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惜命最好的方式,是不作死!生死有命,健康是求不來的!

全文共約6000字,閱讀需要35分鐘,可收藏慢慢品讀

人活著的目的不是追求健康,而是趁著自己相對健康,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所有保健品都是騙人的

所有被傳銷、直銷洗腦的人,都是深深地相信自己是在幫助他人,相信自己正在從事最偉大的事業,自己正在做無比正確的事情。

預防醫學,屬於公共衛生事業,疾病預防的概念,流落民間,必然被騙子利用。

治未病、調理、亞健康、酸鹼體質……民間諸多防病理論都有欺騙性質。連增強抵抗力的說法,幾乎都是濫用,沒什麼可信度,這一點,很多醫生自己都被騙了。

醫生的說法未必是真,很多專家教授,自己也上保健品的當。這說明一件事,保健品作為商品,滿足的心理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和它是否真的有效無關,和購買者學歷如何知識水平如何無關。主要是不差錢,吃不死人。

1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這句話:“健康是1,其他都是0。1沒有了,後面再多0也沒有用。“這句話本身沒有毛病,但是理解上卻出了毛病。

各種關於醫療保健的騙局,都會引用這句話,並且非常有說服力。

“健康很重要,我們一定要努力保持健康。”

“xxx讓我們遠離疾病,擁抱健康。”

“爭取健康,是我們這輩子重要的事情,因為如果健康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一個人,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追求健康,這人的身體得糟糕到什麼程度?恐怕是活不過成年的吧!一輩子都在為健康奮鬥,最後都死了!

“你為什麼而活著?為健康而活著,如果沒有健康,生活還有什麼質量?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健康最重要,所以要養生,預防大於治療。我們要努力做到不生病。”

——然後就找了個風水寶地,也不工作了,天天吃有機食品,每天打坐,又空閒就研究長生不老藥。

……

人們關於健康的諸多說法,都不過是美好願望下的邏輯意淫,根本就不存在。

健康,不是你可以主動爭取的

之所以大家會犯這樣的錯誤,並由此滋生如此龐大的健康產業、亞健康產業市場,並且還在無限膨脹,就是因為人們製造了這樣一個錯誤的邏輯前提:健康,可以主動爭取。

說“健康是1,其他都是0,1沒有了,其他也都沒有了”這句話不過是站在唯物主義的哲學觀上,對無奈人生的客觀陳述而已。翻譯成人話就是: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無論你當前身體如何,疾病還是健康,貧窮還是富貴,強壯還是殘疾,總有一日,我們都會徹底失去健康,告別這個世界。到那時候,伴隨我的財富、名譽、金錢、地位也都隨著我們的離開,煙消雲散。

健康,是形容我們生命中相對良好的狀態。還能多人無法理解,健康多好啊,你說的不是健康,而是活著,而我們要的病不只是活著而已,我們要活出健康來!

這種人是典型的無病呻吟,什麼叫出活出健康來?

健康原本就是個形容詞,而不是名詞。我們每個人,都處於不同程度的非健康狀態,這世界上就不存在理想狀態的健康,關鍵看你以什麼為參照。智商不如人,都會被罵做有病。我們需要構建自我健康狀態的認知,也就是說,你得清醒地認識到,你現在就是健康人,然後你才有辦法正常得生活、學習和工作,你才能心無旁騖的去奮鬥事業創造價值,實現人生巔峰。

幹“活出健康來”這種事的人,本身就有病。而,說“活出健康來”這話的人,就是來騙錢的。

人活著的意義,不是為1努力,而是為0努力

人生一輩子猶如白駒過隙,每個人的生命長短都不一樣,有的人一輩子波瀾壯闊,有的人一輩子平淡無奇,有人名垂青史,有人遺臭萬年。這些都是什麼決定的?不是1決定的,而是0決定的。

一個陳述事實的句子,竟然被當作雞湯,灌醉大家這麼多年,我也是醉了。

人無病無災的時候,去跟人講什麼“健康是1,其他都是0,你可把1守好了啊!”這他麼都是騙子。而真正有病,或者面臨某種危險,生死攸關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我先要命,其他什麼都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捨棄幾個0,我留下了1。留下 1是幹嘛用的?繼續書寫更多的0!

這才是生命的意義,健康的價值所在!

關於疾病和健康的邏輯錯誤,還遠不止於此!

2

良醫治未病是個騙局“有病要治,沒病,編個病也要治!”

惜命最好的方式,是不作死!生死有命,健康是求不来的!

