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翁美玲1959-1985》第一章 童年

翁美玲有一個坎坷的童年,從快樂到失意,其實只有百米之遙,這樣大起大落的生活給她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她對人世的態度有著悲觀冷漠的一面。

因為翁美玲的母親並非其父親的妻子,因此,童年時代的翁美玲就有著一般私生女的不幸,在七歲之前,翁父尚未去世,翁美玲和父親還生活在一起,她過著被雙親寵愛的快樂生活,這樣的日子,同其他人家的掌上明珠並無不同。但在翁美玲七歲的時候,這一切即刻成為如夢如泡影的回憶。

這一年,翁美玲的父親去世,而翁母無名無分,沒有分到夫家的任何遺產,翁美玲與母親的生活面臨困頓。所幸,翁母有一個誼弟陳景,親如手足,翁美玲母女多得他的照顧。

到十二三歲的時候,翁母改嫁廖錦棠,翁母與丈夫前往英國謀生,而翁美玲則與舅父一起在香港生活了兩年。

出於對世事浮沉、人情冷暖的深刻體會,翁美玲對社會抱著“人吃人”的冷淡看法,但她依然是個自強不息的女孩。

1985年5月16日清晨,五個女人一同來到香港一公眾殮房認屍,她們行動匆忙,面目悲傷,而在殮房的大門外面,早有大批記者在此守候多時,剎那間打破了殮房冰冷的寧靜。攝像機的鏡頭似乎比人還要多出幾個,紛紛探出了眼睛注視這一切。而這五個女人,就是要來給當紅影星翁美玲認領屍體的,她們是翁的乾媽和乾姐。

下午2時,她們又匆匆離開,殯儀館的一輛客貨車跟在她們後面,很快將翁美玲的屍體拉走,一瞬間,紅顏凋零的現實擺在人們的面前。

《翁美玲1959-1985》第一章 童年

翁母在痛哭,而湯鎮業已經呆若木雞,悲傷、驚訝可以摧毀一個人的意志,他只有在好友苗僑偉的陪伴下才知道自己該如何行動。

媒體、無線電視臺、圈中朋友、親友、影迷……被她的自殺震傷,最傷心的人無非她的母親和愛侶湯鎮業。

香港人在報紙的消息欄中找到了她,在《天師執位》、《射鵰英雄傳》、《十三妹》、《生鏽橋王》中遇見了她,在雜誌的紀念專刊裡懷念她,在親友的訪問中瞭解了她——翁美玲的死,在她葬禮的那一天終於形成了龍捲風,刮遍了全城。

如果不進演藝圈,翁美玲未必是這個命運,但如果翁美玲不是這個命運,她未必就是翁美玲,多少人要苦苦留住她,以為她的可愛、任性便是她的全部,豈知這可愛與任性裡也埋藏著自毀的恐怖。

的確,翁美玲無法再造,她是華人演藝產業一個階段性的標誌人物。我們只有讓時光倒流四十七年,在鏡子的碎片中與她相遇。

1959年翁美玲出生於香港,她的母親姓張,叫張明儀,舅父姓陳名景。她的父親呢?自然姓翁,但具體的名字卻沒有說出過,更多的背景也未見諸於報道,而她後來的繼父則叫廖錦棠。這是一個頗為錯綜複雜的關係,因此曾有謠傳,說翁美玲並非翁母親生,而是翁母收養的孩子。

在翁美玲去世後,曾有記者到英國向翁的繼父廖錦棠求證,廖否定了這個傳言:“翁美玲是我太太張明儀的親生女兒,外間說翁美玲是我太太收養回來的女兒,是不確的誤傳,她是香港出生的‘香港女’,自小在香港長大,並在那裡受教育。她來英國是1974年的事情……我太太的前夫姓翁,據說是香港海關的高級職員,至於什麼職位,我從未問過我太太。只知他已過身……翁美玲的舅父姓陳名景,他是我太太的誼弟,我太太當他如親弟弟一般看待。”

