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專家提醒:女性這個部位是“祕密花園”,別讓這些疾病“摧毀”它

子宮是女性孕育生命的場所。如果把子宮比作一個瓶子,那宮頸就相當於瓶蓋,宮頸位於子宮的下部,是連接陰道與子宮的橋樑,也是孕期保護胎兒,防止胎兒流產的關鍵。因此,宮頸對於女性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但是它所處的位置也特別容易生病。我們時常聽說“宮頸糜爛”、“宮頸炎”、“宮頸癌”這些相關疾病,是不是所有的宮頸疾病都要治療呢?來,我們扒一扒——

專家提醒:女性這個部位是“秘密花園”,別讓這些疾病“摧毀”它

宮頸糜爛:正常生理現象,不用治!不用治!

女性的子宮頸有兩層上皮,與陰道相近、靠外面的那一層是鱗狀上皮,而靠近子宮的、裡面的那一層是柱狀上皮。

女性青春期之前,由於卵巢功能未發育完善,雌激素分泌低下,這個時候柱狀上皮會“安安靜靜”地待在裡邊。

而對於育齡女性來講,卵巢已經發育成熟,雌激素分泌較為旺盛。在雌激素的“攛掇”下,柱狀上皮經常會忍不住“踏出閨門”,往外移出來。於是,在檢查的時候,就會看到宮頸柱狀上皮外翻的現象,這種表現在醫學上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在過往,它有個更為大眾所熟知的名字——宮頸糜爛。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婦科譚曉嫦副主任醫師介紹,過往,很多女性聽到“宮頸糜爛”這個名詞會感覺到很恐慌,也有很多人會將宮頸糜爛與宮頸炎混為一談。但是,早在2008年,《婦產科學》教材中已經取消了“宮頸糜爛”這一病名,而改用“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這一說法。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一種生理狀態。大多數女性做婦檢的時候都容易查到這種情況,但是它不是疾病,也不會誘發宮頸癌。

所以,現在如果檢查說有“宮頸糜爛”的情況,大部分是不需要治療的,除非併發白帶異常(增多、發黃、異味)等炎症表現。

專家提醒:女性這個部位是“秘密花園”,別讓這些疾病“摧毀”它

急性宮頸炎:一過性的感染,輕症好治,吃藥就行

雖說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不是病,只是柱狀上皮“調皮好動”的結果,但是柱狀上皮一直“被要求”待在裡面也是不無道理。因為柱狀上皮的結構比較鬆散,相對起來抵禦外界刺激的能力也比較弱,所以,對於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的育齡女性來說,宮頸感染的機會就增加了。同時,她們的宮頸也會受到來自性生活、分娩、手術等“挑戰”,容易因為機械性的刺激而受損。這個時候,病原體就會“伺機入侵”,引起急性宮頸炎。出現白帶異常、同房出血、還可能合併上行性感染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腰骶部疼痛等症狀。

不過,急性的宮頸炎感染只要經過規範的治療就可以痊癒了,一般來講都是選擇口服抗生素治療,療程也比較短。對於性傳播的引起的感染,比如衣原體、淋球菌所引起的宮頸炎症,可能稍微用藥時間長點。

急性宮頸炎通常都是一過性地感染,只要能夠及時治療,遵循醫囑大部分都不會遷延至慢性。所以,這部分女性朋友不必過於擔心。不過,在感染期間,患者應該注意避免性生活。治療期過後,平時也需要注意性生活的衛生,包括伴侶的清潔工作。

專家提醒:女性這個部位是“秘密花園”,別讓這些疾病“摧毀”它

剛剛講完急性宮頸炎,那麼這兒就來講講慢性宮頸炎。其實,慢性的宮頸炎症可能比急性更常見,很多女性朋友往往之前都沒有急性感染的表現,在婦檢的時候就能發現一些慢性宮頸炎症的表現,比如宮頸納氏囊腫、宮頸肥大、宮頸息肉等等。

1、宮頸納氏囊腫

宮頸納氏囊腫,常常簡稱為宮頸納囊,又叫做宮頸腺囊腫。是突出宮頸表面的,小小的像綠豆那麼大的囊泡,它不屬於腫瘤範疇。很多人也形容宮頸納囊就像是宮頸上長了“痘痘”,是可以自行消退的,所以目前專家共識裡對於宮頸納囊不需要進行特別處理。但是,對於體積較大的囊腫或突出的囊腫,可行燒灼術,將囊腫液體穿刺出,囊腫就會消退。

2、宮頸肥大

宮頸肥大也是屬於慢性宮頸炎的表現之一,就像人的體態有肥有瘦一樣,宮頸也會有肥一點,瘦一點。一般來講檢查發現宮頸肥大,而沒有其他伴隨症狀表現,也是不需要特殊處理的。但是,對於宮頸肥大情況比較嚴重,宮頸腺體豐富,分泌物過多的患者,可行錐切術,將宮頸切除一小部分。

3、宮頸息肉

宮頸息肉在已婚的婦女中也是比較多見的。體積較小的宮頸息肉可能沒有特殊的症狀表現,患者往往通過婦檢的時候發現;而一部分宮頸息肉患者可能會出現陰道出血、白帶異常的症狀,並且也有惡變的可能性(小於1%)。因此,在宮頸息肉的處理上,它與宮頸納囊、宮頸肥大不同,發現宮頸息肉都建議切除。在操作上,處理也是較容易,門診婦科醫生也可以行息肉摘除術,一般用個血管鉗夾住蒂部,擰下來就可。

所以,慢性宮頸炎症在處理上也不是什麼麻煩事。對於育齡女性來講,真正要警惕的是宮頸疾病中的“大魔頭”——宮頸癌。

專家提醒:女性這個部位是“秘密花園”,別讓這些疾病“摧毀”它

宮頸癌:威脅女性的頭號惡性腫瘤,做好篩查及早發現

女性經歷性生活之後,就很容易被一種叫做“HPV”的病毒找上門。據統計,30歲以下的女性之中,80%的都曾經一過性地感染HPV病毒。這其中大部分的都可以通過體內的免疫力清除。

不過,也有的女性由於各種原因,體內被HPV病毒持續感染,一旦HPV沿著宮頸表面進入基底細胞層,並且“侵佔”上皮細胞的時候,就有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宮頸鱗狀上皮病變,也被稱為宮頸癌前病變。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就會演變成真正的“大魔頭”——宮頸癌。

目前,宮頸癌是唯一病因比較明確的惡性腫瘤,它就是由於HPV的持續感染所引起的。一般情況下,要持續感染同一種亞型的HPV病毒1-2年才算持續感染,而且這種感染後也要經歷大概5-10年的時間才發展成宮頸癌。所以如果能在這個期間,將HPV這個源頭給揪出來,那麼就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宮頸癌的發生。

預防宮頸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HPV疫苗以及定期篩查,譚曉嫦主任建議,女性性生活之前可以接種HPV疫苗,可以減少宮頸癌發病的機會;女性在性生活之後,都需要定期進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以及HPV的篩查,兩項篩查最好1-2年檢查一次,如果兩項篩查結果都是陰性,可以3-5年進行一次。如果發現異常,需要進行陰道鏡活檢確診。

女性的宮頸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同時又是非常嬌嫩脆弱的,所以,對於女性朋友來講,不僅平時生活中要十分注意避免它受到刺激損傷,同時也要注意做好防癌疫苗接種、防癌篩查工作,這樣才能對它進行全方面的守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