現代預防醫學起源於流行病學研究,通過政府層面的努力,人類解決了很多過去造成人口大面積死亡、傷殘的流行病、傳染病、慢性病。

預防大於治療,在公共衛生層面,具有非常重大的社會經濟學意義。

然而,預防大於治療這句話流落民間,就存粹成了騙局。

民間針對疾病的預防,自己能做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一個字——“躲”。

躲避寒冷——防感冒

躲避酷熱——防中暑

躲避已經感染的病人——防傳染

躲避花粉——防過敏

……

民間有各種增強抵抗力的說法。

人之所以生病,都是抵抗力不好導致的。而實際上,人的抵抗力如同成年人的升高,是固有的,有免疫力缺陷的人,那都是先天缺陷,那也沒辦法提高。而,對於普通人,抵抗力如何,就如身高一樣,擺在那裡,用就是了。提高是沒有辦法提高了,這輩子都沒辦法提高了,但是想要摧殘它,卻有很多辦法。比如,熬夜、吸毒、過度疲勞、抑鬱自殘等。

對於一個不存在營養不良的人,不需要通過飲食、營養去增強抵抗力。

對於一個不缺乏運動的人,也沒有辦法通過運動鍛鍊增強抵抗力。

對於一個不缺少隨眠的人,也沒有辦法通每天多睡48個小時增強抵抗力。

很多人,包括很多醫生在解釋病情的時候,會把各種感染、各種疾病、各種腫瘤的原因,解釋為抵抗力不好。其實,這不過是醫生面對疾病發生而無可奈何的託詞。

人在絕大多數生命歷程裡,都是在和疾病、病毒以及各種病痛共存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不可能完全割裂開來。

沒有病的時候,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得什麼病。家裡有人可能得了胃癌,於是我們想盡一切可能做到的去預防胃癌,然而我們病不知道,胃癌,對我來說,可能根本就不會發生,我可能此生都不可能遭遇胃癌。而對於將來會得胃癌得人,無論如何預防,最後還是得了。

再舉例,家族性結腸多發性息肉病的家庭成員,明明知道自己會是結腸癌的高危人群,也不可避免的一個家庭裡好幾個人都死於結腸癌。

甲說:我剛治好了一個很重的病人。

乙說:你這算什麼,我的病人,我從來不會讓他發展到這麼重,很早期的時候,我就給他治好了。

丙說:他們這些都是小兒科。吃我的藥,能讓你們沒機會生病!

所謂治未病,都是吹牛逼吹出來的。給沒病的人治病,不用承擔任何風險,不存在任何難度(因為本來就沒病),還永遠不愁病人源。尤其是達官顯貴,如果沒有這個概念存在,古代那些達官顯貴的保健醫生,哪來這麼多活兒幹,哪來這麼多賞錢拿?就算不為了賞錢,老闆就算沒病,也怕死吧,老闆怕死你總得做點什麼吧,你要想做點什麼,總得有個合理的解釋吧。“治未病”,這個核心理論把所有核心痛點都解決了。

這“治未病”的概念,不光在顯貴中特別好使,在民間也一樣好使。雖然對於普通平民,原本就不存在“治未病”這回事兒,他們沒有這個本錢去沒病找病治。

但是老百姓的病,要比達官顯貴的病要重得多,要難治得多。碰瓷的事兒,不分朝代。哪個朝代,你醫死了人,都是件不得了的事情。但是,有了“治未病”這個概念,這事兒就更好解釋了,之所以不好治,都怪你沒預防,平日裡不調理。老百姓也覺得,這說得對啊,然後很容易也就認了。

疾病三級預防的概念:

(一)第一級預防

第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或初級預防,主要是針對致病因子(或危險因子)採取的措施,也是預防疾病的發生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

(二)第二級預防

第二級預防又稱“三早”預防,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它是發病期所進行的阻止病程進展、防止蔓延或減緩發展的主要措施。

(三)第三級預防

第三級預防主要為對症治療。防止病情惡化,減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復發轉移。預防併發症和傷殘;對已喪失勞動力或殘廢者通過康復醫療,促進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復,使其恢復勞動力,病而不殘或殘而不廢,保存其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勞動價值的能力。

真正意義的“治未病”,應該是一級預防範疇。

目前可行的一級預防措施包括:

乾淨的食物,均衡膳食合理搭配。避免營養過剩、肥胖。

運動要適度,保持心肺良好的功能狀態,保持良好的體能,能是精神愉悅,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眠要充足,避免熬夜,避免過勞。睡眠,是人修復身體最佳的方式。睡眠缺乏,會讓我們身體來不及修復,各個器官、系統包括免疫機能都會受到影響,從而讓外來生物有機可乘。長時間過勞,一方面容易發生感染性的疾病,另一方面,容易出現身體骨關節退行性變,如各種勞損等。

害物質 需要遠離。明知有毒有害的物質,應該回避。包括石匠工作要戴口罩,避免矽肺病,接觸化工原料戴手套,接觸放射源要穿戴放射防護服等。

疫苗 是最近兩百年最偉大的治未病發明!意義,就不過說了。

在時下流行的大健康產業,亞健康產業中,關於治未病的諸多說法,基本都是謊言。

人們關於癌症預防的理解,基本都是錯誤的。

惜命最好的方式,是不作死!生死有命,健康是求不来的!

