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扭轉“缺錢”的窮人思維,成為財務“自由“的人

1


“貧窮始於感覺貧窮”是知名作家愛默生的名言。

這句話其實暗示了人的感覺和貧窮之間的關係。

現實生活中,那些口口聲聲吵嚷著自己是個窮人的人實際上收入並不差,達不到國家扶貧標準,只是他們不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讓自己時刻感覺自己貧窮而已。

舉一個例子。

我在做公司期間,曾經面試過一位之前在美團工作的員工,93年,姑且叫coco吧,她出身農村,著裝樸實,有一口方言很重的普通話,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她膽怯的眼神。交流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她的自卑,猶豫,自我懷疑。

在問及工資情況的時候,她說她的月工資是一萬五千元。我著實一驚,因為當時,她工作只有一年。這個工資在她所在的崗位上確實非常高。

過程中,她坦白說,她自己的銷售工作一直不滿意,覺得自己的工作很低級,同事素質都不夠高,覺得自己很窮。

我非常驚訝:“可是你並不貧窮啊,一個月一萬五千元的收入在北京也是可以保持不錯的生活啊。”

她說:“我是貧困生,我還有助學貸款要還,家裡還有兩個妹妹讀大學,還要給她們一些。”

“可是這些能有多少呢?”

“有4000元吧。”

“你還能剩下多少?”

“每個月除去房租,還能剩5000元,這裡還包含吃飯,交通費用”

“你已經比大多數同齡人都要優秀了,和你一樣大的可能還是月光呢。這些錢,你都攢下來嗎?不去出國旅遊開闊眼界,不去參加活動提升認知,不去買書提升自己嗎?”

她垂頭喪氣地說:“幾乎不,我過去家裡很窮,對錢沒有安全感。能攢錢就攢錢。”

有的人身體雖然走出了大山,遠離了貧窮,但是心靈卻一直在那個地方。不利用財富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認知水平,去創造更多的財富。而是全部積攢起來,並且對著明明積累起的財富終日長吁短嘆,覺得不夠,現實生活中依舊過著和過去一樣貧窮的生活,沒有幸福感,這就是窮人的死循環。

如果一個人總是覺得自己沒有錢,總是被貧窮的恐懼感燒灼,他幾乎做不了任何事情。因為過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抱怨和恐懼上,行動就不會有效尋求解決方法,這讓問題變得更加無解,自己也陷入到負面循環之中。

扭轉“缺錢”的窮人思維,成為財務“自由“的人


我沒有錄用COCO,後來通過她的朋友圈知道她換了幾份工作,但是整個人經常陷入到“覺得自己很窮的”負面憂愁之中,精神狀態越來越差。

2


如何能夠擁有正確的金錢觀,成為一個創造財富,吸引財富,並且能夠毫無愧疚地享受財富幸福感的自信的人呢?

下面的方法你可以試試,:

1.“幸福不需要很多錢” :摸清楚讓當下的自己覺得有幸福感的金錢數目是多少。制定自己月工資的130%作為挑戰自己收入的要求,往往是比較踏實可行的。

“幸福不需要很多錢。”這句話長久以來一直飽受詬病。正在經歷個人經濟危機,捉襟見肘的人會認為這是那些小康甚至是富庶的人用來自我開脫的說辭。

但實際上,這句話真的是一句至理名言。它不僅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有背後的科學依據。

每個人對於財富數目的價值感知度不同,造成了讓個體產生幸福的金錢數目的不同。比如一個常年月收入3000元的普通工薪階層,她的財富價值感被自己的工資條束縛,3000元就是她基礎財富單位。

這時候不需要給她500萬元,一個月給她6000元,她就可以體會到強烈的幸福,因為6000元是超出了她的基礎財富單位認知,超出了她的價值感,得到超出價值感的財富,人就會獲得強烈的幸福。

