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哪道菜讓你念念不忘?

在下揚靈


最念念不忘的一道菜

對我來說念念不忘的一道菜就屬洋蔥炒地瓜粉粿條了,那QQ,清甜的口感,搭上洋蔥,異常的美味。記得小時候,媽媽就做過兩次,這道菜是外婆教給媽媽的,而且製作起來也有些繁瑣,小時候沒像現在這麼方便,有個個市場可供挑選,做這道菜之前要先準備地瓜粉,然後就是新鮮的地瓜以及洋蔥,那會兒都是自制地瓜粉,先將新鮮地瓜洗乾淨,然後挑到專門磨地瓜粉的地方,再將粉漿挑回家,然後就是洗漿,洗出來的漿先行沉澱一個晚上,隔天再將結成塊的粉漿掰出來晾曬,直到曬乾,就得到地瓜粉了,而洋蔥,那會兒,我們也沒有種,買也沒地方買,只是偶然一個遠房親戚贈送了幾個,所以媽媽才想到做這道菜。後來,雖然有洋蔥了,但媽媽覺得挺麻煩的,就很少再做這道菜了。後來自己想得緊了,就憑著記憶做,依然是小時候的味道,依然喜歡,把大概的做法也呈上了,如下:

【洋蔥炒地瓜粉粿條】

步驟:

1. 準備食材:

地瓜粉適量,地瓜一個,洋蔥一個,蔥一根,蒜苗一根,鹽少許,雞精少量。

2. 先將地瓜去皮,然後上鍋蒸,蒸熟之後,趁熱跟事先攆成粉末的地瓜粉攪拌,然後揉成光滑的麵糰。

3.將麵糰分成若干等份,整形,然後上鍋蒸熟。

4. 將蒸熟的地瓜粉粿切成條狀,備用。

5. 起鍋,先將洋蔥炒熟,盛起來,再次加少許油,放進地瓜粉粿條,翻炒幾下,再倒進洋蔥,加適量鹽,雞精,炒勻,撒上蔥花即可。

現在只要是想到那個味道,就會自己抽空動手做,然後跟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念念不忘的這道菜,也會想到小時候。





奇妞小私廚


這個還得從小時候說起。那時候爸爸媽媽都比較忙碌,我一般放學都會去奶奶家。奶奶隨時大了做菜也是挑那種簡單的菜來做,主要還是蔬菜為主,但是奶奶最拿手的還是煎雞蛋。也不能說是特別好吃,就是奶奶煎的雞蛋就是跟別人煎的有所不同,奶奶其實也就滴了兩滴醬油,但是就是很特別! 奶奶愛做我也愛吃,基本上每天上學的早飯一個煎蛋,晚上必定還有一個煎雞蛋下飯。媽媽總說奶奶別讓我吃太多的雞蛋,奶奶總是滿嘴的答應但是還是忍不住總給我做。奶奶說看我吃煎雞蛋比吃什麼菜都香!

某一我像往常一下放學回家。奶奶像往常一樣在廚房裡給我做飯。奶奶突然跟我說:闖奶奶今天有點不舒服,給你煎兩個雞蛋吧別的菜我就不做了!我說可以呀!就聽廚房煎蛋滋滋的聲音··········

咣噹一聲想,我上廚房一看奶奶倒在了地上·······

就在那一晚奶奶離開了我。傍晚我傷心的回到了奶奶家,我走進了廚房,看見兩個煎蛋還在笑盤子中,我實在忍不住了,我大聲的哭著慢慢的吃下來奶奶最後為我煎的兩個雞蛋,那種滋味感覺我現在還記得!永遠的記憶,最難忘的一道菜“煎雞蛋”


