賑濟輸粟六千斛,進備國用,欽賜尚義冠帶正七品散官。後裔孔生公移居瑞安荊谷山,四子立共公,字天際,由荊谷山移居今蒼南縣金鄉鎮倒(坤)橋發祥,已發展 283戶,繁衍14世,現有宗親976人。

倒橋黃氏原祖祠在平陽縣敖江鎮河口村鯉魚崗之側,稱“河口黃氏宗祠”,坐東朝西,始建於清同治庚午至癸酉年(1870—1873),1958年大辦鋼鐵時被拆除。為方便尊祖敬宗,春秋祭祀,舍遠求近,自立家廟,於1965年冬,由黃克淡等十幾位宗親為建祠首事,發動族眾,獻資出力,始建三間宗祠,實現歷史願望。

紫雲三房蒼南縣金鄉鎮倒橋黃氏


1990年冬,以黃紹堅等十幾位宗親為第二次建祠首事,在原有的宗祠基礎上左右各擴建一間,建成五間正堂,一臺門及圍牆,磚木結構,初具規模。

紫雲三房蒼南縣金鄉鎮倒橋黃氏


改革開放以來,我族繁榮昌盛,興旺發達,原三間宗祠歷經40多個春秋,規模不盡人意。2004年春,由黃紹涼、紹杉、紹陽等20多個宗親為首事,組成建祠理事會,籌集資金100多萬元,第三次籌建宗祠。為建設需要,農曆四月十二日吉時移動先祖靈位,十三日拆除原祠,十六日啟土動工。在黃紹涼等首事的積極發動下,全族宗親大力支持,獻資、獻策、出力,於2005年農曆十月十四日竣工落成。

新宗祠雙層雙進,前後殿各五間,左右兩廂均六間,總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鋼筋水泥結構,仿古建築,飛簷翹角,琉璃蓋頂,雕樑畫棟,氣勢雄偉。


紫雲三房蒼南縣金鄉鎮倒橋黃氏


二、宗譜介紹:

《金鄉倒橋黃氏宗譜》據現有宗譜記載,清同治十三年歲次甲戍(1874)一修、民國十八年歲次已巳(1929)二修、民國三十五年歲次丙戍(1946)三修、共和癸卯年(1963)喜修、共和庚申年(1980)五修,共和已卯年(1999)六修譜牒。

三、始遷祖以上源流介紹:

源流根據本宗譜記載世系、同時參照《紫雲黃氏五安大宗譜》282—283頁、《紫雲安溪房大宗世譜》614—617頁,結合河口黃氏源流編寫,銜接方面有待宗賢續考。

唐(618-907)

1世 黃守恭(629一712)紫雲始祖,子五:經、紀、綱、綸、緯。

2世 黃 綱(661—737)字善感,號幽軒,是安溪葛磐開基祖,生子五:克肩、克復、克雋、克正(良謀)、克明。

3世 黃克俊(雋)(約700—?),子一:名立。

4世 黃 立(約730—?),妣丘氏八娘,子四:一、二、三

四。

5世 黃三公(約770—?),子一:華金。

6世 黃華金(約805—?),子二:朝賓、朝貽。

7世 黃朝賓(約845—?),子一:大演。

8世 黃大演(約880—?),子一:延福。

五代十國(907—960)

9世 黃延福(約920—?),子二:慶垓、慶爵。

10世 黃慶爵(約955—?),子一:振儒。

北宋(960—1127)

11世 黃振儒(約995—?),子三:元、圭、正。

12世 黃 圭(約1035—?),子四:長志、次失諱稱七翁、三

忠、四思承於胄。

13世 黃 忠(約1075—?),稱十四翁。子三:應福、應傳、

應泰。

14世 黃應泰(約1115—?),稱二十九郎。子三:元升、奮升、冗升。

南宋(1127—1279)

15世 黃冗升(約1150—?),自號鳳山山人,儒林出身,承繼綱

常之重,不為世用,毋守窠之學,嘗著拙翁傳山人序,世稱賢隱。生子一:仲傑。

16世 黃仲傑(約1190—?),為鳳山始祖,子一:繼美。

17世 黃繼美(約1220—?),史稱“鳳山一世祖”。宋鹹乙丑(1265)撰《安溪黃氏譜序》,公妣合葬在永安裡教場美井仔內坐艮向戍。生子一:獻玉。

注:繼美公現在各種考證與五安總譜均排為17世,從第一世守恭公629年出生,到繼美公約1220年出生,17世間隔的時間591年,每世間隔36.9年,傳世年間較大,一般平均間隔為30年,應為21世,懷疑中間少了4世左右,特此存疑。

18世 黃獻玉(約1260—?),子三:季顯、季歷、季選。貴孔(以上源流待考)。


紫雲三房蒼南縣金鄉鎮倒橋黃氏


現據黃曉林宗賢提供的“尚義誌銘”記載,初悉寧公以上五代世系,請宗賢續考。

紫雲三房蒼南縣金鄉鎮倒橋黃氏


平陽縣水頭鎮周山村黃寧公陵墓:2003年9月被平陽縣列為第二批文物保護點。

元(1271—1368)

