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懷疑,意味著我不配


懷疑,意味著我不配



阿梅最近交了個男朋友,本來自己挺滿意的,最近卻被媽媽的話攪得心煩意亂。

媽媽說你得防著點他,一個外地人,鳳凰男,指不準是為了什麼和你在一起呢?還時不時給阿梅發《鳳凰男的主要特徵》、《嫁給鳳凰男的女人,後來都怎麼樣了》之類的鏈接。

阿梅解釋很多遍,人家不是鳳凰男,只是隔壁城市的人而已,而且他是家裡獨子,父母都是高級老師,退休了還被學校返聘,家裡沒有負擔的。

媽媽說,那也要防著點,說不好他是為了咱家的房子呢?

阿梅簡直要暈倒,就為了咱家那兩居室,一家三口住了20年75平米的房子?

更何況阿梅一個月薪水才5000塊,而男友是2萬,阿梅家境也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雖然說阿梅長相身材都不錯,但男友也不賴,怎麼看,自己才像是圖了人傢什麼的那個人。

但媽媽的話也讓阿梅無從反駁:既然他條件這麼好,為什麼偏偏看上你?相信媽媽吧,這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懷疑,意味著我不配


不信任,終會傷害自己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敢相信別人了?我們很多人,似乎患上了輕度的“被害妄想症”,我們在心裡豎起一道牆,隔離開別人,似乎牆外面的人,都是想闖進來偷東西的入侵者。

可能因為世界太複雜,也可能,是我們的心,太複雜。

很多老小區的房子都安裝了防盜窗,可是一旦失火,防盜的鐵窗反而成了逃生的障礙,導致裡面的人出不來,外面救援的人進不去,結果不少人在屋子裡被活活燒死。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我都覺得很沉重。

提防別人,也是一把雙刃劍,這把劍的一面,是對著自己的,它很有可能也會禁錮了自己。

不敢相信別人的人,內心是脆弱的,他們怕被傷害,可能並沒有被別人欺騙,就已經被自己患得患失的心態折磨到焦慮。


懷疑,意味著我不配


有個關於信任的故事,是講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有很多石頭,小女孩有很多糖果。

小男孩提出用自己所有的石頭換小女孩的所有糖果,小女孩同意了。

但是,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頭藏了起來,把剩下的給了小女孩。

而小女孩毫無保留地,把所有的糖果都給了小男孩。

這一夜,小女孩睡得很香,小男孩卻徹夜難眠,他始終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樣,藏起了很多糖果。

不敢信任別人的大人們,其實也和這個小男孩一樣,即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依然沒法開懷。

覺得別人不可信,是自己內心的投射,一個人內心沒有安全感,看誰都不值得信任,凡事往壞處想,做事也要“留一手”,其實是阻隔掉了自己內心能感受到的愉悅。

而情感和關係都是流動的,靠互動來維繫的,對方是能感受到他的反應的,當別人看到他懷疑的眼神、動作,自然也會遲疑,很容易變得也不信任他,最終關係破壞掉,兩敗俱傷。


懷疑,意味著我不配


我們為什麼不敢相信別人?

這源自我們內心的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在心理學上,指的是當自我感受到焦慮、不安等情緒時,不自覺地採取措施阻止、或者逃避引起我們不安的事物。

就像阿梅的媽媽,因為害怕女兒在感情裡受到欺騙,不自覺地把女兒的男友想成有所圖的人,似乎這樣提醒女兒,就能避免女兒受到傷害。

中國有句老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說的是人心不可測,誰都是不能隨便信任的。

但人並不是從一出生,就開始提防他人的,不信任,是心理創傷的結果,是認知給人的自我保護。

正常的心理防禦有積極作用,但過度了,就會影響正常的人際關係。

《裝在套子裡的人》,描寫了這樣一個極端自我防禦的典型,別里科夫,他哪怕在最晴朗的日子出門,也總是穿著套鞋,帶著雨傘,他的雨傘、懷錶、削鉛筆的小折刀等等都裝在套子裡,就連他的臉也好像裝在套子裡,因為他總是把臉藏在豎起的衣領裡面,戴著黑眼鏡,耳朵裡塞上棉花。

所有這一切,都是隻是他抵擋內心恐懼的外在表現。他覺得外面都是危險,人人都可能會傷害他,任何變化都是可怕的。

最後,活活把自己嚇死了。

怪可憐的一個人,他為什麼會過度防禦?因為他看世界的標準是雙重的——自己是正面的,善良而脆弱,需要保護,而外界和他人,都是負面的,都是潛在的壞人。

正如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寫的:“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懷疑,意味著我不配


懷疑,意味著我不配

我們為什麼不相信別人的愛?從本質上來說,是不相信自己值得愛。

阿梅傷心的根本原因,是媽媽的話,彷彿在說:你不夠優秀,配不上男友,他愛的不是你本身,而更有可能是你的本地戶口和房子。

一個人的對外敵意,其實是對自己有諸多不滿。感情是面照妖鏡,它能照出我們內心的陰暗,自卑、恐懼。

電影《壁花少年》的男主查理,是一朵角落裡無人問津的壁花,他和朋友帕特里克、珊姆,都是那種戀愛的時候卑微到塵埃裡的人,常常為了戀人委屈自己,卻總是戀愛失敗。

查理問老師:“為什麼好的人總是遇上錯的人?”老師回答說,“因為我們只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

是,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以為自己只配得上那些有明顯缺點的人,配不上更好的人,甚至配不上眼前人,才一次又一次放低了自己去迎合對方。

我們想要很多的愛,卻又不斷地懷疑愛,是源於我們內心的自卑,這感覺讓我們不安,讓我們覺得不配得到愛,更害怕失去愛。


懷疑,意味著我不配


信任他人是一種能力

不敢相信別人,除了心理因素之外,還因為缺乏分辨能力——我不能盲目地信任,只好盲目地不信任。

相信他人的確是一種能力,它需要我們對自我、對他人有客觀的認識,有分辨能力,並且有控制風險的能力。


懷疑,意味著我不配


心理學上把一種現象叫JTC(jumping to conclusions),意思是“直接跳躍到結論”。指的是有人會用自己的固化思維下結論,不經過推理和分析,也不願意相信事實或他人的理性判斷。

這樣的人,是缺乏分辨能力的,很難真正做到信任他人,需要通過提高認知來改變。

當我們感到難以信任他人的時候,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覺得自己很糟糕嗎?
  • 我是不是過於敏感了?
  • 我瞭解TA嗎?
  • 我有沒有能力承擔交錯人的風險?

在遇到信任問題時,儘量跳出問題本身,以第三者視角來看待和思考。

在猶豫該不該信任時,我們要考慮的是判斷有沒有基於事實。

信任是有過程的,培養自己信任他人的能力也是有過程的。前提是相信自己,建立自我的安全感,並提高認知,增強自我控制風險的能力。

有句話說“信任是世界上最霸氣的實力”,願你我都擁有這種實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