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有哪些技術突破?

t815856169


目前,由中國軍用船舶工業獨立研發設計的國產001A型航空母艦,還在大連造船廠的船塢之中,進行相關的測試試驗工作。

作為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艘完全國產化的航空母艦,國產001A型航空母艦,其整體的作戰實力和艦船的先進程度,還是非常的強大且先進的。當然了,這艘國產大型航空母艦也是採用了不少國產先進軍用艦船技術的。


首先一個就是,國產001A型目前搭載了除了國產萬噸驅逐艦055型,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系統,並且也由於自身艦艇體形較大的緣故,搭載在國產001A型上的國產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系統,也應該是目前中國海軍部裝備了這麼多數量各型艦載相控陣雷達尺寸最大且功率最大且探測距離最遠的一型。


並且該艘國產航空母艦,雖然依舊使用的是滑躍起飛模式,但是在通過對於“遼寧”號航空母艦的相關使用和積累的經驗,中國軍用船舶工業在國產001A型上採用了更多先進且可靠的艦載機起降技術,大大提高了殲-15重型艦載戰機在航母的起降效率,並且國產001A型在飛行甲板以及自身內部的面積和空間上,也做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和擴大,能比“遼寧”艦攜帶更多的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出海執行軍事任務。


也隨著這艘國產001A型航空母艦即將順利服役,中國也將成為世界第二多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而且可能就在今年年末,由中國軍用船舶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的國產第二艘國產大型航空母艦相關的大型建造模塊,可能也會出現了。


航空君


自2003年我國改造一艘廢棄的烏克蘭大船以來,開啟航母製造,13年間,我們不但成功改造一艘,自造一艘,還發展了後續航母建造相關技術,正在發力航母製造,完成了艦用動力,航電,材料,艦載武器,艦載機等技術突破,在世上航母走過百年以後,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變強的技術突破。發展勢頭可喜,如電磁專家馬偉明少將所說,要領先就領先美國,這不是豪言壯語,而是通過軍工科技人員紮紮實實的努力,斬獲頗豐,因是有理由對部分技術充滿自信。可以說,發展是有成的,對發展前景充滿期待。如果與航母強國相比,要找找技術差距,還是蠻大的,比如核動力的問題,才開始在破冰船展開技術驗證。再比如艦載機,美國“福特”號,使用了第五代艦載機,我們與之相比,整整差了一代。另外還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公開媒體還沒有看到相關製造的消息。差距是客觀現實,我們不得不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當然了,要說進步,也是有的,不說突飛猛進,也是取得了相當大的技術進步。

●電磁技術進步巨大。如圖,據公開報道,無論蒸彈還是電彈,均完成了上千次彈射試驗,不說成了,沒有發現遭遇重大技術瓶頸問題。在如今世上航母製造領域,莫說電磁彈射,多少製造國家,還未能突破蒸汽彈射技術。電彈射還是非常高大尚的技術,即便第一個使用電彈射的美國,也正遭遇巨大的技術瓶頸,因是“福特”號入役即返廠修理。馬院士講,我們的技術要領先他一代,呵呵。自從開始航母建設,不過十多年的時光,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而且研製出後續建造技術,勢頭非常可喜。回顧我們剛發展航母之時,有人還直說,你發展一艘,人家發展兩艘,並且還是落後的云云,我們通過發展,在解決和突破主要技術,電磁彈射正為其中之一。如今已掌握有電磁彈射,電磁阻攔,全電推等相關技術,解決了工程應用的問題,可以講,在電磁技術方面已經趕將上來,並完成了引領。

●核動力的問題。如今四代核電已成為中國出口靚麗的一張新名片,已完成了出口,致於小型化的問題,已投入相關工程實驗。我們知道,有關核技術,我國慎之又慎,著實大意和馬虎不得。非技術完全成熟,不會投入海軍艦船應用。法國使用潛艇核動力,打造一艘“戴高樂”號航母,成為失敗的一個典型案例,自2001年入役以來,用少修多,常趴在船廠不能動彈。海軍艦船首在實用,使用太多並不掌握的新技術,就會呈現這樣的技術狀態,“戴高樂”如此,“福特”亦如此,再發達的國家,概莫能外。我們未雨綢繆,展開預先技術實驗,好在夠努力,已呈現出相當明朗的技術曙光。完成工程化應用後,不急於求成,而是在相關艦隻展開技術測試,有待完全成熟以後,才會用於我們的未來航母上。從現在的消息透露的技術參數來看,可以滿足航母使用,這一步邁得急,卻是急在了點子上。

●艦載機,非十年之功而不可得。也許對於常人來說,看航母就是航母,而航母作為海上一座龐大的高技術城堡,要攻堅克難,尋求的技術突破太多太多,這也是擁有航母的國家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不只耗時費力,要面對巨大的技術和投入壓力,艦載機正是其中之一。比如英國,傾心建造的女王級航母,因外購美國的F-35B艦載機問題太多,遭遇無機可用,裸艦飛奔的尷尬。作為第一個打造航母的英國,今日尚且如此,何況他人?我國艦載機,現在使用的型號,是我國完全自主技術打造的一款殲-15重型艦載機,為完成研製,沈飛人十多年來耗費了大量心血,付出了極大艱辛和努力,更自籌資金髮展出一款五代戰鬥機,鹹說為艦載機而設,至今沒有明朗的消息,也見第五代艦載機之難度,超過世人想像。不過,經過多年發展完善,殲-31鶻鷹的表現還是相當搶眼吸睛的。


魂舞大漠


第一,蘇聯人設計的航母有很嚴重問題,大量空間被無意義的導彈佔據,導致空間巨大浪費,山東艦主要是對這些空間優化,取消無意義的部分,增加有意義的部分。排水量差別不大,戰力提升一大截。第二,電子設備,航母很大,這麼大航母,不裝點好雷達對不起空間。


千里尋豬


中國航母已入役,他的性質都是高質量先進武器,也是一個移動的海軍基地:中國的航母群開始巡行,南海更安全。


泉泉141498491


一個照葫蘆畫瓢的,能有什麼突破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有哪些技術突破?