球犖犖


我最難忘的是我5歲生日的時候,媽媽做的雞蛋。不是普通的煮雞蛋,燉蛋,或者蛋花湯,更不是炒蛋,煎蛋,蛋餅

我只記得大致的製作過程:把整個的生雞蛋,輕輕敲一個小口子,再拿一根筷子伸進去攪動,再把紅燒肉的油滷子弄進去再繼續攪動,再放到煮飯鍋裡蒸

熟了以後把雞蛋殼剝開,顏色是肉汁跟雞蛋的混合色,口感是有的地方嫩嫩的,有的地方是蛋黃的有點硬硬的,伴著肉香,飯香,雞蛋香,在我5歲的時候能吃到這麼可口的一道菜,真的是回味無窮的,至今我再也沒吃到過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做做,應該是挺簡單的,重要的是味道真的很好


慢慢in上海


一直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家鄉的味道,我生於廣東潮汕,生於潮汕地區的我從小到到大有吃不完的美食,對於每一個對美食沒有抵抗力的吃貨來說,潮汕就是就好的選擇。潮汕美食最主要的就是一個“鮮”,清新但不寡淡,鮮美但沒有腥味,肉嫩但是不生。每一款潮汕美食都凸顯著潮汕飲食文化的魅力。

在廣東最出名的火鍋就是潮汕牛肉火鍋,即使不是在潮汕地區,走在其他廣東的城市都能夠看到潮汕牛肉火鍋。潮汕牛肉火鍋不同於四川重慶火鍋的是,味道清淡,沒有那麼重口味,適合所有人吃。而且牛肉火鍋的湯底沒有過多的材料,一般都是清水鍋底或者牛骨湯底。那麼這個牛肉火鍋的精髓就是牛肉,這裡的牛肉就講究一個“鮮”字,這個牛肉從牛身上下來到進到客人的嘴裡不能夠超過六個小時。這就是潮汕牛肉火鍋跟其他火鍋非常不同的地方,牛肉新鮮,沒有冷凍過。所以最後口感鮮嫩,順滑爽口。除了牛肉之外還有炸腐竹、金針菇、各類青菜。當然這個潮汕牛肉火鍋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蘸料。店家會有一個小小的碗裝著蒜蓉、蔥末、辣椒末、還有沙茶醬等等。你喜歡怎樣的口味可以自己選擇。牛肉火鍋不僅僅是吃牛的各個部位,還有一個加工品,潮汕牛肉丸。

說到這個潮汕牛肉丸,那可是潮汕美食的代表人物。不過據說它是來自客家菜,但是在潮汕的歷史也是很悠久了。我們上次協會部門開特產大會的時候,我潮汕的同學就有帶過一包潮汕牛肉丸過來。這個牛肉丸又有兩種,一種是牛肉丸,裡面都是用牛肉做成的,肉質軟嫩,咬起來Q彈爽口。另外一種是牛筋丸,裡面加有很多的製作而成,特別筋道,就是由一點不好,牛筋丸容易塞牙。牛肉丸都是手工做成的,把肉全都弄成肉糊糊,然後就像我們小時候玩泥巴那樣,把它擠成一小個,放入溫水中,牛肉丸就做成了。

潮汕人生活在海邊,海產品也非常多,所以潮汕有類美食叫做潮汕生醃。這個潮汕生醃呢,就是把各種蝦啊,各種貝類啊等等帶殼的海產品用醬油、蔥、蒜等等醃料把它們醃製起來。我猜測會有這種做法的原因,應該是在以前還沒有冰箱的時候,把海鮮醃製起來不容易壞掉,結果就形成了這樣一種美味。所以我覺得這道菜最主要的東西就是醃料了。聽說那些吃過潮汕生醃的人,都對生醃念念不忘,甚至還去四處尋找。我覺得像這種生醃,醃料種類多,僅僅只是醃製完就吃,不需要任何的烹飪,這些海鮮的肉質都沒有發生改變,味道肯定十分鮮美。難怪那些吃過的人都忘不了潮汕生醃的味道。而且生醃在潮汕很好找,只要有大排檔的地方,都會有潮汕生醃。

