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報志願時,幾個大學之間應該有多少分的差距最好?

手機用戶55168997361


  高考志願多個院校之間的分差值多少合適?這是個靈活性很強的問題。個人認為,只要把握好幾大原則,院校間的分差值可以靈活把握。

  一、把控好總梯度,保底學校要保得住

  考生每個批次可以報考多所學校,但只能被一所學校錄取,等於是考生用多次機會來衝擊一次成功。個人認為,要有兩個目標:一是不滑檔,二是不過度浪費分數。

  要實現兩個目標,就要合理進行志願間的梯度設計。我們常說的“衝穩保”策略,就是梯度設計的一種形式。但是否衝一衝要因人而異,穩、保兩部曲則是每個考生都必須的。在此著重談一談保底幅度的問題:

  保底幅度關係到整批志願的安全性,保底學校一定要保得住。保底幅度大小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如高分段的考生,保底幅度可以略小一些,如630分以上的考生,可能有20多分的保底幅度就可以了;中低分段的考生可能保底幅度要大一些,如達到30分以上。另一方面,與保底的院校數也相關,如本批次只能填報5-6個院校,則保底院校最多隻能安排2個,此時保底幅度要適當大一些;如果本批次可填10個以上院校,則可以安排3個保底院校,保底的幅度就可以小一些。

  保底學校的選擇也講究一些原則,一般建議選取招生人數相對較多、錄取線相對較穩定的院校;另一方面,選擇保底學校時,以錄取到其最高分專業為上限,確保自己被保底學校錄取時也不吃虧——如600分的考生,選擇一所最高分專業錄取線才590分的學校,顯然並不划算。

  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院校間的分差值可以靈活把握

  在合理確定保底院校、排除滑檔風險的情況下,其它院校間的分差值可以靈活把握,正常情況下,3-10分都是較常見的分差,局部零梯度也是允許存在的。

  我們以一個550分的考生為例,假設可填10個院校,其安排2-3個院校保底,保底學校預估投檔線在530-520分之間;選擇2個學校作為衝一衝,選擇預估投檔線略超550分的學校;剩餘的5-6個院校,則可以在550-530這個分數區間,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而完全不必拘泥於平均梯度值,甚至在局部出現零梯度也是可行的——如某個狹小的分數區間有兩三所自己很喜歡的學校,或者有兩所預估投檔線不相上下的學校,都是可以同時填報的。

  簡而言之,我們對保底學校的選擇,關係到整批志願的安全性。選取保底學校時,要從保底幅度上保得住,同時也要以不浪費分數為原則。在此基礎上,其他院校間的梯度差可以靈活把握。

  我們所填的整個批次多個院校志願,要構成這樣一個格局:從左到右整體上按高、低分排序,且確保有至少一所學校能被成功投檔,而越往左邊的學校越好,越往右邊的學校能錄取到的專業越好,無論錄取到哪一所學校,我們都不存在著分數上的吃虧。

 個人淺見,歡迎討論。我是高考志願指導的梁老師,歡迎關注!


高考志願梁老師


一本填報志願有六所學校,一般第一志願都建議學生去衝211的學校(高於你分數20.30的學校),每個志願間差10分,五六志願要選墊底的學校(高於學校的投檔線20,30)。去年幫幾位朋友的子女填報志願,都上自己心儀的大學,其中一位理科生成績是499分(福建一本線是490分),我幫他選擇第一志願填報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2017年在福建的投檔線只有高於一本線10分),第五第六志願是填報:濟南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最終他被湖南工業大學錄取,就讀第一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類。湖南工業大學文理科在全國各省都作一本招生。)


多營936


“衝、保、穩”是填報志願時公認的最優填報策略(有些人還加了一個“墊底”檔次),那麼有人就想問這幾個檔次之間分差定在多少為好?我們一起簡單瞭解這個問題。

填報策略的背景

填報策略存在的背景是填報側的不確定性。錄取側即教育管理部門和院校是確定的,因為招錄政策及招生規模是既定並公示於眾的,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志願填報時,有多少人填報某個具體院校的具體專業是沒人知道的。這與填報側,即考生、家長以及填報服務方(如筆者)掌握的信息、作出的判斷有關。