這世界上不存在防癌食品,鍛鍊身體也預防不了癌症,癌症也不是因為抵抗力下降才會得的。

癌症的發生,屬於基因編碼層面的意外事件。其發生於基因錯配和修復過程,而基因的意外事件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什麼時候、什麼人可能恰好碰到癌症這個坑,並不能掌控。

“調理”也被濫用了!

所謂調理的真正奧義在於:靠時間累積的自我修復過程。

通常用於身體、心理經歷了嚴重創傷後的康復階段。沒有那麼多藥需要吃,也沒有那麼神奇的食物能帶來神奇的效果。

簡單說就是,不用上班,不用學習,成天閒著,有好吃的可以吃,想睡就能睡,睡夠了伸伸懶腰,轉兩圈的悠閒生活。

對的,真正有意義的調理,就是療養!

每天繃著怕死的弦,或者還在工作與活命之間疲於奔命,你吃什麼靈丹妙藥都起不到所謂的“調理作用”。

3

保健品——現代版的不死仙丹

保健品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產物。歐美國家保健品的出現要比國內早很多。我國保健品這個名詞的出現還是改革開放以後。

人都對死亡和疾病存在先天恐懼。追求永生不老,不病不死,金剛不壞之人,自古有之。

只要不是生不如死,誰都捨不得離開這花花世界。

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永世享受他的戰後成果,不惜勞命傷財,修煉不老仙丹,三千童男童女就這樣被送去了蓬萊。

200多年前,工業文明還未開始,人類的平均壽命才30幾歲,連皇帝的平均壽命也才不足40歲。

很多人不服中醫落後,說現在這麼多癌症,西醫怎麼沒治好,以前怎麼沒有聽說這麼多癌症?

癌症是個老年病,活得久了,癌症自然就多了,皇帝也不例外。平均壽命不到40,還沒來得及呢。皇帝不得癌症,不是御醫好,全靠死得早。

自始皇帝之後,後世君王都能引以為戒,明白了“長生不老藥”都是天方夜譚,不切實際的。但也阻擋不了他們對開發延年益壽的其他丹藥的熱情。

那時候化學、生理學都還沒有,人們如何判斷什麼東西有滋補效果呢?

全屏想象!

其中最經典的就是“以形補形”。一些長相奇特的動物植物,都被納入 滋補藥物的清單。經過歷代祖先的實踐,淘汰了那些有明確毒性的,剩下的基本都保留下來了。包括那些口感並不好吃的:人參、當歸、何首烏等等。

並不是他們有什麼滋補效果,只不過長得稀奇而已。

從現代人衡量人參、何首烏的價值標準也印證了這一點,長得越像人型的,鬍鬚越長越茂密的,價值越高。

惜命最好的方式,是不作死!生死有命,健康是求不来的!
惜命最好的方式,是不作死!生死有命,健康是求不来的!

即便如此,古代宮廷也沒有讓皇帝們擺脫平均壽命40歲不到的命運。

相比平民百姓,皇帝的日子算好過的,他們不會被凍死餓死,沒有營養不良。平民的平均壽命在同等條件下不如皇帝,主要也是物質基礎不對等。

工業文明之後,商業迅速發展。

商業的本質是為賺錢牟利,而最暴利的賺錢方式,是壟斷生存命脈,壟斷食物等消費品。人們為了活命,不得不向高價低頭。但是這樣的壟斷會爆發戰爭。

所以,在戰後和平年代,最賺錢的方式就是利用人心中的恐懼。人們心中有對死亡、疾病的天然恐懼,通過廣告誇大這種恐懼,編造和擴大產品對預防疾病和死亡的作用,可以激發出強大的購買力。保健品市場應運而生。

還有一種賺錢的方式,就是利用心中的慾望,最普遍的就是對金錢、財富的慾望。

所有能抓住人基本需求和原始恐懼的商業模式,都是能賺錢的。

如:對生命的需求、對繁衍的需求、對性的需求,對認同感、存在感的需求,對好奇心、獵奇感的需求,對懶惰的需求;對死亡的恐懼、對疾病的恐懼。

隨著戰後經濟逐漸繁榮,人們對生活要求越來越高,不老不死不病這個需求的商機就來了,保健品市場蓬勃發展,隨之繁榮起來的詞彙就包括:治未病、亞健康、調理等等。還有各種增強抵抗力的濫用,連醫生自己都信了。

惜命最好的方式,是不作死!生死有命,健康是求不来的!