一般人都愛把安裝了電磁彈射器之類作為技術突破,其實急需建立一個觀念,這些東西都屬於硬件,屬於子系統,它的有無問題當然可以算突破,但對海軍戰鬥力來說,這並非根本,更根本的技術突破越來越體現在軟件和系統集成上。

首艘國產航母最大的技術突破,一般不會出現在新聞中,但會在專業學術刊物上有所體現,比如航母的總體設計技術,就這六個字可能就是十年之功,現在絕沒到萬事大吉的地步。急於看到結果的中國軍迷大多根本不知道在沒有經驗,從改裝舊船殼基礎起步的工業部門,要從頭掌握這套系統所面臨的挑戰。即使是電磁彈射等大熱門,當然有抓住後發優勢實現跨越追趕的價值,但它與中國現有的總體技術能力或許有過於先進之嫌,或者說一項工程的新技術含量過高,技術風險將不易受控。還有廣泛忽略的電磁兼容,對航母來說尤為挑戰,因而不要沉迷於相控陣在雷達體制上的先進(這也並不是新鮮技術),能把一艘航母所需的電子設備互不干擾地全部佈置好,就已經是重大突破。又如攔阻系統今後事故率能否控制住,艦載機和航母動力系統的質量能否穩定住,無不需要重大突破。

你也可以把首艘國產航母比“遼寧”號這個半成品,甚至前蘇聯原有設計相比的重大改善作為技術突破,但嚴格說這幾乎是起碼要求,因為它的仿製對象畢竟是三十多年前的產物,設計思想和任務考慮也大相徑庭,這種突破換句話說就是摒棄固有缺陷。比如它的艦島因雷達技術的換代而大為簡潔,當然可以算突破,但作為一個航空系統,航母電子作戰能力更應體現在載機而不是艦載雷達上,即使體現在艦載雷達上,也更強調其航空管制、編隊防禦等“機場”功能,甚至電磁兼容等挑戰,而非探測距離等指標,這些都並非固態相控陣天線及其尺寸能表徵的。

因而,在首艘國產航母上還沒有的重大突破可能更重要,包括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可靠的彈射器、編隊反潛能力的保障。但正是在對這些重大突破的期待上,中國軍迷圈急於求成、不切實際、拔苗助長的思想已相當嚴重。


吳戈


有對比才更容易看出差別,國產航母對比“遼寧”號,艦島長度更短,高度更高,樣式也帥氣了許多。高度的增加有利於抬高數字化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高度,這樣對低空突防目標的探測距離更大。這次我們也能更清晰的看到,4面大型雷達已經由前3後1的佈置方式變為了前2後2;側向佈置的方式也更有利於探測主要威脅方向的目標。其實國產航母艦島的寬度也變小了,這增加了甲板飛行區的寬度,能提高戰機在甲板上的調度效率。另外看不到的是,國產航母對機庫佈局也進行了重新設計,有效的增加了實際可利用面積,殲-15的容量將增加4架左右。


123觀察室


從外觀和噸位上看,首艘國產航母與遼寧艦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內部結構、設備水平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還裝備了相控陣雷達,作戰能力將會大幅度提升。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遼寧艦


  談到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與遼寧艦的區別,梁芳指出,在外觀和噸位方面,首艘國產航母與遼寧艦相近,但是內部結構、設備水平有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第一,設計理念有別。遼寧艦早期設計是巡洋艦式航母,艦首裝備有大量重型裝備,如反艦導彈,反潛裝備等,而首艘國產航母的設計理念是要發揮航空兵的作用; 第二,艙室功能發生很大變化。首艘國產航母從設計之初就不存在巡洋艦的功能,是純航母功能,所有的艙室按照我軍實際需求來設計,節省了大量空間用來裝載艦載機;第三,動力不同,首艘國產航母的動力系統也是按照我軍需求研製而來。總體而言,首艘國產航母綜合作戰能力將大幅提升。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有哪些大的技術突破呢?梁芳表示,首艘國產航母技術水平與美軍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但是就我國目前科技水平、經濟實力以及國家戰略需求而言,航母建設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和成功。航母發展的道路很長,將會牽動海軍整體發展,使得海軍的作戰能力有質的飛躍。國產航母還會帶動海軍訓練模式的改變。目前,遼寧艦作為試驗艦、訓練艦,已經初步形成戰鬥力。當首艘國產航母建成第二個航母編隊時,在艦機協同、航母間配合,各軍兵種之間協同作戰等訓練模式上,都將有重大改變。

  “擁有雙航母編隊之後,我軍航母部署會更加靈活,使航母發揮更大的作用。航母將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海外利益拓展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活simplify


和遼寧號相比,新航母由我國自主設計,空間利用更加合理。但未採用電磁彈射,也未採用核動力作為動力源,所以沒什麼太大的技術突破。

從無到有,從改造到自造。發展自己的航母需要一步一步走,不會剛剛造航母就有什麼大突破。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慢慢摸索,發現改進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