潮汕最傳統的小吃就是蠔烙,其實也就是我們以前看的臺灣劇《轉角遇到愛》裡面羅志祥演的那個角色,他在劇中賣的蠔仔煎。這個蠔烙都是用新鮮打撈上來的鮮蠔,加上一點薯粉和雞蛋,到哪裡都少不了蔥花。蔥花先炒香以後,把麵糊煎成圓形,然後放雞蛋,再放上新鮮的生蠔,然後稍微炒一下。瞬間香味撲鼻,香飄四溢。咬一口外面酥脆,裡面嫩滑。其實啊,這個蠔烙最主要的也都是生蠔的新鮮。還有就是蘸醬了,搭配蠔烙的蘸醬都是沙茶醬加魚露。

潮汕真的可以說是我們這些吃貨的美食天堂,特別是那些喜愛吃海鮮的吃貨。雖然上面介紹的都是潮汕美食的冰山一角,但都還是有誘惑到我,我特別想要去吃的就是潮汕的牛肉火鍋了。滿滿一桌子的牛肉,還有爽口有嚼勁的牛肉丸。我也還想要去試試看那個生醃,我還沒怎麼吃過生的海鮮呢,看看跟醉蝦有多大的差別。聽說在潮汕找對了街,可以從街頭吃到街尾,吃到走不動道。







街燈光影


念念不忘的一道菜,說句實話,畢竟現在條件好了,啥菜吃不到哇?只要你想,肯定能找到或者吃到。比如我喜歡的羊湯,魚頭燉豆腐,筍……很多!硬要說的話,現在還真極難吃到了,就是刀魚,小時候記得刀魚是很便宜的,豬肉貌似要七八毛錢一斤,刀魚只要一兩毛,家裡沒錢,所以清明前三天兩頭吃刀魚當葷菜,清蒸的刀魚很鮮美,我們當然喜歡吃,但魚刺卻是大問題,特別小孩子,一不當心就卡喉嚨,大人經常恐嚇說刀魚的三角刺是卡喉嚨裡拿不出來的,所以,這個刀魚刺的陰影混合著刀魚的鮮美滋味一直在腦子裡揮之不去,伴隨著整個童年時期的成長。

上大學後,刀魚慢慢金貴起來,那種天天吃刀魚的日子再也沒有了,雖然生活條件極大改善,可也趕不上刀魚的暴漲身價!最近這兩年,也就吃吃海刀湖刀糊弄一下,或者毛刀剁的所謂刀魚餛飩安慰一下心靈,尋找一下少年時代的美妙滋味的影子。對正宗的清明前的長江刀魚,那是隻有念念不忘的份了。今年開始長江禁捕刀魚,希望刀魚的種群能夠恢復過來,在不久的將來,還能唆一下卡喉嚨的三角魚刺上的鮮美,還能嘗一嘗小時候純正的童年味道。


公子阿盤


有,確實有這麼一道菜讓我回憶起來非常的美味,再也找不到那種感覺。可能那個時候是太小了,沒吃過什麼好吃的,覺得第一次吃到某樣好吃的東西時候都覺得是天下最好吃的美味。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吃到奶奶做的辣椒炒土豆,那感覺現在真的是無法描述。家裡是農村的,趕到農忙收小麥的季節,也是土豆收穫的時候,家裡的土豆特別的多,那時候院子裡堆滿了土豆,家裡的所有有勞動力的成員全部上陣,都要參與收麥子,哈哈,家家戶戶都一樣,這時候整個大農村的場景都是一樣的,大家的心情是又開心又著急。開始的是因為收穫,著急的是怕天氣下雨麥子發黴,這個季節容易下雨。所以大家身體每天都很勞累。

差不多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個人提前回家給家裡人做飯。那時候我奶奶經常會給我們做飯,用的是農村那種地貨,大口鍋,我還小幫不了什麼農活上的忙,放學回來只能幫著燒火。奶奶削一大筐土豆,然後切成絲,配上院子裡自己種的辣椒,在鍋裡一起翻炒,熱騰騰的,顏色是那麼的田園風,自己在家剛蒸好的饅頭,那個軟啊,那時候我七八歲,配著菜最多能吃兩個饅頭,等所有人回到家裡吃著簡單而又充足的飯菜,沒有比那種感覺很好滿足的了。

現在的我們吃慣了山珍海味,各種美食,也沒有了當年的場景,新農村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農業的機械化自動化,解放了人工勞動力,現在的我們沒有了當年勞動之後開心而又身體疲憊的感覺,味蕾也沒有分泌為當時的農家飯菜而生津,感慨時代的變遷,感慨對對美食的回憶!


