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最歷史 松山下馬蹄泉

沂源縣中莊鎮胡家莊村有一座山,

叫“萬松山”。山頂是九頂連環山之一,

山上長滿鬱鬱蔥蔥的松柏,

四季常青。山崖下有一泉水,

叫“馬蹄泉”,村民就在泉水周邊居住,

馬蹄泉養育一代又一代的胡家莊的人,

也流傳下來不少的歷史故事。

傳說,這村有裡兄弟倆在這山上開荒種地,

有一天,弟弟刨出了一大元寶。

兄弟倆怕被外人發現,

就把元寶埋在了山上,

並在旁邊栽上一棵小側柏樹作標誌,

等待沒人時來取。

可下午收工後,連續下了七天暴雨。

七天後兄弟倆回到山上取元寶,

只見滿山是側伯,怎麼找也沒找著元寶。

連續找了三天三夜,始終沒找到元寶。

從此這山上就長成了數萬株同樣大的小側柏樹,

人們把這山叫“萬松山”。


最歷史 松山下馬蹄泉


後來,這萬松山歸該村高家和高王家所有,

側柏長成材後,

高、王兩家因這山上的樹木起了糾紛。

曾經連續三年,兩家爭執,沒有解決。

正巧,沂水城裡有個來這村裡說書的人叫馮進,

他說和了高、王兩家的矛盾糾紛,

從此高、王兩家和睦相處。

該村人對這馮進非常感激,

馮進也因此用了半年時間,根據高、

王兩家發生的故事寫了一部書,

取名《炮打萬松山》。

馮進能把這書連續說上三個月,

可是書沒說完,馮進就被高家趕出了胡家莊,

原因是他在書中把王家說成是正面的,

把高家說成是反面的。從此,

村人不讓馮進在附近說這部《炮打萬松山》……

高、王兩家和睦後將山上的柏樹逐漸採伐使用,

但馬蹄泉邊還留下了一棵。如今山上的柏樹,

都是1953年胡家莊村民重新栽植的,

長滿翠綠茂密側柏的萬松山成為這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最歷史 松山下馬蹄泉


這村東邊有一叫鍾寶山的西邊,

住著一家朝廷姓胡的胡員外郎,

傳說胡員外家裡非常富有,擁有千傾良田,

萬頃荒山,家裡有數百人給胡員外種地。

當時村裡有不少商鋪,經濟非常繁榮。

有一年夏天,這裡下了四十九天大雨,

沖塌了鍾寶山,胡員外一家無一人生還。

所有商鋪也掩埋在山下。

後來人們把這村取名“胡家莊”。

但是現在,胡家莊沒有一戶姓胡的,

村裡王姓和高姓最多,也有張姓、焦姓、崔姓等。

到了清朝,胡家莊村民王淑義,

為繁榮這裡的經濟,在村裡專門立了一個胡家莊集,

每逢二、七的日子,周邊人來這裡趕集。

集上有賣不完的貨,

王淑義和村裡人就原價買下來,

來趕集買不到的貨,

村裡人就想法給買到,

以後來這裡趕集的客商越來越多,

村裡人說,胡家莊集是胡家莊人養起來的。

後來胡家莊集越來越大,成為遠近聞名的大集。


最歷史 松山下馬蹄泉


在萬松山北邊,還住著一戶張姓人家,

因為叔叔一句話,

奮發向上的故事被胡家莊人傳為佳話:

叔叔到集上支鍋賣蘿蔔丸子,

有一集,蘿蔔丸子沒賣完,

就招呼鄰居的小孩來吃,小孩都很高興,

非常熱鬧。他侄子十六歲了,

也在叔叔家玩耍,

可叔叔唯獨沒有讓親侄子嚐嚐,

吃罷飯後,叔叔把嘴一抹,

說:“這集賣不完的蘿蔔丸子,鄰居的孩子都吃過了,

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沒嚐嚐。”

侄子聽了叔叔的話,知道說的是自己,

心裡很不是滋味。以後他從不到叔叔家玩,

在萬松山上開荒,白黑吃住在山上,

不到一年時間,開了一大片地,

第二年春,在地裡種上穀子,

秋後收了不少的穀子,自己吃不了,

還送給周圍缺糧的人家,

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強,

他還在山上蓋起了寬敞房子,

過上了富裕的日子,他一生樂善好施,

受到周圍人們的尊敬。

一直到解放後,他還在山上居住,

沒有下山加入合作社。

現在這片山上栽植了經濟效益較高的櫻桃樹。


最歷史 松山下馬蹄泉


自從胡員外一家被掩埋在鍾寶山下後,

胡家莊村東邊有一小驢駒經常出沒,

在牛心崮山上吃草,

不定時來村南邊的小河裡找水喝;