同理,對於你而言,吃一頓飯的幾百塊,如果捐給一年只能賺幾百塊的貧困山村裡的家庭,他們也會感受到強烈的幸福,因為這幾百塊,他們過去要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獲得,而眼下卻能直接放在自己的錢包裡。

無論是上述提到的6000元還是幾百塊,在幾百萬人民幣面前都是非常少的錢,但是足矣讓人感知到幸福。

所以改變自己錯誤的金錢觀首先就要摸清楚讓當下的自己覺得有幸福感的金錢數目是多少。決不能以“越多越好”搪塞自己。

制定自己月工資的130%的金額數目,作為挑戰自己的要求,往往是比較踏實可行的。

一旦實現,並且能夠保證連續半年的持續實現,將會有效扭轉貧窮思維,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體會幸福感。

如果目標過高會造成挫敗感。如果目標過低無法體會到財富帶來的幸福和興奮。

扭轉“缺錢”的窮人思維,成為財務“自由“的人


如果通過其他的勞動方式達成了這樣的收入挑戰,別忘了送自己一個小禮物去獎勵一下自己的壯舉。

2.學會幸福,“延遲滿足”是提升大腦神經興奮,增加財富幸福感的不二門法。制定月度目標,把努力和回報的時間拉長。

神經科醫生樺澤紫苑在文章中指出:“延遲滿足”是提升大腦神經興奮,增加幸福感的不二門法。

比如,當你想要一個需要至少努力三個月才能買得起的包的時候。從你制定這個目標開始,大腦就會興奮。

在整個努力的過程中,為了目標每做的一次努力都會刺激你的熱情,激情,讓你產生幸福感。三個月後當你真的買到的時候幸福感會爆棚。成就感會讓你變得非常有自信。隨之你的幸福感會迅速降低,再刺激你幸福的就是下一個目標。

延遲滿足就是通過制定階段性的目標,相對規律有序地努力拉長過程中的幸福感體驗。

而一些及時就可以實現的目標,雖然會獲得快樂,但是產生幸福的時間非常短暫,比如說購物,買到心愛的商品會非常快樂。但是這種幸福感會隨著購買成功而迅速降低。重複多次這樣及時滿足,將會麻痺個體的幸福神經元,漸漸讓這件事情失去趣味性。

因此相比較於及時就可以獲得目標,延遲滿足有更強,更為持久的幸福感。

扭轉“缺錢”的窮人思維,成為財務“自由“的人


制定月度目標是比較合適的策略和方法。一個月制定一個核心目標,分攤到每週,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為了這個目標的努力,是非常快樂和幸福的。

所以制定目標可以以月為基礎,月季度年這樣的維度去操作和執行。有效增加延遲滿足帶來的幸福感。

3.面臨經濟短缺的問題,信用卡卡債持續增加,看到別人比自己能賺錢,注重調節自身的正面感受,嘗試對金錢付出愛,正面吸引金錢,對賺錢採取有效行動。

有人問我,在我裸辭期間沒有錢,被信用卡催債的時候是否有過焦慮。怎樣解決?

最初肯定會焦慮,而且焦慮得非常嚴重,並且會被錢的問題限制住,以為沒錢就做不了很多事情,從而產生不知所措,情緒化,痛苦,自卑,自我封閉等等不良的行為。

但是痛苦一段時間會發現,事情你自己不想解決的話,就沒有辦法去解決。依賴別人教你解決也是不現實的,必須要靠強大的主觀能動性去脫離困境。這裡就要使用正面積極地心理暗示,才能解決貧窮的焦慮問題。

當你的信用卡被催債的時候,還錢的時候你可以這樣想:感謝過去用這張信用卡消費所體驗的服務,我應該為這些優質的服務付費。這些優質的服務者因為我的付費而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工作。懷著這種感恩之心去處理債務問題,它突然就變的不再可怕,不會因為害怕產生拖延,造成更為嚴重的問題。

