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請問如何解析秦腔《黃鶴樓》的唱詞?

萌萌小笑笑


秦腔有一折戲叫《黃鶴樓》,是寫東吳元帥周瑜幾次向劉備討還荊州都未實現,就設計誆劉備到黃鶴樓,企圖以非常手段實現願望。

  • 戲一開始就是周瑜戎裝上場,唱的第一句詞是:“狂風吹動長江浪。”單從文詞看,是一句極通常的敘事,似乎也無詩情畫意,更談不上什麼高明處。但這句的唱卻打動了數百年間無數的“有音樂耳朵”的觀眾。為什麼?就是因為這一句唱腔中有十分強烈的藝術魅力,是一句極富意境的唱詞。

一、通過這句唱詞,觀眾明白了周瑜是在一個關於借荊州、討荊州、還荊州的複雜政治風波中,又一次為荊州之事來黃鶴樓的。

二、這次他又是密謀要用一種非常的手段來辦事的,而且做了周密的、幾乎是滴水不漏的安排,似乎躊躇滿志。

三、他曾同劉備的軍師諸葛亮有過多次的交手和周旋,可惜並未取勝。他深知諸葛亮總是高自己一籌,此次是否能如願以償,他並不樂觀,因為會有一場大的政治風浪。

四、黃鶴樓位於長江畔上,自然的風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他對這一點也十分清楚,何況他們之間也曾在這條江上的自然風浪中引發出許多政治與軍事風浪。


  • 這樣,他的出場所唱,就包含相當豐富的內容,以自然的江上風浪隱喻他們之間的政治風浪,景與情也統一起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了。墊板的唱腔音樂和它的搖曳多姿,敘、抒結合,唱、訴混一,再加上最後的“浪”字的放聲,“流徵”而激流波,使簡單的七字中,飽藏音、容、態、聲、情,手、眼、身、發、步同時調動起來。狂風、江浪、風聲、濤動,渾然一體。尤其是“吹動”二字的先收後放,為後面的“流徵”積蓄了無限的力量,這就使這句唱帶你進入一個藝術境界,聽之有如身入其境。是浪捲起狂風,還是狂風吹動江浪,二者難以名狀,也發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