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尊老愛幼是隻按年齡劃分還是需要有前提,你怎麼認為呢?

王浩anas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年齡劃分,老人,人人都要尊敬,不單是自己的老人,在一些公共場所,如果有老人有困難,須要幫助的都要幫助,不要不問不理。比如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過馬路來往的車輛首先要讓老人。總知,助人為樂是美德,但願人人有美德,社會更和諧。

尊老愛幼不但是美德,而且體現了人的基本素質。

愛幼不是給孩子好吃,好穿,好多錢,而是要把孩子教育好,教育孩子成才是關鍵。

老人教育孩子是義務,但必須得為人師表,如老人言行舉止一致,孩子能學到正能量。如老人言行舉止不一致,就不能學到正能量。所以尊老愛幼首先要從家庭開始,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父母教育孩子時就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使孩子學會尊敬老人,長輩,老師。只有家庭和諧的孩子是尊老愛幼的榜樣。

但願家家戶戶都和諧,社會更和諧,尊老愛幼的美德更能體現社會和諧的高度。

尊老愛幼是美德,

老人首先要有德。

有德老人孩子孝,

互敬互愛本是德。

人間自有真情在,

尊老愛幼美德傳。

社會人人有美德,

中華民族更和諧!











仁德厚爰夢想成真


題主可能對時下和“老人變壞”以及“熊孩子”的概念的情況所困擾,所以才會對尊老愛幼充滿疑惑。

尊老愛幼是不按年齡劃分的。也從來沒有按年齡劃分的這一說法。就算是70歲的老大爺也得尊重100歲的老爺爺。

尊老敬老,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老人不僅默默為我們付出,撫育我們成長,是我們真正的“親人”,也是老人們也是我們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而愛幼護幼,更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只有青少年茁壯成長,國家才有希望,我們的民族才會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孟子·梁惠王上》裡面曾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可能就是對於“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早的論述了。

孟子認為:從尊重愛護自己老人和幼子延伸到尊重愛護別人家的老人和孩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仁”,所謂“仁”者,就是要胸懷天地,要對萬物充滿尊敬愛護之心包容之心,才能真正的做到君臨天下。孔子也強調“仁”的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另外在我國最早的啟蒙教育書籍《三字經》中也時時不忘強調尊老愛幼這一概念,“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所以,我們無須要疑惑是不是該劃分年齡段去尊老愛幼,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人,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更要抗起責任,讓我們的傳統美德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當然在面對“壞人”是我們要敢於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乘風破浪浪人


尊老愛幼是一種美德,不需要年齡劃分。你我都是成年人,我尊重你難道不合乎規矩嗎?難道你會不樂意嗎?我們要創造一個和諧社會,就要做到,我尊重人人,人人尊重我。


於兆太


尊老愛幼:一個是輩分之分,一個是年齡之分,一個是上階與下階之分!一個是有名聲名望的人與一班人之分。對所有的人都尊重珍惜,以禮動人。


用戶264483057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孔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清楚就告訴我們:把敬愛自己的老人之心,推展到所有的老人,把疼愛自己孩子的心情,拓展到別人的孩子身上,所以說,尊老愛幼,是在提倡一種仁愛之心,並不需要預設什麼前提而區別對待。




退休職工老於


尊老愛幼,沒有年齡限制,沒有前提,都要做到!為老不尊的人,畢竟是少數,該講道理講道理,儘量不要用惡劣的方式去對待,第一我們惹不起,第二顯得自己沒素質!狗咬你一口,你也不能低下頭再咬它不是!


正能量國學匯






全利53


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實年齡上沒必要很明顯的劃分,像和睦友鄰一樣,懂得尊重和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世界才會更加美好。尤其是年長的和年幼的,我們更應該用心去呵護。


原來是星兒朵朵


我覺得沒前提。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色即是空710


愛幼不需要前提,尊老要看看那個老人的人品道德如何。不值得尊重的老人還是保持距離為好,老而不知自重的老人,除了他的家人,不相干的外人敬而遠之是明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