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那年,我去宜洛煤礦看三姐


那年,我去宜洛煤礦看三姐

那年,我去宜洛煤礦看三姐


唐代著名“鬼才”詩人李賀故里,宜陽縣錦屏山北麓有座宜洛煤礦。1969年9月3日,礦上來了一批從伊川縣招收的新工人,我三姐名列其中,9月26日三姐在宜洛煤礦過的16歲生日。在上一年因父親去世,三姐和我不再上學了。

三姐從礦上來信,告訴母親,她在礦上一切順利,分配到了宜洛煤礦機電隊當鉗工,說要從礦上回家,得乘火車到洛陽再轉車才能回家。從伊川去礦上,得到關林南站火車站乘車。那年代交通極不方便,別看是鄰邦縣也沒有直接互通的公共汽車。到12月的一天,母親問我:“想去宜洛煤礦看你三姐嘛?”我立即說:“想去。”現在意識到應該是母親很不放心三姐,讓我代她去看望三姐在煤礦啥樣?母親千叮嚀萬囑咐我,在路上誰問你去礦上找誰,一定要說是去找你哥,母親不放心的模樣此時此刻想起,讓我心痛無比,35年前母親去世,我再也聽不到母親囑託的話語了。第二天,雪後初晴的一大早,我沿著洛欒公路向關林南站走去。該問了,咋不乘客車去呢?那時縣裡一天僅發一班車,更重要的是不捨得花五角錢買車票。一副畫面永遠定格在我腦海深處,一個少年踩著殘雪,順著洛欒公路,一步一步向關林南站的目標行走。我清楚地記得,應該是走到伊川槐樹街村,問路口的人,關林南站是不是快到了,人家回答:“關林南站離這裡還遠的很。”後來才知道僅走了一小半路。走到龍門石窟,那時的龍門石窟隨便進,在石窟的清泉裡喝了水,繼續趕路。終於到了關林南站,買了火車票,候車室的窗戶玻璃碎完了,候車室裡很冷,外面路基上因為午後太陽,反而暖和些。又一畫面定格,一個人坐在路基上應該也是等著候車,他入神地在看一本小說《邊寨烽火》,我坐在他的上方,他看著書,我也跟著看,不知不覺書快看完,也該上火車了。


那年,我去宜洛煤礦看三姐

那年,我去宜洛煤礦看三姐


到了宜陽火車站,下車一看是宜陽化肥廠,問路人,到宜洛礦咋走,人家說:“離礦上還有點遠,你跟著走吧,我也到礦上。”摸黑走到礦上十字路口,那個人給我指了宜洛煤礦機電隊大約在那裡,就分手了,我一路走一路問,終於到了三姐上班的地方,真巧,那天三姐上小夜班正好在班上。看到我驚訝地說:“你怎麼來了。”二話不說帶我到礦上食堂,給我買了兩個鍋盔饃,那好吃的滋味現在想起來還是很香。第一次在工作場所,見到穿著寬大工作服三姐形象讓我永記,後來三姐說:“當時她穿的那身工作服是最小號。”等到三姐下班,三姐帶我到男職工宿舍樓,請宿管員找到有人休探親假,空出來的床位。記得那是個二層樓,有暖氣,我第一次住在了有暖氣的房間。早上三姐從女職工宿舍樓過來,三姐問我:“想吃啥飯,這裡有好幾個食堂,花樣可多了,有牛、羊肉湯,有小米湯”,那天早上我們喝了羊肉湯。

在礦上的幾天,三姐帶我到她宿舍看了看,宿舍裡別的姐姐們知道我是三姐的弟弟,噓寒問暖熱情地招呼,讓我可感動。到三姐工作的場合,知道了機電隊是保障礦井出煤的重要單位,鉗工是修復井下損壞設備的工種。有個熱心小夥子,用廢鋼鋸條給我磨了玩具劍、刀。三姐還帶著我看了礦區全貌,近處火車鳴笛,拉煤汽車穿梭,遇到的人都是急匆匆趕路,臉上洋溢著笑容,一派繁忙景象,真是沸騰的礦山,遠處錦屏山頂皚皚白雪和地面黑色泥漿呈鮮明對比。整個礦區有辦公樓、礦醫院、礦俱樂部、礦學校、幼兒園、家屬區、小賣部,但商品大部分得要票證,像個小社會。還讓我嚐遍幾個礦食堂的食物,怕我無聊,找了《呂梁英雄傳》《鐵道游擊隊》《晉陽秋》小說讓我看,這幾本小說對我以後喜歡讀書影響很大。還清楚地記得,我和三姐還到礦上的俱樂部看了朝鮮電影《看不見的戰線》,電影是部反特片,情節驚險刺激,女特務以鋼琴傳遞情報,最後被朝鮮公安破獲抓捕,保護了國家安全。


那年,我去宜洛煤礦看三姐

那年,我去宜洛煤礦看三姐


幾天後,礦上的班車載著休假的職工去洛陽玩,三姐帶我乘班車到宜洛煤礦駐洛陽辦事處,辦事處設在洛陽老城,我和三姐在老城逛了逛。三姐託休探親假的伊川老鄉帶我回伊川。給我五元錢,十斤糧票讓我帶回家,三姐那時每月工資21元,剛剛領了2個月工資,每月糧食定量45斤。現在想來那五元錢對三姐來說可是一筆鉅款?我第一次走出家門,圓滿完成了宜洛煤礦之行。雖然後來我陸陸續續又去過宜洛煤礦多次,但是第一次去的情景歷久彌新令我難忘。

若干年後,給我做玩具劍、刀熱心的小夥子成了我三姐夫,三姐夫除了業務精湛,寫的毛筆字媲美書法家。十多年前三姐從宜洛煤礦幼兒園老師崗位上退休,三姐夫近幾年也從宜洛煤礦機電隊黨支部書記崗位上退休。他們現在在家帶著兩個孫子一個孫女忙併快樂著。“雄雞一聲天下白”可能是他們教育得法,也或者是“鬼才”詩人李賀故里文化傳承基因強大,三姐家10歲大的孫子能掌握背誦600多首詩詞,在1萬多人河洛詩詞大會海選中勝出,小孫女也能背誦100多首詩詞,最小孫子也能背誦200多首詩詞,真是可喜可賀。

欣賞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讀書狀態。

嚮往從容,簡單,平和,“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人生境界。

退休後,揀起筆在省級紙媒體,期刊發二十多篇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