《力量》這本書說:想要得到什麼就要先付出什麼。對於金錢,如果你想要得到它就要先對它付出愛。正面感謝金錢就是付出愛的一種重要方式。

同理,如果你發現和你一樣級別的人工資是你的4倍時,如果你選擇嫉妒,氣憤,覺得對方沒有什麼了不起,那麼你同樣是在對金錢抒發負面的情緒,直接的結果就是你可能會立刻辭職,這樣你即刻就損失了一個月甚至是幾個月的工資。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發自內心地替對方感到開心,學習對方好的一面,這樣你才能夠對金錢發出正面的信號,採取積極地賺錢行為,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會因為你對對方展示的友好,得到對方對你的友好支持,會獲得額外的機會。

我在面臨重大財務問題的時候,會

主動嘗試調節自身的主觀感受,以感恩之心去解決財務危機,發自肺腑地欣賞他人,學習他人賺錢的方法。這樣的做法有效幫我緩解了貧窮帶來的焦慮感,理性順利地解決了很多問題。

扭轉“缺錢”的窮人思維,成為財務“自由“的人


4.把有限的金錢投入到提升個人眼界和價值上,自己增值,單位時間的價值才會增加,才能賺更多的錢。職場幾處值得投資:職場教育,出國旅行,人際關係。

說到自己增值的問題。我深有感觸。如果你現在很窮,不要嘗試積累金錢。而是要把每一分錢都花在自己的身上去提升自己的價值。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隨著我出書之後名聲不斷擴大,我的職業諮詢已經由過去1980一小時漲價到2680半小時(5360一小時)。我自己親自寫的深度公關文從五千一篇,漲到兩萬一篇。

能漲價的原因是隨著個體曝光的增加,行業人脈的增加,機會的增多,經驗和技能都在增加,大眾對你的認可也在與日俱增。這時候你的單位時間就變得更加值錢。

如何從0到1,在最開始為自己增值呢?

第一就是投資職業教育,我每年花在買書,上課的費用至少就有二十萬。做這件事讓我獲得了很多做事科學的方法,調整了自己一些不正確的思維模式。比如我去參加選擇自己辦的線下課,就得到了非常好關於運營管理的知識,是CEO本人經歷過很多才總結出來的,同時也獲得了很多行業內的人脈,意外得到很多機會,當時很多學員成為了我公司企業公關的客戶。

第二就是投資出國旅行。不要小看出國。走出國門是極大提升眼界的,和在國內旅行完全不同。這個道理,我大學的時候就已經清楚了,作為一名日文學習者,多學一門語言就多開闊一個國家的視野,就更加了解一個國家的科學方法,做事成功的砝碼就變得更大。出國旅行是有效開闊個人視野的一種方式。

第三就是投資人際關係,人際關係不僅是請客吃飯這些,而是更為深入的,比如一些非常優秀的人在做線下課程,應該付費去學習。一些人缺少業務的客戶,你可以嘗試付費合作。這些都是在投資人際關係。

讓別人賺一些錢,為別人提供一些福利,在合作過程中表現得負責,這些都是投資人際關係的一種。

良好的口碑和人際關係,會有效提升個人影響力。當大部分人都說你好的時候,說你不好的人的聲音就會減弱,新認識的人也會覺得你非常好。做事情的助力變得很強。

相反,如果大部分人都對你心存否定,新認識的人也自然會誤解你,做事情的阻力就會變得非常大。

只有你投資自己,增加自己的專業技能,知名度和口碑,你的單位時間才更加值錢。

扭轉“缺錢”的窮人思維,成為財務“自由“的人


這個道理就類似於明星的成長過程,當你在行業知名度愈來愈大,你的商演價格就越來越高。

作為個體職場人,想要賺更多的錢就要從專業,人際關係,知名度三個方面下手提升。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單位時間的價值,才能賺更多的錢。

財務自由,要先心靈自由,然後是心靈對於財富的自由,再之後才是財富真正的自由。這個過程中,幸福是第一要義,貧窮讓人不幸,貧窮的思維讓人即便有足夠的錢也難能幸福。先改變思維,才能解決真正意義上的財富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