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脫離中國未遂?日本新年號來源“反轉”的背後

1日上午,日本政府公佈了新年號——“令和”。

脱离中国未遂?日本新年号来源“反转”的背后

按照日本官方說法,這一年號源自日本最早的詩歌集《萬葉集》: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全篇見文末)

脱离中国未遂?日本新年号来源“反转”的背后

萬葉集

在過去1300多年裡,日本的年號用詞一直都選自中國古代典籍。此次安倍晉三及身邊“保守派人士”希望能從日本的古代典籍中選取年號,以體現“日本文化”的特色。

老實說,要做到這一點殊為不易,因為“日本古代典籍”的作者們,往往也都是在漢學教育滋養中長大的。在《萬葉集》詩人們所在的7世紀後期到8世紀中期,正值中國盛唐之世,也正是日本系統學習中國文化的全盛期。在中國購買的書籍繪畫,隨著遣唐使船回到日本後,往往先要送到天皇貴族手中。所以,越是當時的名詩人,越有可能受到中國古籍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這次的“令和”年號也不例外。包括《參考消息》讀者在內,很多網友迅速找出了《萬葉集》文字的原型出處: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張衡《歸田賦》

不僅如此,就連日本網友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脱离中国未遂?日本新年号来源“反转”的背后

日本網友:不僅是“令月”,就連“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自身也出自張衡《歸田賦》中的“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另一名日本網友回覆說:“啊,完全就是這句,感覺出自張衡還是很好的。”

日本網友之所以要說“不僅是‘令月’”,是因為“令月”的說法本身就出自中國春秋典籍《儀禮·士冠禮》的“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應該說,僅從上述出處就能看出,《萬葉集》詩人的漢學修養頗高,當時可稱得上“飽學之士”。他寫下這段序言是在730年,當時是一批友人聚會共飲,各獻詩作,然後彙集成篇。這種風雅做派,也有些《蘭亭集序》年代的影子。而這批詩作中,也多有推崇老莊之意。

當時的歷史積澱如此,若是執意要脫離中國文化的影響,找尋自己心目中的“日本文化”,自然是難上加難。

但為了找到這個中意的年號,安倍和身邊人士似乎也確實是費了許多心。

比如,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有一個說法:為了以防萬一,宮內廳其實準備了一個可以隨時啟用的新年號。在傳說中,這個備用年號是“安久”。

而在此前日本媒體和網友們評出的熱門候選年號中,也有若干帶著“安”字的,畢竟在過去247個年號中,“安”字使用過17次,可算是常用字。

今天,在“令和”年號公佈後,首相官邸方面特地放出消息:此次備選的六個年號,沒有一個帶“安”字的。

脱离中国未遂?日本新年号来源“反转”的背后

身居相位,安倍也是做足了避嫌的功夫。

不過,這還是避不開日本網友們的編排。有日本網友“赫然發現”,在“令和”兩字之中,可以視為嵌有“安倍”(Abe)兩字的片假名“アベ”。

脱离中国未遂?日本新年号来源“反转”的背后

這在古代,也算是有“不臣之心”了?

不知安倍看到這個說法,會是何種心情?

花絮至此,言歸正傳。“令和”年號語出《萬葉集》,也沒有問題,畢竟當年的詩人只是化用,且前後文字頗為淑麗,並非抄襲洗稿。在“初春令月”時節,祝願日本這個鄰國能夠真正走上“氣淑風和”的道路,堅持做一個和平美麗的國家。

最後,讓我們來共賞一千兩百多年前那位熟讀漢典的日本詩人,所寫的這段美文: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加以曙嶺移雲,松掛蘿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雁。於是蓋天坐地,促膝飛觴,忘言一室之裡,開衿煙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據情?請記落梅之篇,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聊成短歌。

——《萬葉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