19世黃貴孔,諱九(約1300),任浙東提舉,妣氏失考,子二:x公(稅戶人才,補加太學生)、含。

20世黃 含,行升六(約1330),以產殷富,妣氏失考,子一:區。

21世黃 區,行長(約1360),妣氏失考,子二:保,(行五)、保,(行七)。

明朝(1368—1644)

22世黃 保,行七(約1390),配蓋竹林氏,子三:、寧、x公、x公(x公,子:秉祥)。

23世黃 寧,字子良,行第十八(約1420)出生。平陽敖江河口黃氏始遷祖,公原居閩之赤岸,來遷平陽四十三都宰清鄉鳳崗古竹頭,於明成化辛卯(1471)年元正旦乃遷太保雅山下。賑濟輸粟六千斛,進備國用,欽賜尚義冠帶正七品散官。

注: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鬥、斛(石)、釜、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其實就是繳納大米600石。明代一石=188.8斤。600石是113280斤。

成化二十二年(1486)孟冬,卜造壽藏於苦竹頭,平陽縣知縣王嶽、縣丞劉文、主簿陳復、友人陳紀為公撰

“尚義誌銘”。寧公約51歲遷雅山山下,66歲卜造壽藏。

公元配夫人籧qu氏、繼配車氏、續配李氏、側室蘇氏,子四:秉蟾、秉洪、秉爵、秉岱。

24世黃秉洪(約1451),配氏失考,子:?。

注:23世寧公(約1420)出生,後裔傳世年數過大,並為世系綜合平衡,存疑失二世,請宗賢續考。

25世佚 名(約1486)

26世佚 名(約1520),配氏失考,子四:孔存、孔生、孔承、孔誠。

27世黃孔生,字應弟(1555—1639),居瑞安荊谷山,配張氏(?—1605),公葬瑞安四十都竹貢嶺,坐壬丙兼子午分金,妣葬瑞安三十七都大牛岙浦底白石墩,坐坤向艮。子六:立經(約1587—?)、立支(約1590—?)、立俊(約1593—?)、立共(約1596—?)、立巽(約1599—?)、立六(約1602—?)。

四、始遷祖以後介紹:

蒼南縣金鄉鎮東門外坤橋今名倒橋黃氏始遷祖立共公,字天際(約1596—?),公由瑞安荊谷山移居倒橋。配氏失考,子一:成美。公妣墓在本鎮廟灣山之原,坐辛向乙分金。

1世(紫雲 28世)黃立共,字天際(約1596)生。

2世(紫雲29世)黃成美,字心得,生崇禎丙子,卒康熙已亥年(1636—1719),妣陳氏(1642—1712),子四:以和、以昌、以彩、以四,分長、次、三、四,四個房派。

清朝(1644—1911)

3世(紫雲30世)以字輩,黃以昌,順治辛丑年(1661)生。

4世(紫雲31世)子字輩,黃子元,康熙乙酉年(1705)生。

5世(紫雲32世)仲字輩,黃仲富,乾隆壬戍年(1742)生。

6世(紫雲33世)正字輩,黃正科,乾隆丙戍年(1766)生。

7世(紫雲34世)茂字輩,黃茂賜,乾隆辛亥年(1791)生。

8世(紫雲35世)定字輩,黃定暹,嘉慶已卯年(1819)生。

9世(紫雲36世)祥字輩,黃祥能,道光戊申年(1848)生。

10世(紫雲37世)克字輩,黃克鏘,光緒乙亥年(1875)生。

11世(紫雲38世)紹字輩,黃紹粒,光緒丙戊年(1906)生。

中華民國(1912—1949)

12世(紫雲39世)進字輩,黃進鏈,民國乙亥年(1935)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

13世(紫雲40世)光字輩,黃光全,共和壬寅年(1962)生。

14世(紫雲41世)彩字輩,黃彩程,共和丙寅年(1986)生。

備註:始遷2世祖成美公生於1636年,14世彩程生於1986年,12遞增350年,每世間隔29.2年。

以後世系排列:42雲、43礽、44永、45錫、46昌。

五、人物介紹:

(人物春秋待補充)

大學生:

黃紹穆:男,1930年出生,瑞師畢業,工程師。

黃紹洪:男,1937年出生,天津鐵道學院畢業,高級工程師。

黃紹燁:男,1963年出生,瑞安師範畢業。

黃進振:男,1969年出生,杭州大學畢業。

黃進豐:男,1969年出生,北京醫科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

黃進新:男,1971年出生,西部交通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

黃進全:男,1972年出生,桂林空軍高校學院畢業。

黃進福:男,1974年出生,嘉興建築學院畢業。

黃進豪:男,1975年出生,寧波工商行政管理學校畢業。

黃進順:男,1978年出生,瑞安師範畢業。

黃光波:男,1973年出生,麗水農校畢業。

黃光勇:男,1976年出生,溫州醫學院畢業。

黃光旭:男,1976年出生,浙江工業大學畢業。

黃光華:男,1976年出生,溫州師範學院畢業。

黃光懷:男,1978年出生,西安電子科學院畢業。

黃光業:男,1979年出生,浙江林學院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