翁美玲的幼年還算幸福,因為當時的家庭還算“完整”,在親生父親去世之前,他們的生活很寬裕,翁美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從幼時的照片上看到的翁美玲,鼻樑比較塌,額骨較高,是個“香港出生的香港女”,日後成年便長成了一個蒜頭鼻。當然,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翁美玲依然是個美女。

翁的生父是香港一名海官官員,且官銜可能不低,但早已有妻有妾,因此翁美玲的母親張明儀並非正室,沒有合法的地位和名分,自然沒有權利進入“夫家”,享受一個“妻子”的正當權益。同樣,翁美玲可算是一位私生女,作為其父親的親生女兒的身份無法得到認可。

正因為有這樣的身世背景,翁美玲的一生便波折不平。她童年的幸福指數,與生父的命運為溫度計起起落落。幼時,翁美玲的家境很好,父母將家安置在山頂,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家裡也請了傭人照顧她。本來工人和主人吃的飯菜是不一樣的,可是阿翁從來都只喜歡和工人一起吃飯,吃些簡單的鹹魚鹹蛋,搞到她家人很生氣,還要打她屁股。那時她父親還沒去世。

阿翁小時候每天睡覺前,她媽媽都要喂她喝一杯牛奶,她的媽媽看著她捧著牛奶乖乖的。就放心得走了。然後有一天工人說每天晚上小姐都從樓上倒東西下來,也不知道為什麼,她媽媽就在樓下打開窗戶來看,看到小阿翁偷偷的把窗戶打開,把牛奶倒下樓來,以為沒有人知道。

後來阿翁上了小學,每天家裡的工人都做了很好的三明治讓她帶到學校當中午飯。阿翁每天都帶了一個空的飯盒回來,大家都以為她吃了,後來阿翁的媽媽去開家長會,碰到一個同學家長,然後人家就說,我兒子天天都誇你們家的三明治做得很好吃,現在都養的胖胖的。阿翁的媽媽很吃驚,一問之下才知道阿翁不喜歡吃午飯,又怕家人罵,就每天都把飯給一個男同學吃。

《翁美玲1959-1985》第一章 童年

但很不幸,彩雲易逝,這樣的幸福時光太短,翁美玲長到七歲時,她的海關官員父親去世,翁美玲的母親無名無分,得不到夫家人的接納,也得不到遺產,從此家道中落。翁美玲與母親共同生活,命運不堪。

這種童年經歷,並沒有把翁美玲歷練為一個心胸開闊的女子,相反,她看待事物的觀點比較尖銳、憤世嫉俗,在翁美玲的家書裡,少女時代的她便多次提到這個社會是個“人吃人的社會”。她堅強成熟,同時又固執倔強。

在父親去世之前,翁美玲童年之幸福,與其他孩子無異,同樣是萬千寵愛於一身,儼然一個小公主。但年幼的翁美玲,大大的眼睛,於純真中又有著一種莫名的惶惑和憂愁。翁的乳名叫做囡囡,這個很“作小”的乳名,可見父母對她的寵愛之深。

在翁美玲的身份檔案裡,她的籍貫一欄填寫的是安徽,但不知這是她父親還是母親的籍貫。翁母自翁父死後,驟然之間斷了生活來源。幸而翁母張明儀有一位誼弟陳景,感情甚厚,翁美玲母女深得其照顧,根據陳景的口述,陳曾在翁父彌留之際親口答應會好好照顧翁美玲,才使其閤眼離世。他說:“四歲囡囡就跟著我生活,她是跟著我長大的,她七歲時,她的親生父親逝世,當時,他死不閉眼,我對著他的遺體說:你安息吧,囡囡及家姐(翁母)我會盡一切能力幫助她們,囡囡我一定要供她上大學,讓她出人頭地。我說完這些話之後,她親生父親終於閉眼了。”

