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雲南臨滄萬名幹部“規劃鄉愁”

人民網臨滄4月3日電 (記者徐元鋒)在雲南永德縣亞練鄉工作的肖雲祥,近期沒少往老家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跑。他的家鄉是一個名叫那京的傣族村落,依山傍水物阜民豐。肖雲祥回鄉不為別事,所忙的是作為牽頭人,為老家出一份發展規劃。今年1月份以來,臨滄市啟動“萬名幹部規劃家鄉行動”,要求農村走出來的機關幹部返鄉,助力鄉村振興做規劃。今年春節期間,臨滄的千村萬寨興起規劃潮,至今都在完善進行中。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但臨滄有7800多個村寨需要規劃,按專業規劃每個村三四萬算,將耗資不菲。臨滄市副市長趙子傑介紹,以前專業規劃存在高大上落地難的水土不服現象,且容易造成千村一面。從村裡走出的機關幹部有責任有見識有資源,對家鄉一草一木熟悉,做出的規劃有溫度有特點也可實施。肖雲祥從上小學就開始住校,工作後一年回家兩三次,但一直在鄉村工作,對基層情況熟。他說:“那京要留得住鄉愁,就得集中民智出謀劃策。”

1月21日,臨滄市專門召開培訓會議,全面講解村莊規劃的思路、內容、方法、審批和時間步驟等。要求回鄉幹部牽頭成立規劃小組,根據實地踏勘情況和村民商量提出方案,須合乎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基本農田保護線、林業生態紅線、區域交通控制線、水源保護等,形成“兩圖一書一表一民約(即:自然村村域規劃圖、自然村村莊規劃圖、規劃說明書、規劃項目統計表、村規民約)”。經有關部門審核合理後,再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表決。

那京村的規劃小組迅速成立起來,成員包括回鄉幹部、村幹部、鄉村振興理事會成員。肖雲祥形容小組的工作是“加減乘除”:廣泛徵求村民意見做加法;實地踏勘論證做減法;把規劃融入縣鄉的發展規劃做乘法;通過規劃調整村民利益做除法。那京村的前期基礎好,有咖啡、桑蠶、堅果等經濟作物,37戶人家開了9家農家樂。規劃小組重點放在片區規劃、集體經濟、三產融合上。肖雲祥說:“隨著鄉村旅遊發展,村裡建立協會自我管理勢所必然。”小組長肖雲華對規劃成果“相當高興”,他說:“回鄉幹部有見識有創意,比如雙頭箐那裡,以前是個荒山溝,如今在箐溝裡投放了魚苗,城裡孩子週末來摸魚可喜歡了!”

與那京村不同,雲縣的老許村委會楊家小組地處冷涼山區,群眾主要靠外出務工收入,在臨滄市紀委工作的楊天強成了牽頭人。他認為“回鄉規劃”有三重意義:資源家底理清了,振興思路理明瞭,村民關係理順了。楊天強介紹,楊家小組的規劃小組只花了三四千塊錢,是幾個公職人員自掏腰包湊的,就把村莊排汙、停車場、改造低效茶園、農村公墓都做了。他也坦陳:“規劃農村公墓時爭議比較大,但這正是個移風易俗改變老思想的過程。”

目前,臨滄市已成立三級工作領導小組90個,設立規劃諮詢服務站90個,確定5179名公職人員為自然村規劃牽頭人,組織幹部培訓會一萬五千多人次,製作“兩圖”六千多套。一千三百多個沒有在外公職人員的自然村,通過縣級統籌來解決。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說:“臨滄的農村像夢一樣美,要通過‘我的村莊我規劃’實現各美其美。”他介紹,下一步將推動一批優秀村莊規劃“落地生根”,助推鄉村振興,建設“最美臨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