在萬松山上有一小馬駒,

每天來村的泉子裡找水喝,

誰也不知道這小驢駒和小馬駒是誰家的。

奇怪的是,驢駒只在村東邊出現,

只喝河裡的水;馬駒只在村西邊出現,

只喝泉裡的水。時間久了,

小馬駒在泉的上下臺階上磨出了四個蹄印。

後來,人們把村東邊叫“驢駒嶺”,

把村裡小馬駒飲水的泉叫“馬蹄泉”。

據胡家莊的長者說,

在馬蹄泉附近有一棵很大的椿樹,

說不準這椿樹有多粗,

只知道椿樹很高,

在十幾裡遠的青羊山能看見椿樹的輪廓比萬松山還高,

當地沒有任何人敢伐。

清朝年間,村裡把這椿樹賣給了南蠻子。

南蠻子殺這椿樹時,一邊鋸,鋸口一邊淌紅水,

紅水流到村南邊的小河裡,

把河水染得紅彤彤。

開始白天鋸一天,晚上鋸口癒合,

第二天再重新鋸。過了第七天後,

白天黑夜地鋸,

七個人用了半個月時間才把這椿樹鋸倒。

後來有人聽說,

這七個人因為運輸這椿樹累死在了沂州城南。

據說,這椿樹是一株神樹,

誰殺這椿樹誰就有不詳之兆。

如今,只有馬蹄泉旁一棵古老滄桑的側柏,

還能依稀反映出馬蹄泉的過去,

留給人們的只是不完整的傳說。


最歷史 松山下馬蹄泉


大約六十年前,

安徽省靈璧縣寧氏兄弟寧廣君、

寧廣琪,為避荒,

隨父母來胡家莊定居十餘年,

就住在萬松山下。

她們父母外出討飯,

兄弟倆就在家幫著村裡的人家幹活,

每天早晨到馬蹄泉裡給老人挑水,

風雨無阻,深受村裡人尊敬。

據知情人說,

1969年建成的中莊鎮楊家莊石拱橋的混凝土,

全部是寧氏兄弟用雙手攪拌的。

寧氏兄弟回家後,做建築工程,

改革開放後承包道路工程、

房地產開發,有了一定的經濟收入,

兄弟倆心懷仁慈衷腸,知恩圖報,

於2012年回到胡家莊,

準備為全村安上自來水,

不再讓村裡人受苦受累挑水吃,

可她們來到村裡一看,

出乎意料村裡已經都吃上了自來水。

於是,他們就捐資十五萬元,

為胡家莊村裡修了三千多米的環山水泥路。

胡家莊的村民為感激寧氏兄弟的善舉,

特地在村西寧氏兄弟曾經居住的地方,

為寧氏兄弟立了一通功德碑。

1977年,胡家莊聯辦中學,

只有初中班。為了附近村莊適齡學生就學方便,

當時經公社黨委、常委和教育組批准,

決定擴建聯中,並設立高中班。

當時就選擇在胡家莊萬松山下村北的長沙嶺上新建聯中。

這裡原來是張家墓地,據傳統說法,

在墓地建校能出高才生,

再說在墓地裡建校不佔用耕地。

這裡位於萬松山下,馬蹄泉就在附近,

可供學校近五百人和全村八百人用水。

學校從秋天開始破土動工,

調動了九個村的強壯勞動力上萬松山上開石,

各村捐獻木料、秫秸、麥糠等。

除了石頭外,全部是學校初一、

初二的學生去各村運來的,

蓋屋用的瓦也是學生到六里地以外北劉莊村的公路邊挑來的。

本人也參加了建校的全過程。

那時我上初一,去北劉家莊一趟挑十六頁瓦,

和同學從八里路外的杓峪村山上抬近百斤的鮮槐木杆子。

第二年暑假開學,沒用國家一分錢,

蓋起了三排共二十一間瓦房,

當時買不起玻璃,就用土坯擋住窗戶,

用厚紙片護住門窗,全校師生搬進了新學校,

度過了個寒冷的冬天。

學生每天早晨輪流到馬蹄泉挑水。


最歷史 松山下馬蹄泉


遺憾的是,我只上了個高中一年級,

上級就把高中撤銷了,

但是學校發給了一張高中畢業證。

現在這座聯中在十幾年前已經搬到了村前,

蓋起了教學大樓,取名為“中莊鎮美旗哈佛希望小學”。

如今,胡家莊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

這馬蹄泉的水也引到了各戶,

胡家莊村成為全縣的文明村。

每當提起這“萬松山”和“馬蹄泉”,

人們都還是會回憶起過去發生的故事,

尚“情義”之道,崇良善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