正因為有這一層關係,翁美玲與這位誼舅的關係親密甚於親舅舅,在她在港發展時期給母親等家人的郵件裡,信件起頭通常是“媽咪、舅舅”,而她的繼父廖錦棠,翁美玲只會在信件結尾時捎帶著問候。翁與這位陳姓誼舅的關係非同尋常,在她心中的地位堪比親生父親。

從陳景的講述中,似乎可以得到這個信息,他不僅與翁的母親張明儀相交深厚,同時也是翁美玲父親的好友。但關於翁美玲這個神秘生父的身份背景,陳景並沒有怎麼透露。

陳景極愛翁美玲,將她視做親生女兒,因為愛好繪畫,有不錯的美術基礎,陳景便用自己的筆墨記錄下了翁美玲的每一步成長,從兒童到少女,再到《射鵰》後的大明星,總能看到翁美玲這個舅舅眼中的外甥女的形容。

舅父的繪畫才能,同樣吸引了年少的翁美玲,有一段時間,陳景幾乎每天都會為翁美玲作速寫畫像,翁也很快對美術也發生了興趣,並日漸濃厚,親手畫下了許多寓意深刻的作品。而這個愛好,還直接影響到了她長大後移居英國。她在大學,學的就是紡織,其中包括時裝設計。這也是她的舅父的影響,她在採訪中透露:“讀紡織也是舅舅影響。他是學油畫的,他說我有藝術天賦,所以鼓勵我向自己的興趣發展。”

如果不進入演藝圈,翁美玲可能就埋沒在任何一個製衣廠,成為一位普通的製衣廠設計師。人的命運,總是常常超出預期。

《翁美玲1959-1985》第一章 童年

從童年開始,翁美玲愛留長髮,因為她認為長髮很美,據說小時候,她每剪一次長髮便要大哭一回。當時的學校不準留長頭髮,每次家人拿起剪刀令她被迫割愛的時候,也就是失聲痛哭的時候。而進入演藝圈,成名之後,她的一頭長髮,反而成為她的美麗“商標”,不僅她自己,家人和公司也不准她將長髮剪去。

和“長髮妹”的形象相匹配的是,童年時期翁美玲的眼睛也不小,被周圍的親朋稱為“大眼妹”,這個美稱,也延續到她成名。

用翁美玲的話說,她自小就是很難教的孩子,調皮、頑劣,不服管教,有男孩子的性格。成名後翁美玲接受傳媒的訪問,將童年“劣跡”如實供出。

“‘你自小就難教的了,可能是被我們幾個縱壞了。’我長大之後,媽媽提起往事,便會笑著說。”翁美玲在成名後接受訪問時如是說道。翁母口中的“我們幾個”指的是翁美玲的父母以及她的舅父陳景。

翁美玲不好教,除了頑劣,而且事故頻發,她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便是因為貪玩而差點淹死。“我最記得,有一次我闖了大禍,還差點丟了一條小命。那年夏天,媽媽帶我到淺水灣去游水,不過她自己和幾個朋友一起遊幹水(打麻將),把我放在岸邊讓我玩水。”

獨自一人玩耍的翁美玲,很快顯露孩童的貪玩和無知,她說道:“初生之犢不畏虎,無知的我,不喜歡被泳圈箍著,便偷偷放開泳圈,獨個兒走向海中,不料愈走遠發覺海水愈深,我嚇得驚呼起來,還好救生員及時發現我的所在,把我救起,自此之後,我便變成膽小如鼠了。”

翁父去世之後,翁美玲的舅父陳景便與她們母女倆關係更加密切,陳景一部分地承擔了撫養翁美玲的義務。但對於一個沒有血親的舅父,童年的翁美玲便產生了特殊的好感以至於“愛意”,如果舅父談了女朋友,她的心裡還會莫名其妙地吃醋。