Y哥日記


婆婆的味道,媽媽的味道,爺爺的味道,爸爸的味道……我卻是一段情,並不是一道大菜,只是很普通很普通的家常炒菜。之所以一直被我念念不忘著,是因為這道菜總讓我想起一個人,我高三時的同學王倩。

王倩本高我一屆,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可能本想追隨在外當兵的男友的,但是拗不過家裡,重又補習了一年,於是和我同班。

王倩娃娃臉,架著一副斯文的眼鏡,寫得一首好詩,滿紙的風花雪月浪漫情懷,為此,也總給人感覺有那麼點點小清高的樣子。王倩被安排坐在了我的旁邊(我激動了好幾天,自豪感佔據心扉),也許是大一歲的緣故也或許是情感上比較早熟、有那麼一些小心思的緣故,她從不和我們多言,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某次,她寫在紙上的一首半截詩被我看到,於是接著她的部分續了下去,結果她彷彿一下子找到知音似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緣分就此開始。

朦朦朧朧地記得,大概那時候因為那個男朋友的緣故,王倩和家裡鬧得很不愉快,那段最美的青春年華里總是悶悶的,以致我往後的歲月每每想起她來,總是那副糾結著眉頭憂鬱的樣子。

王倩寫了很多詩,全是一張紙一張紙的保存了一大摞。不開心的那些日子,她將她所有的詩稿都交給了我保管,很遺憾我沒有記下一些,只有一首也只一句,因為喜歡,所以深深地記在了我的腦海裡:

傷感,像張複寫紙,只輕輕一筆,便寫滿許多悵惘。。。。。。

在那個多愁善感的年紀,這樣的詩句,寫透了我們年輕的心思。

因為投言,便有交往。於是在偶爾的空閒時,我便會和王倩廝守在她的小屋裡說笑。說笑餓了,便會吃。這道土豆木耳炒雞蛋,便是當時王倩做給我的美味。真的感覺是美味呢,當時吃在嘴裡的感覺,至今仍能想起。

家在農村的我,土豆就是土豆白菜就是白菜,從沒有這樣子搭配炒過,所以感覺新鮮。農村的家裡也沒有高壓鍋,所以王倩家高壓鍋燜出來的香噴噴的米飯,味道至今回味。

不知道那時候是不是情商很低或者不懂得珍惜該珍惜的友情,亦或是自己不勤於聯繫的個性,畢業後不久,王倩追隨她那從軍的男友遠嫁到了南陽,我們至此失去了聯繫。

只是偶爾,在夢迴的時候,總會想到那個胖嘟嘟的女孩,那段非常短暫的同學時光。

王倩,那個充滿憂傷惆悵的小女孩,希望你如今的生活,充滿陽光。

一段歌一份情,一道菜,也往往記錄著一段時光。就像每提起魚香肉絲,豁然闖入我腦海的,就是我和大胖、還有小雪三人在大胖家自己炒菜一起對酌的青澀美好時光。


小蝦講民食


燉鴨子!

雖然現在可以在大街上吃到各式各樣的鴨子,香酥鴨、烤鴨、醬鴨、啤酒鴨……還有鴨脖、鴨腸、鴨血湯等休閒小吃,但我最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小時候在老家吃的燉鴨子。

鴨子是自己養的,其實在農村養群雞子、鴨子沒有什麼稀罕的,但是很少有天然的水坑供鴨子戲水吧?

我家的鴨子從買來之後就沒有圈養,給他們充分的自由,早上爺爺會喂他們一些玉米,麥子,爺爺退休之後沒有事情,喜歡這些小動物,我們沒有一個人想起喂他們,關鍵是也不用喂啊,家門口就是大坑,坑裡有水,水裡有水草,有泥鰍什麼的,可惜就是沒有魚。坑邊還有野草,大片大片的野草,春天我們也會摘點野菜吃,這是純天然的美食呀!