保健品,不屬於藥品,卻聲稱具備防病治病強身等功效,卻不受藥品監管相關法規監管。保健品存粹在商業規則下存在,商業的土壤,必然飽含著誇大、欺騙的成分。

商業社會中,無時無刻不存在欺詐!

沒有可信的數據支撐,你談什麼預防和治療?

我說保健品無一例外,都是騙人的,很多人還不服氣。說,保健品或多或少都有調理的作用。

你一說調理,我又有話說了。調理個屁,身體平衡的穩定,靠的是內在自我平衡,外力介入,只會打亂身體自平衡的調整機制。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的疾病需要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用久了,身體自己的皮質醇就不分泌了,突然停藥的話,分泌皮質醇的器官還沒反應過來,就會出現“腎上腺危象”,這會是致命性併發症。

這是通過藥物強力介入生理平衡機制後的情況,而對於那些通過所謂保健品介入的,不痛不癢的調理,必然被完全淹沒在身體強大的自我緩衝機制當中,和吃白米飯的效果差不多。身體的生理緩衝能力,是人能正常存活的基礎,如果身體已經失去了這種調節能力,需要通過外力介入調整的話,這就不是“治未病”了,是已經病了,明確需要治療了。如果外力介入依然不能恢復,那人也基本上沒救了。

生命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神秘,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醫學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發達。

保健品它的商業定位就已經決定了,百分之百都存在欺騙的成分。

無論是預防疾病還是治療疾病,都屬於醫療範疇。

任何一樣東西,要想證明它有明確的治療或者預防作用,就必須要有臨床研究試驗,要有數據的支持,這樣才值得信賴。

臨床研究一般分為幾個階段。最開始是實驗時間段,我們從分子機理上有一些發現。我們從理論上推斷,某些物質作用於人體,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如果是藥物的話,我們先要做動物實驗。我們要觀察這些藥物在動物身上的毒理反應和藥理反應。動物實驗明確了毒理和藥理反應以後,通過倫理學的論證,可以在人身上嘗試的時候,我們就要找志願者在健康人身上做一期實驗。瞭解這種物質在人體的藥代動力學。

如果已經可以確信這個東西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的做研究,看看它對人體是否會產生我們所推斷的那些效果。

如果研究數據證明,這個東西真的有治療某種疾病或者預防某種疾病的作用,臨床上就會把它當做正式的藥物推廣,或者通過公共衛生部門進行推廣。

比如碘用於預防大脖子病。國家會推行在缺碘的山區給青少年發放碘劑,並推行食鹽加碘的政策。

阿司匹林有預防血栓,降低心腦血管突發事件的作用,臨床上就會給那些高血壓的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長期口服阿司匹林。

保健品為什麼他不能成為藥品?就是因為沒有數據,真的能夠證明他的那些預防疾病的價值。

包括我們現在所非常熟悉的各種宣稱能夠抗氧化抗癌的食物,沒一個不是騙人的。各種抗氧化的說法,也不過是在分子機制裡邊有一些科研論文,被一些商人拿來炒作,最後生產出了各式各樣神奇的保健品。

包括各種宣稱能夠提高抵抗力的東西,都是沒有客觀依據的。

甚至所謂的酸鹼體質的理論都是人家杜撰出來的。但是就是因為這個理論被保健品市場大用特用。忽悠老百姓幾十年。

惜命最好的方式,是不作死!

生死有命,健康是求不來的!

珍愛錢包,遠離騙局!

為什麼這麼多人會選擇相信保健品,而不相信正規的醫院和醫生?

為什麼保健品惹的禍又要中醫來背鍋?

保健品到底有麼有保健價值?生活中又應該如何預防疾病?

萬一真遇到重病不治,我們又應當如何面對死亡?

有人能說,“追求健康,是一輩子的事情。”

我說對,努力了一輩子,大家都死了。

有人說,“預防大於治療,所以要養生,要防患於未然!”

我說對,但是得病之前,你怎麼知道你要預防的是哪種病?請問你怎麼防患於未然?

關於疾病和健康的道路上,又太多坑。

有人被坑了,很慘。

其實,也有人自己進去了,很開心。

對於一個癌症家庭,需要治癒的不僅僅是患者本人,而是整個家庭。

關注郭大夫科普時間,為你呈現不一樣世界觀,讓你震撼,讓你脫胎換骨!

(←_←)大忽悠來了!

小板凳坐好!

這雞湯有毒!

郭大夫科普時間,專注於醫學科普,

告訴你關於疾病和健康的真實邏輯。

有時候,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喜歡,你就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