因此,“高分低錄”即分數較高卻去了低於自己分數不少的院校,以及“低分高錄”即上了預測高於自己考分水平的院校的情況客觀存在。

不確定性導致了填報結果上的巨大差異,填報策略也因此有了意義。

各檔次分差建議

科學地講,以固定的分數來確定各檔次院校並不十分合理。因為不同分數段每分內相差的人數是大不相同的,如高分段一分可能有幾十或者100人左右,而到中分段一分可能就有幾千甚至上萬人。而錄取時,院校是按照排名從高到低錄取的。

因此,我建議最好是按照排名來確定各檔次院校,即先找到自己所處的全省排名,然後在往年錄取該排名前後考生的院校中進行選擇填報。

具體要說到分數,我也給出自己的建議。以9個平行志願為例,可以分為3個檔次,第一檔次即衝刺類選擇錄取分數高於自己成績10分範圍內3個院校;第二檔次即穩妥類選擇低於自己成績10分範圍內3個院校;第三檔次即保底類選擇低於自己自己成績30分範圍內3個院校。

簡單說,就是+10分、-10分、-30分。

當然,這只是一個指導性的建議,需要到具體操作中進一步鑑別、評估、判斷後靈活運用。

我將持續為大家分享高考和志願填報方面的信息和技巧,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高考錦囊


你說的這幾個大學之間應該是多少分的差距,其實就是志願院校之間的梯度。

對於這個梯度的問題,結合個人這些年來填報志願的經歷,個人認為他是沒有固定的一個數值的,各個院校期間的這個分數差(一般是指投檔線的分數差)的行程,其實就是考生在填報志願時的一種需求的體現,這個需求完全展現出來,這個梯度差也就水到渠成的展現出來了。

對於現在許多家長或考生,都是在刻意的去追求這個所謂合理的梯度,到底是3分、5分、10分、20分、甚至更多分,其實就是一個自我需求不明確 的體現。當你去可以的追求這個所謂的梯度的時候,你有時很容易出現,一上全上,以下全下的局面。因為每個院校之間,在每年的梯度不是你能控制的,要是能夠控制也就不可能出現2017年天津大學兵敗黑龍江的烏龍情況了。

對於志願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針進行,我們選擇的大學再多最終只能上一所,選擇的專業再多,也只能就讀一個,所以我們要目標明確,要結合自身的特質以及相應的成績,將你目標定位準,拿下自己的想要的大學及專業即可。至於所謂的衝、穩、保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退可攻近可守。

志願方案是完全個性化的東西,如果你非要用一個所謂的標準梯度來完成,那麼這個志願方案可能就不是你自己的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評論區留言,或在每晚7:40分的頭條或西瓜直播期間現場提問。

我是高考志願規劃師趙老師,歡迎大家關注高考前哨站,瞭解相關報考知識。


高考前哨站


其實針對平行志願考生的想法就是能夠有效的利用分數而已,至於說多少分的差距,其實很不準確,甚至說位次都只能是作為參考依據中的一項而已。


報志願其實不僅要重視,更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在學校和專業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讓概率預測替代可能性


有了高考分數,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有機會報考學校專業的錄取概率有多大,直接參考歷年分數線的風險比較大,我們採用更為科學的錄取概率預測進行判斷。下面以某省考生報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具體看下。

我們得到了不同高校專業的錄取概率預測結果,其中概率<25%基本就沒戲,不再細分。


讓概率結果替代風險排布


由於每個人對風險的態度不一樣,決定了每個人對上述概率預測結果不同的使用方式。按照大家慣常的思路,基本可以參照下面的建議:

可以參照下述步驟形成最終的志願報考方案:

當然,無論是錄取概率預測結果,還是上述對預測結果的使用思路都僅僅是為你的最終選擇提供借鑑,能否做到既保專業又保學校還要結合具體情況分析。

更多學校&專業概率預測信息請登錄七星導學平臺查詢。

歡迎評論、分享、轉載(需註明出處),答主保留對篡改本答案內容及圖片,或進行歪曲性解讀等行為的法律訴訟權利。


孫文祥:雙博士後,教授,先後在國內外9所著名高校學習、從教,獲國家、省部級科研獎勵12項,七星導學平臺創始人。


孫文祥教授說高考


大文大理由於絕大部分省份實行了大平行志願投檔;考生報志願時按照闖穩保的梯度進行選報高校排序。每個高校志願之間拉開多少梯度,結合不同批次合併情況分具體情況。

一、本科批次全部合併的省份,高校志願一般在10個以上:

這種情況,根據我多年服務一對一報考經驗,闖的高校建議可以放上2個,這兩個高校之間拉開3-5分的差距;從第三個高校開始,作為穩的高校,闖的高校與穩的高校之間分差拉開5-8分左右;每個穩的高校之間分差。在2-3分左右;最後留1-2個高校作為保的高校,穩的高校與保的高校之間分差拉開10分左右;保的2個高校之間拉開3-5分左右,整個志願單高校梯度分數拉開在30分的樣子。這樣整個志願單就比較科學,不會出現分數浪費;也確保可以被錄取。

二、二三本合併的省份,高校志願一般一本5-6個,二本8個左右:

這種情況,一本志願闖的高校建議只選1個,穩的高校3-4個,保的高校1個,闖與穩的高校之間分差拉開10分左右,穩的高校之間拉開3-5分;穩與保的高校分差拉開10分左右。二本志願報考高校之間分差與第一種本科批次合併分差拉開距離原理一樣。

三、批次還沒有合併的省份,一本、二本、三本基本上都是6個高校志願:

這種情況下,每個批次志願均按闖穩保的梯度進行志願填報,闖的高校建議只選1個,穩的高校3-4個,保的高校1個,闖與穩的高校之間分差拉開10分左右,穩的高校之間拉開3-5分;穩與保的高校分差拉開10分左右。

該圖片中的分數建議,在批次合併情況下統一往上加20分模式選高校。

當然,大平行下填報志願,大部分家長考生目前都能操作,但如何進行精準志願填報,還需要考量很多東西,考量考生的職業方向,地域、家庭背景、高校錄取規則,專業錄取的可能性,儘可能不被脫檔或專業調劑等等。如需做到這種精準報考,建議可以諮詢報考專家。

我是周鷹老師,12年只專業專注高考志願規劃事業,不從事其他業務。術業有專攻,潛心研究升學規劃。每年專家一對一服務幾百名考生家長,分佈全國各地,尤為廣東、山東、河南、河北、陝西、江蘇等地比較多。如需要更細緻的專業服務,可以關注我,私聊。這裡我粘上一個我的真實的一個一對一服務的2017年報考志願表,供考生家長參考(該考生闖進北京建築大學城鄉規劃專業錄取):


高考志願報考專家周鷹


許多專家老師從理論上已經講的很透徹了,我從實際操作當中講講個人見解。

填報志願時分差和梯度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確定幾分是一個梯度。

一,高分段,中分段,低分段分差梯度不同。

高分段考生人數較少,根據考生位次和分數基本可以確定目標院校,分差和梯度不需要太大,保底學校適當拉低點就行。中低分段考生就不同了,同分人數1000人以上的比比皆是,分差梯度必須適當拉大。衝的學校只要沒有不能接受的專業分差多大也行,難免撿漏。穩的學校多報幾個,分差相對不要拉開太多,也可以部分無分差填報,最後再選兩個低於目標院校20分左右的學校保底就行。



二,選學校和選專業分差梯度不同。

有的考生先保證學校再看專業,有的則是保證專業前提下再選學校。如果你首選學校,那麼分差就不需要拉大。如果你是先考慮專業,那麼分差梯度就要大點。因為每個學校裡各個專業之間的分差很大,比如天津醫科大學2017年在山西最高分3+2臨床572分,最低分護士549分,相差23分。如果你報臨床專業就要高於自己的分數20以上才行,也就是分差梯度要高20多分。如果你報護士專業有一兩分梯度就夠了。這種情況不能按學校投檔線而應該按專業投檔線增減分差梯度。



三,熱門學校專業和冷門學校和專業分差梯度不同。

學校和專業的冷熱程度、分數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去年升入一流學科的雙非大學和升入雙一流大學的211大學,分數肯定要比往年增加許多,比如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剛升入雙一流,填報這類學校分差就要大一些。熱門和有發展潛力的專業也是這樣,同樣學校同樣專業每年分數增幅較大,這類專業就要增加分差高度。比如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在山西招生情況,近三年最低位次分別是43271.45851.49765,年比減少3614位和2580位,換算成等位分年增加10分和11分。填報這類專業就要適當拉大填報梯度。


浪淘沙liu


儘量按省排名次去參考選擇,分數做參考是其次。


國計民生5


20分左右,更要專業的分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