“記得小時的我,經常向舅父撒嬌,竟然要他喂才吃飯(注:此時的翁美玲已滿七歲,不是嬰兒),而看到舅父結識女朋友,我心中便很不高興,大概是擔心舅父被人搶走吧!於是我在他的女友面前向他撒嬌,令他大感尷尬,因此他的女友對我的態度各走極端,或是很疼惜我、或是很憎我。”

後來,翁的舅父與舅母Shela結婚時,翁美玲已經成年,並在香港發展,童年時代懵懂的情愛感覺早已煙消雲散,翁美玲對於這個情深義重的舅父只有尊敬和祝福。她特地從香港飛到英國去擔任伴娘。每次寫往英國的家書,也是以“媽咪、舅舅和Shela”起頭,對於這位可人的舅媽,她早就失掉了當初傻氣的妒忌。

翁美玲自小便愛藝術,音樂、舞蹈和繪畫都是她所喜愛的。

關於藝術細胞,翁美玲自信自己很早就有了。似乎從這個時候起,翁美玲便種下了進軍娛樂圈的種子。“記得年紀很小,我便十分熱愛舞蹈,一聽到音樂,會不自覺地隨著音樂節奏擺動身體。後來,我還學過芭蕾舞呢!”聊起過去的這段“藝術人生”,翁美玲總是很興奮,畢竟這個時候,對於藝術的喜愛是出於一種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從影之後,許多角色的飾演身不由己。

她在訪談中同時透露了她對於繪畫的愛好,以及和舅父的情誼。“另一方面,由於舅父是個畫家,他還為我繪畫過不少肖像,因此受到薰陶,後來我在英國升學深造時,便選擇了紡織設計系。還準備在時裝方面大展拳腳,想不到命運的安排,竟是要我重返香港,過著在熒幕上表演的生涯。我小時候是很頑皮的,簡直不像是個女孩子,我喜歡舞刀弄劍,媽媽甚至擔心我會變成一個男人婆。”

童年時,家人將她與馮寶寶作比,讓她感到興奮不已,仔細端詳馮寶寶和自己的樣子,連她自己也覺得和馮寶寶很相像,這讓她不免感到一絲自戀的快樂。

在採訪時,翁美玲有些得意地回憶這些往事,當然最後不忘記謙虛一回:“不過聽說馮寶寶小時候很乖,我就不同了,由於是家中獨女,父母和舅舅爭著寵我,自然把我寵壞,我媽也說我自小就很難教。”

就像《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一樣,翁美玲也有很男孩子的一面。小時候,因為父母寵愛,翁美玲行事任性,喜歡我行我素,不把母親的嘮叨放在心中,做事風格完全不像個女孩。

曾有一次,鄰居的男孩教她捉蜻蜓,她一學就會,之後便立刻在屋前的沙灘捕捉玩耍,自娛自樂,一口氣之下,捕捉了四十多隻蜻蜓,全部放在一個盒子內,把它們帶回家去。因為在盒子上弄了幾個透氣的小孔,在她一覺醒來的時候,滿屋子已飛滿了蜻蜓,害得父母與舅父不得不齊齊出動趕走。

更過分的是,除了捉蜻蜓,翁美玲還喜歡舞刀弄劍,以至於讓翁母擔心她長大變成男人婆,於是常常買洋娃娃給她玩,讓她養養閨閣中女孩子的溫柔恬靜。誰料她玩洋娃娃和別的女孩子不一樣,只喜歡脫光它們的衣服學醫生替洋娃娃看病、探熱、檢驗身體,有時就把母親送的玻璃項鍊拆散,把珠子當藥丸,給洋娃娃服食,說那些珠子是洋娃娃要吃的藥。

幸好,愛玩的天性也包括了繪畫和跳舞,於是翁母便讓她學跳芭蕾舞,只要聽到音樂,她就左搖右擺起來。在翁美玲不少童年照片中,都能見到她翩然起舞的形象,她曾多次跳舞參加學校的慶祝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