有吃的,有喝的,還有玩的,晚上又能回家,住在鴨圈裡,這鴨子在我們家也夠幸福的。

記憶最深的是在鴨子剛逮回來的那段時間,特別幼小,出去遊玩有時候還找不到家,有時候晚上玩瘋了也不想回來,有次又到該回家的時候沒有回,我們幾個出動去找鴨子,發現鴨子還在坑裡戲水,就用小土坷垃扔他們,趕他們回家,不知道誰不小心把土坷垃扔到一個鴨子的身上了,鴨子頓時翻身不能遊了,父親趕緊下水把他救出來,捧在手裡送到岸邊,那是水還是有點涼的,父親毫不猶豫的下去救鴨子,感覺那個時刻很溫暖,長大才知道那是對生命的尊重。

就早上吃一點兒糧食,一天我們都不用管這些鴨子,都是鴨子自己找食,嬉戲,晚上回家睡覺,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鴨子也由鴨娃長成了鴨子,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你能想出鴨子有多肥嗎?和唐老鴨走路毫無差別的。

凡是家養的動物,我們很少主動去吃,在家裡餵豬的那幾年,我們家連豬肉都很少吃的。喂的雞子、鴨子平時也不會殺吃,只是過年了,父親會帶到菜市場讓人家宰殺好,拿回家,可是到家裡也很少有人吃,父親和弟弟說他們下不去嘴,覺得自己親手養的,再殺吃,很殘忍。我比較沒有“良心”,吃得時候沒有想那麼多,也和自己不經常在家,沒有參與這些動物的成長有關。

那次不知道怎麼回事,不是過年我家竟然吃了一隻鴨子。時間太長了,記不得原因了,或許在記憶裡,為啥不是過年吃鴨子這個起因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鴨子好吃。

鴨子是最簡單的燉著吃。

把鴨子切成塊,加點水,放點鹽,辣椒,打火開燉!燉了多久不記得,只記得香氣跑滿了院子。

記憶中那肉特別香,有彈性,湯還特別油,不能喝,太膩了。母親留著用來炒菜。

鴨湯涼的時候,鍋上邊飄了厚厚一層黃色的油,可見那隻鴨子是有多肥!

還有個小細節一直記到現在,有點噁心,但很真實——因為鴨子太肥了,吃鴨子那幾天,我拉屎之後,擦屁股都感覺屁股有鴨油。

之後走南串北的吃了很多地方美食,再也沒有吃到那次那麼香的鴨子了,其他的葷菜也沒有超越那次的鴨子。

我知道,以後也再也吃不到這樣的菜了——搬家了,新家附近沒有大坑,即使現在回老家,坑依然在,可是坑變成了“死坑”,不再長水草,水裡也沒有小動物了,有的只是臭水和生活垃圾,坑邊是附近的人開闢的菜園和種的速生楊。

誰還敢讓自己家的鴨子出門呢?


天堂的定盤


因為我是上海的,上海這邊所有菜品都是濃油赤醬的,所以要問我最難忘的一道菜肯定是老媽做的紅燒排骨,那個滋味😋😋😋啊呀要瘋了,這道菜的精髓在蔥,上海這裡都是吃小京蔥的,所以做的好不好先吃蔥就知道了,但是我們的口味都偏甜的所以有些其他地方的小夥伴不一定能夠習慣,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圖片,哈哈哈饞死你們




ROGER5


辣椒炒肉絲。

小時候家裡父母忙於工作,我大多會住在爺爺奶奶家裡,小時候有些挑食,不愛吃青菜,比較喜歡吃肉,其實什麼炒肉都會吃,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記憶裡記住最深的居然是辣椒炒肉絲。

出來工作後,我也經常在外面吃飯,和朋友們一起聚餐,但是外面做的味的再好的辣椒炒肉絲,我是覺得還差點什麼東西。

長大了,爺奶也相繼過世了,我在也沒能嚐到記憶裡的味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