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休想拿走絲毫,鄰國割讓國土時帶走工廠,朱可夫用坦克強行攔截

1920年6月蘇聯軍隊對盤踞在克里木半島的原俄羅斯帝國白軍發起猛攻,當時的白軍首領奉行“死守”策略,在面朝蘇聯軍隊進軍方向修建起了龐大的彼列科普防禦工事。

休想拿走絲毫,鄰國割讓國土時帶走工廠,朱可夫用坦克強行攔截

但讓白軍無奈的是蘇聯名將米哈伊爾·伏龍芝,不吃他們這一套。他先是在正面集結重兵,然後分出奇兵迂迴包抄。

以前後夾擊的姿態使白軍全線崩潰,11月17日蘇聯軍隊佔領克里木半島全境,蘇聯內戰在歐洲、中東地區的局勢以蘇聯大獲全勝而基本落幕。

此後蘇聯通過始於1928年的2次五年計劃,趁著歐美陷入經濟大蕭條的契機,大肆招募資金以及人才,使自己快速完成近代化工業改造,成為全世界響噹噹的工業強國。

從俄羅斯帝國衰落以及內戰消耗中走了出來,而蘇聯走出來的第一件事,在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是重塑當年俄羅斯帝國最輝煌時期的版圖與影響力。

休想拿走絲毫,鄰國割讓國土時帶走工廠,朱可夫用坦克強行攔截

其中跟鄰國羅馬尼亞就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歸屬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於肢解奧斯曼帝國的需要。

原本在奧斯曼帝國名義下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被實際劃歸給了羅馬尼亞。但是由於1878年3月3日蘇聯曾逼迫奧斯曼帝國簽署《聖斯特凡諾條約》,將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的部分土地割讓於俄羅斯帝國。

蘇聯在坐實俄羅斯帝國的繼任政權身份之後,開始不停的向羅馬尼亞示意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應該屬於蘇聯人。

對於蘇聯的要求,羅馬尼亞因有英法認同自己的歸屬才是合乎一戰戰後秩序,所以往往會選擇用打太極的方式無視。

休想拿走絲毫,鄰國割讓國土時帶走工廠,朱可夫用坦克強行攔截

直到德國人的崛起,無情的用1939年的閃擊波蘭,打破了一戰戰後秩序,掀起了又一次的弱肉強食。

因德國、蘇聯在波蘭中建立了一定的友誼,羅馬尼亞陷入不聽話就得在腹背受敵的壓力之下。1940年6月2日,羅馬尼亞駐莫斯科大使達維傑斯克,在深夜之中“突然”接到蘇聯方面的傳話。

傳話的大致內容為,24小時內同意將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移交給蘇聯。此時德國柏林方面也配合著蘇聯向羅馬尼亞施壓。

面對歐洲大陸2個新興大國的雙重壓力,羅馬尼亞不得不同意移交。但出於讓自己的損失降在最低狀態,羅馬尼亞試圖進行“焦土政策”。

休想拿走絲毫,鄰國割讓國土時帶走工廠,朱可夫用坦克強行攔截

當時任基輔軍區司令朱可夫率領大軍進入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之時,眼前可謂一片狼藉,當地的軍工設備、鐵路交通設備統統被人拆走了。

面對這無奈的一切,出於好跟上級有交代的考慮,朱可夫當即下令坦克部隊、空降部隊馬上急行軍,一定要將設備追回來,不能讓羅馬尼亞人拿走絲毫。

對於朱可夫的這一“莽撞”的行為,雖然羅馬尼亞大使不停的抗議朱可夫不遵守條約,違規出兵攔截撤退的羅馬尼亞軍隊。

對此朱可夫的領導斯大林輕描淡寫的回覆道:把武器收集一下,鐵路交通設備、各式工廠生產設備好好保存……。

參考資料:《二戰秘密檔案》 索科洛夫

張建華.《俄國史》比薩拉比亞問題的研究:人民出版社

羅馬尼亞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袁載譽,知名文史撰稿人,專注世界歷史。瞭望智庫特約歷史觀察員、澎湃新聞湃客欄目特約作者、被評為百度動態2018年年度紅人、百度動態歷史領域最具人氣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